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8课时 现代中国的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思维导图】一、专题主线 1.主线之一是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包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技术,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主线之二是建国以来文学艺术的曲折发展,包括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以及之后的曲折发展。3.主线之三是建国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进步以及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二、真题再现1(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命题立意】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与图5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此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图5明显不符,故B项错误;图5真实再现建国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育时的热情,属于现实主义绘画,不是想象艺术,故C项正确,D错误。2. (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到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命题立意】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事业【解题思路】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C正确。A项得到了解决不对,D项高等教育得到了普及不对,B项材料没有体现。三、考纲解读【考纲分析】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主要考查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主要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重要意义和文学艺术事业的曲折发展。3.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教育成就。【核心考点】考点一 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再到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进入太空轨道,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创造了奇迹,宣告中国进入了航空时代。考点二 创设问题情境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取得很大成就。复习备考时,可运用表格、示意图等方式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的历程及主要成就;注意紧密联系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分析科技、教育、文化成果出现的社会条件及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同时注意其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的内在联系。考点三 新中国5070年代发展国防科技的原因和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美国的敌视和中苏关系的恶化,加之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保卫中国的安定,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国政府开始研制“两弹一星”,最终取得巨大成就。解题时应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分析解答。【课堂演练】1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A20 世纪40 年代B20 世纪50 年代C20 世纪60年代D20 世纪70 年代B 解析: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中国开始迈入原子能时代,所以我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这已经不是开始了。2.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强调阶级性的中国画改造过程中,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的“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在本质上反映了A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范围基本确立B摆脱苏联模式寻找本国道路的探索C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D中国共产党“左倾”思想的纠正C 解析:1956年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正是因为1956年“双百方针”政策的提出,文化创作的空间相对宽松,所以说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3.20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了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导弹、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这说明当时我国当时发展科学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 B.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C.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D.进一步加强与苏联的结盟关系B 解析: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局势,面临美国的敌视和中苏关系的恶化,加之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保卫中国的安定,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我国在科技发展规划中以研制“两弹一星”为重点,所以选B。4、 典例精析【经典例题】 1(2018江苏高考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B 解析: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A项错误;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相符,故B项正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C项错误;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D项错误。2.(2015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一边倒”外交政策,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促进全国人民学习俄文,但A项不如D项表述全面,故A项错误;我国借鉴苏联经验实现计划经济,会导致全国各地学习俄文的现象,但B项不如D项表述更全面,故B项错误;文化教育改革是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不会引发“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故C项错误;建国后我国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效仿苏联经验,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为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故D项正确。3.(2014北京高考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A 解析:“文革”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这一“重大改革”意在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体现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故A项正确;1995年中国开始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方针,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变式提升】1.2017年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中国量子通信科学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上榜。自然杂志还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潘在量子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其中2017年6月,“墨子号”团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这表明A我国量子理论应用取得重大突破B我国在理论物理领域领先世界C潘建伟是量子理论的莫基人之一D量子理论开始应用于通讯实践A 解析:由于题干是围绕“潘在量子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来阐述的,所以这是代表我国在量子理论的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故选A项而排除B项;量子理论出现于20世纪初,故C项的说法错误;由于题干没有阐述量子理论是否在之前有应用于通讯实践的史实,所以这里的“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2.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A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B 解析: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百花齐放思想,可以出现不同风格的艺术创造,打破一些限制,故B项正确;C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学发展的规划,故D项错误。3.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群体中新移民的数最迅速增长,“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以多种形式报国,1993年,“回国服务”的口号正式更改为“为国服务”。这一变化主要表明A国内技术人才增长较快B新移民的爱国热情高涨C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D政府人才政策出现转折C 解析:“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以多种形式报国”说明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五、课堂检测1.读表: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B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C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D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A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其中1978年后,改革开放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故A项正确;B项说法片面,“文革”时期国家教育受到严重破坏,排除;材料反映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是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C项;1995年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能整体反映图示信息,排除D项。2.200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19个,是1949年的513倍。博物馆1893个,是1949年的90.1倍。共有广播电台257座,而1949年只有49个;电视台从无到有,达到277座。全年生产故事影片406部,而1978年仅生产故事片4部。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几倍、几十倍增长。这表明A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B国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C社会需求决定民生建设取舍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就A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公共文化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从材料中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增加数量来看,表明经济发展促进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两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均排除。3.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在研究和推广的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省和国家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国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和支持水稻杂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的直接原因是A我国农业技术比较落后B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C我国粮食供应比较紧张D农业现代化战略的需要C 解析:由于袁隆平的水稻技术研究是要提高水稻的产量,所以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直接原因就是其研究可以解决粮食产量难以满足要求的这一问题,使得粮食供应紧张问题得到缓解,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直接原因”这一题目要求,故排除。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40年代,兵器家龚振麟借鉴英军火轮,并参考林则徐提供的车轮船图仿制成“车轮战船”。1905年,清政府成立学部。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1914年,任鸿隽等一批留美学生,组织民间的中国科学社。1928年,在蔡元培推动下,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随后,在殷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和甲骨卜辞,筹建了紫金山天文台,还对我国的地下资源作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20世纪30、40年代,涌现出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一批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取得了人工合成胰岛素、“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尖端科技成果。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5月30日,将成为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阅读材料,概括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特点进行分析。答案:特点: 水平方面:科技发展从学习西方到领先世界(或科技水平由落后到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原因方面: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晚清时期,面对民族危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技;清末新政推动科技的发展,取得一些世界领先的成就,但中国科技发展水平整体落后。民国时期,政府组织科学家开展科技研究,取得一些显著的科技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科研机构,制定科学规划,取得一批尖端科技成果。改革开放后,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解析:这个题考查的是中国近现代科技的发展,第一问是概括特点,中国的科技由近代不断向西方学习到现代中国取得了一系列领先世界的成就,可以概括出来特点就是科技发展从学习西方到领先世界;这则材料涉及了四个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即: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这四个时期科技发展都与政府的政策和重视程度有关,因此就可以得出第二问的答案了: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