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血战湘江》有感七篇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630749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电影《血战湘江》有感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观电影《血战湘江》有感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观电影《血战湘江》有感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 电 影 血 战 湘 江 有 感 七 篇(篇一)*年 7 月 6 日下午 3 时5 时,生物医学工程系与医学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联合党支部开展了庆“七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和群众在洪山礼堂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该影片是一部纪念长征胜利 80 周年、建军 9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献礼影片,生动地讲述了 83 年前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 5 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深刻揭露了反围剿中党内以李德、博古为代表主张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党和红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 8 万多人锐减至3 万余人;真实再现了红军 34 师官兵顾全大局、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很多党员和同志们在观影时流着眼泪,内心受到了无比的震撼和感动,特别是红军将士“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在巨大困难和强大敌人面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个人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总结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之所以在如此困难的境地,依然能绝处逢生,靠的不光是以毛泽东主席为中心的领导人的正确灵活的作战方针,还有一心想着群众,敢于直面困难,甘于奉献,团结一致的基层干部群体。看完影片大家联系实际,感触颇深:影片中党内的左倾错误路线使我们的红军 5 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历史的教训决不能忘记!当今社会也许还有李德与博古式思维的残留和身影。由于思维和认知水平有限或者缺乏领导智慧,有些党员干部不知不觉地充当了“李德与博古”,使我们的工作和改革措施不能顺利实施。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必须深刻反思现实问题。一个部门或单位,领导集体正确的决策,实行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对取得改革成功至关重要!尤其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决不能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只有实事求是、及时修正路线错误、改变落后的观念才是改革制胜的法宝。支部党员和群众通过这次活动,感触颇深,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工作中要心系学院和中心,乐于奉献,立足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开创基础医学院的美好未来发光发热。(篇二)1617 党支部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年 5 月 6 日,我跟随党支部参观了位于广西桂林兴安的湘江纪念馆,走党史,考察红军长征路,这次战役太令人震撼了。它不仅是红军长征途中规模最浩大、鏖战最激烈、伤亡最严重、场面最惨烈的战斗,而且在人民军队近 90 年的战争史上,乃至现代世界战争史上,其残酷性、惨烈性能够与之相比的,也屈指可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政委、红军诗人陈靖在黔山湘江一诗中写道:“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尸体遍江底。”仗打到如此程度,怎能不惊天地、泣鬼神!湘江战役的背景1*4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1 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 8 万多人锐减至 3 万余人。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 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 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 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到 3 万人。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湘江惨败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它是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从此中国革命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1617 党支部湘江战役参观首先我们参观了湘江战役的纪念馆,*年 11 月 25 日上午,桂林市兴安县湘江战役纪念馆举办新馆开馆仪式,朱德外孙刘武、周恩来侄子周秉和等红军后代参加了该仪式。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经过历时七天的湘江战役,中央红军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打开了前进的通途。湘江战役纪念馆在纪念馆中全体党员走进湘江战役纪念馆,认真观看了馆内展出的一件件物品,陈列出的阵亡战士名单,重现的每一条战争路线。有人驻足展览馆中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前,拿出手机拍张照片,留下这难忘的一刻;有人目光停留在展柜的珍贵文物上,体会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一个多小时的参观,广大党员进一步了解了湘江战役的历史,并深刻感受到了我党革命先烈为革命的胜利展现出的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参观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表示: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在工作中立足岗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战斗英雄的塑像万千革命先烈的浮雕主题雕塑浴火重生,载着红旗的船代表中国革命,同时表达中央红军突破湘江;旗杆高 1.9 米,红旗宽度 3.4 米,寓意湘江战役发生在 1*4 年;底部的五朵浪花,寓意参与战役的五大红军军团;船上的三顶红帽,寓意战役中损失的 3 万多红军将士(其实是 5 万多人);背景浮雕以中国传统画轴的形式,展现了红军渡江的宏大历史场面。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纪念馆观后感经过这次参观湘江战役纪念馆,让我收获良多,了解了大量的党的知识,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党的成长是充满了艰辛,但是他们没有失去最初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敢于战斗,敢于奉献,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党,为我们美好的生活做出贡献,让我明白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作为党员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篇三)电影血战湘江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八一厂过去的战争电影风格区别不大,战争场面一丝不苟,相当认真。电影的主线非常清晰,就是毛主席在湘江战役中的不断抗争,最终湘江战役的惨败导致了领导层思想的改变,通过了毛主席提出的方案,在通道及时转兵,避免了第二次被包围。* Y2 d+ % M1 n1 * w4 N这部电影中我感觉耿乐扮演的耿飚非常神似,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后人。张一山扮演的李天佑实际上并不是很像,但是感觉张一山真的是卯足了劲在演。何健虽然台词写得很凶狠,但是实际上的何健还应该更加杀气腾腾,的确,正如电影里所说,他不仅杀了很多的革命者,还有他们的家属,例如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白崇禧的篇幅虽然不少,但是并没有展示出他智慧的一面,在湘江战役中,白崇禧还是很好的把握了战役的主动权,避免了与红军鹬蚌相争,让蒋介石渔翁得利。周恩来演得相对来说很拘谨,与伟人风采有一定的差距,演员不是很放得开血战湘江战争电影观后感 :故事感人至深血战湘江战争电影观后感 :故事感人至深。蒋介石、杨开泰都塑造得比较表面化,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剖析,例如在知道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之后,蒋介石会有纵虎归山,后患无穷的感觉。电影虽然给的戏份有限,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才能打动观众。这部电影和我预想的还是有差距的,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塞入太多的元素,必然会导致整部电影内容不清晰。如果是拍摄成三个小时的电影,应该会更加合适。这部电影描述的场景主要集中三处:红一军团在林彪的领导下,打响觉山铺狙击战,阻挡从全州沿桂黄公路南下的湘军。红三军团在彭德怀领导下进行的光华铺狙击战,全力阻挡从桂林沿桂黄公路北上的桂军血战湘江战争电影观后感 :故事感人至深文章血战湘江战争电影观后感 :故事感人至深。还有一个重要的战场,就是新圩狙击战,由李天佑师长指挥,防止桂军将中央红军截断。这三处主要的狙击战,在电影中均有表现,篇幅还不小。此外还有中央纵队行军,红三十四师在枫树脚狙击桂军。这些战争场面在电影中都表现得非常多,很详细。只是感觉每次都靠字幕来提示,似乎需要更好的梳理一下。“ ; 4 I: G% J# V$ E, g6 i作为一部战争电影,虽然受到篇幅的限制,但是仍然可以努力制作得更好,而不仅仅是枪弹横飞的战争场面。这部电影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战争的起因没有介绍清楚,也就是缺少应该有的铺垫。(篇四)参加公司集体观影活动,到影院观看了血战湘江,该片讲述了 83 年前红军为北上抗日的信念而血战湘江,付出巨大牺牲依然不忘初心,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影片取材于真实的战争,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史料,战争场面气势宏大,故事曲折惊险,革命者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给我以震撼和鼓舞。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使我们党员又上了一次爱国教育生动的党课,影片把我们带入到战争场面,声光特效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影片中一个个红军战士指战员流血牺牲使我感慨万千,他们的视死如归的气概,他们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万分敬佩。而今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初心起于理想,信念源自担当。长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更是我们现阶段实现中国梦,建设更繁荣强调祖国不竭的动力。虽然我们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忘记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学习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中发扬不惧挑战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前进。学习长征精神,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争当长征精神的宣传员。学习先辈坚定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牢固树立为退休人员服务的理想,提高工作能力,作为退管办管理者,我们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离退休人员服务,以葛洲坝集团公司指导意见为指引,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和辖区稳定,做到“四要”,即:要与“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相结合;要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要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要与退管办发展稳定相结,积极为退管办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公司做大做强做优做出贡献。学习长征精神,其次,增强“四个意识”敢于担当,争当长征精神的践行者。以争创四一树标杆为目标,坚持学、抓、暖、养、乐、宣、探、稳服务方向不动摇。关心退休人员、孤寡老人和弱势群体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采取交心谈心,排忧解难,立足岗位、尽职尽责、乐于奉献,继续发挥退休老同志余热作用,坚定信念,凝心聚力,助推公司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中再造优势、再创佳绩。(篇五)2 月 18 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带着最近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来到陆军第六十五集团军“红一师”举行放映活动,在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陆军第六十五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叶青、八一电影制片厂生产部主任李天印及河北省委宣传部秘书长史建伟、张家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莉等领导一起出席了放映活动。血战湘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深刻揭露了“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的惨痛损失,生动反映了红军将士特别是 34 师官兵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奋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英雄事迹。“红一师”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屡建功勋,著名的“大功三连”就在这支部队。春节前,习 视察陆军第六十五军集团军时对这支部队给予了高度称赞。82 年前,“红一师”将士参加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湘江战役,82 年后,官兵们又协助八一厂参加了反映湘江战役的影片血战湘江。该部某炮团政治部主任周宇说:“让我们红军传人在影片中还原这段英勇悲壮的真实故事,是对我们最好的传统教育。”放映中,官兵们一直是在兴奋、感动中观看的,不少人不停地抹着眼泪。放映一结束,导演陈力和演员王霙、徐箭、孙维民等与官兵们现场交流。博士教导员孟非凡说:“看了影片血战湘江,使我们对习 提出的革命军人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习 视察该部时曾组织战士召开座谈会的排长赵斌说:“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血战湘江就是对习 要求的生动阐释,我们要把影片作为学习长征精神的生动教材。”“大功三连”战士刘冠华说:“看了影片,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百倍珍惜,做好老红军传人,为“大功三连”增光添彩。”红一师的官兵们纷纷表示,当前军队正在进行体制改革,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发扬红 34 师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积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成绩,交出优秀答卷。八一厂把学习“红一师”好传统、好作风作为这次放映活动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晚上时间,专门组织创作人员参观了“红一师”史馆,并与官兵们进行座谈,重点学习了“大功三连”的先进事迹。著名导演陈力说:“参加这次放映活动很受教育,这既是一次灵魂的净化,也对今后创作反映部队官兵生活题材的作品很有帮助。”河北省委对影片血战湘江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向利亲自派有关领导参加影片在“红一师”的放映活动。同时,田向利专门向省委书记赵克志作了汇报。赵克志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迅速联系八一厂调看影片血战湘江。最近,河北省委将对影片血战湘江在全省宣传发行工作做出部署。负责影片血战湘江宣传发行的北京亚细亚影视制作发行有限公司,为这次放映活动作了大量的服务保障工作。安徽影星银幕厂连夜赶制了一块 10 米长的大银幕,厂长苏演亲自带车从安徽专程送到放映现场。(篇六)湘江战役 也称为全州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4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 8 万多人锐减至 3 万余人。5 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 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 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我要向红军学习,学习他们那为祖国不惜一切代价付出,遇到困难依然坚持不懈的精神。(篇七)7 月 1 日,为纪念建党 *周年,校医院党总支号召每个党员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该影片主要讲述了 1*4 年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悲壮故事。电影场面震撼,情节紧凑,真实感人,让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和深刻认识。红军的故事有的感人至深,有的让人动容老兵林裁缝家里的四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为红军战士一针一线的缝军装,为红军缝了一辈子的军装。毛主席和林裁缝的对话,不仅把领导人对战士的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还展现出了红军战士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的精神。林裁缝的儿子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在中弹后还不忘给父亲整好军帽,两人为是红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红军师长陈树湘,带领全师官兵奋战在掩护红军撤退的第一线,英勇就义、誓死不当俘虏。当他身受重伤、肠子流出时,竟亲手扯断肠子,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当沿途老百姓给红军战士送粮时,红军战士开始一概拒绝,毛泽东不忍心辜负老乡心意,同意战士们象征性地接受粮食,但必须给老乡们留下银元。这就是老百姓的战士,这就是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红军,中央红军当年正是依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赢得了民心,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幕幕故事,无不让人动容。感动于“林裁缝”、“陈师长”这些普通红军战士中不平凡的举动,感动于红军战士中家国大义面前的政治信仰,感动于毛泽东同志呼吁红军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留下银元换取老百姓食物和礼物”的为民情怀。红军的对话有的激动人心,有的让人深思影片中,大战在即,彭德怀给指战员作战前动员的场景撼人心魄。“现在是危急时刻,没有退路,我们必须英勇献身!”上万将士齐呼:“誓死保卫党中央过江。”陈树湘要求大家:“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阵地共存亡。”大家高喊:“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这些话语给我极大的震撼与感动,更有启迪,这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和忠贞信仰,在任何时代都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博古、李德只知纸上谈兵,使部队陷入蒋介石的圈套,辎重大搬家的决策使红军行动缓慢,选择走大路致使部队在敌机轰炸中伤亡惨重。毛泽东说:“战士抬辎重走,走得慢还累吐血。”博古说:“那就加快步伐。”朱德说:“走大路,遇轰炸,伤亡严重。”李德则说:“红军不是胆小鬼。”毛泽东质疑李德、博古的决策,博古竟然说:“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他能错吗?”这些对话,揭示了比一个个教条主义行动更可怕的是其背后的教条主义思维方式,也使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变得锋利而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这些对话让我不由得深思:到底是什么促使这些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奋战在革命前线?到底是什么促使历时两年多、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完满完成?也许,这便是信仰的力量。正是心中有了对政治立场的坚定之情、对心中信仰的虔诚之心,他们才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老前辈、老先烈,他们在那个苦难的年代,经过了多少的战斗,献出了多少年轻的生命。在现在没有战争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从自己做起,做好自己的工作,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我们更要团结在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念,为我们的国家今后更加昌盛做点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