2019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1 .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755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B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C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D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2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C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D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31898年,康有为主张废除科举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反对,而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却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式教育逐步得到认可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出国留学影响不断扩大D清政府的强力推行4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许多章程,例如各省咨议局章程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以及钦定宪法大纲。这体现了A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C西方宪政在中国的最初试验D清朝统治基础大大加强5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12门课,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由此可知这场教育改革A实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目的B带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特点C近代自然科学教育不受重视D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6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7在短短的103天时间里,维新派通过光绪颁布了300多道变法谕旨,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英国人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容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B变法过程过于急于求成C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D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位。在变科举。而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对“变官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破格提拔维新变法人士B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载汰冗员C变革政治制度D废除旗人寄生特权9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10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D损害了孔子的威信第II卷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2015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中国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使节伊藤博文之间曾有过以下谈话:伊藤:十年前,我在天津时曾同大人(李鸿章)谈过改革问题,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件事情得到改变或改进呢?为此我深感遗憾。李:先生,当时听你谈论此事,不胜钦佩,而且,我对先生您在日本有力地改变你们的习俗,以致达到现在的水平,也十分羡慕。可是,我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我简直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伊藤:根本的问题在于每个国家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1)中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有何表现?(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并分析其效果。(10分)1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阅读下面两幅英、美政治体制示意图:材料二 变法运动的目标是救亡图存、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这深刻触及了反帝反封建、追求民主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是爱国、进步的变法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是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也是清王朝内部“帝党”向“后党”夺权的斗争。(1)材料一说明美国、英国分别是什么政体?指出与此相关的美国和英国两国颁布的重要法律文件。(6分)(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6分)(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曾经试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但最终的结果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8分)1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分)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材料二: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梁启超致康有为书(1900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他的观点。(8分)2018-2019学年选修1第九单元训练卷历 史(一)答 案第卷1【解析】19世纪末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因此经济侵略的方式也在商品输出基础上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本题选择C项。A项错误,这是早期的经济侵略形式;B项只体现出资本输出部分,没有商品输出部分;D项是早期商品输出的内容。【答案】C2【解析】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创办近代工业,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不是客观影响,排除B;清政府同列强的贷款主要用于甲午战争赔偿,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仅是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排除C、D;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自由劳动力和市场,而列强的经济侵略,特别是廉价商品的倾销,使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从而造成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A正确。【答案】A3【解析】从1898年到1905年,对于废除科举制的态度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一变化主要是新式教育的推广收到了成效,受到了认可,所以本题选择A项。B项与此无关;C项说法不正确,当时出国留学还不被人接受;D项错误,清政府并没有强力推行新式教育。【答案】A4【解析】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在维新变法期间,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故B项错误;清政府颁布了许多章程,这说明西方宪政在中国开始试验,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清政府统治基础的加强,故D项错误。【答案】C5【解析】从材料的叙述来看,癸卯学制中涉及到了西方的科目设置,但是教育宗旨是中国传统思想,所以体现出一种“中国化”的特点,因此本题选择B项。A项错在“实现了”二字;C项与材料中的科目设置相悖;D项时间错误,新文化运动在此之后。【答案】B6【解析】结合材料,“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剪去辫发从形式上表明其追求自由与民权,但在科举考试之时却又假装依然留有辫发入场考试,这说明科举考试的规定使得知识分子不得不收敛新思想以求取功名,可见旧的科举制度制约了新观念的传播。其它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答案】D7【解析】材料“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说明维新派举止失当,过于激进,故B项正确,A项包含在B项之中;C项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表述绝对化,完全否定变法的意义。【答案】B8【解析】从材料“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C项的具体措施,排除。【答案】C9【解析】维新变法主要原因是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的深重,A正确;其他不是主要因素,排除。【答案】A10【解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利器,奠定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故被清政府毁版,故C项正确;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显然不是清政府毁版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主要内容也不是批评慈禧太后,故B项错误;这两本书的主旨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不是损害孔子的威信,故D项错误。【答案】C第II卷11(20分)【解析】(1)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看维新派本身所体现的保守方面,其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一是其对立面,传统封建势力的阻挠破坏来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从材料“在日本有力地改变你们的习俗,以致达到现在的水平”,可以总结其文明开化,改变风俗,结合所学,真正让日本发展起来的应该是经济的西化,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第二小问,分析“其效果”,也就是明治维新的效果,迁移有关明治维新的影响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答案】(1)表现:维新派(康有为)托古改制,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维新派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在变法诏令中没有体现;顽固势力强大,改革阻力重重。(2)特点:明治政府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改变社会风俗。效果:加速了日本近代化(或工业化)进程,但带有鲜明的封建主义色彩。12(20分)【解析】(1)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和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再认和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以西方政治制度为切入点,结合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立题,角度较好。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显然考查英美两国的政体,依据所学作答,此题比较容易。(2)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含义,再根据分权与制衡有关对总统权力制约相关内容作答。(3)考查学生对英国、美国以及中国政治体制的认识。由材料三可知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但其实质是“帝党”向“后党”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第一小问应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失败的教训要结合时代背景作答。【答案】(1)政体:美国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律文件: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2)说明: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握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自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3)失败的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由妥协性,软弱性的阶级本性决定;袁世凯的背叛;帝国主义没有给予支持。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言之成理即可)13(20分)【解析】(1)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一的概括,“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说明康有为认为政治变革要循序渐进,“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说明康有为反对激进的革命,主张君主立宪;第二小问要求说明康有为提出上述言论的历史背景,可以结合材料一的时间1902年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上归纳民族危机严重、清末新政和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影响,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康有为继续坚持保皇立场等。(2)第一小问考查比较,需要结合两则材料归纳对比,康有为认为“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说明康有为否定法国大革命,梁启超认为“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说明梁启超反对全盘否定法国革命,主张用革命手段改造中国;第二小问考查对梁启超思想的简要评价,可以抓住其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作答。【答案】(1)观点:认为政治变革要循序渐进,反对激进的革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背景:辛丑条约签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推行“新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等人坚持保皇改良立场。(2)不同:反对全盘否定法国革命;主张用革命手段改造中国。评价:梁启超的观点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