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巅峰冲刺 专题25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突破(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6999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巅峰冲刺 专题25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突破(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巅峰冲刺 专题25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突破(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巅峰冲刺 专题25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突破(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5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高考预测:预计在高考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会考查,而三民主义中重点,考查会结合三民主义的内涵,从民生和民族意识角度去考查,结合伟人的言论和后人的评论去认识三民主义。从试题立意来年,高考强调重大思想成果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考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革命未成功原因:“我党组织之法不善”,俄国革命6年就成功了,就因为“组织之法”好,即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孙中山强调的是学习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方法。故C选项正确。孙中山并非信仰社会主义,其目标还是要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故A和B错误。D选项并非政党组织方法,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2(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卷第29题)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各界军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军阀自保凭借的是武力,宣传主义仅是为了迎合社会民众需求,以粉饰名声减少矛盾,故B项错误;从各界军阀标榜的主义都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可知民主思想已经成为潮流,故C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没有体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3(2014海南单科卷第17题)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D项错误。 4(2013安徽文综卷第14题)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到,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只是为实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的第一步。排除D。 5(2013广东文综卷第15题)“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答案】B【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因而D项错。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故C错。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故A错。 6(2012海南单科卷第17题)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的能力,从题干中反映孙中山非常关注俄国十月革命,由“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可判定C项的正确性;A项时间与题干不一致,是在20年代;B项说法错误的,俄国人的路是社会主义,而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错,1918年中共并没有实现第一次合作。7(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18题)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民权主义是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正确。B、D是民族主义,C是民生主义。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8 (2017年全国I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答案】(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8分)(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2分)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6分)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9分)【解析】1.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主义。(1)到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们开始宣扬反专制思想,国民开始认识到自己对国家对民族负有的责任,有了主体意识。而法国大革命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真正将同一地域、同种语言的国民以民族的名义聚合在了一起,组成法兰西民族,推翻了君主专制与等级制度,弘扬了天赋人权与公民平等思想,以产生更大的能量。(2)中法两国在近代都追求民主与平等。中国的不同之处在材料二中很明显的表现为对反侵略、求独立的强调,而材料一法国的民族主义则强调反专制、求平等。两者不同之处的起因必然与国家的具体社会情况有关,中国近代之所以产生反侵略、求独立的民族主义,原因就是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局面,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法国则主要是资产阶级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政治权利。预测押题1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两种主张都A强调托古改制B宣扬种族革命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和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和革命派利用历史文化资源,都是为了减少改革或者革命的阻力,D选项符合题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是为凝聚国民团体服务的,不属于改制,A选项排除。维新派主张改良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属于种族革命,B选项排除。维新派和革命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群众基础,C选项排除。21907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已经陷入双重奴隶的田地了。我们应该赶快湔洗这个耻辱,以免除亡国灭种的痛苦。我们革命党的行动,就是要谋中国的自由平等。”这反映了他的A民生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族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双重奴隶”可知,是指清政府的奴隶和帝国主义的奴隶,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反映的是孙中山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C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AB错误。 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31923年初,孙中山对汪精卫、胡汉民等人说“我想和共产党合作,你们却不赞成现在中共组织工人运动,群众一起来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罢工规模浩大,震动中外,其势尤不可侮。从这一点看我们不如共产党。”又说苏俄国力强盛,是当今社会主义大国,愿意放弃不平等条约并赞助我们,可与为友。”这表明A新三民主义已经形成B国民大革命风起云涌C国民党右派抵制革命D孙中山思想与时俱进【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孙中山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能够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说明孙中山的思想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变化产生了关于革命的新观点。故答案为D项。新三民主义在1924年形成,排除A项;1923年初国民大革命还没有开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内少数人对于国共合作的态度,不能说明抵制革命,排除C项。41923年11月,孙中山在演说中强调,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向俄国 。第五计划是发展食、衣、住、行、印刷等基本生活资料生产的计划。第六计划则是开采煤、铁、石油和其他矿藏并设置采矿、冶金等设备制造厂的计划,也即是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计划。结论部分总述实现实业计划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的作用,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摘编自孙中山实业计划等根据材料,提炼出孙中山的一个经济思想主张,并加以评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孙中山主张振兴实业,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评述: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实业的重点是海陆交通和工农业生产,基本生活资料生产,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生产。孙中山认为实现实业计划有助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因而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未能完成,孙中山为中国设计的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在当时无法实现;但孙中山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借鉴作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实业计划亦名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关于振兴中国实业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专著”“结论部分总述实现实业计划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的作用,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等信息可以提炼得出“孙中山主张振兴实业,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的主题。然后根据材料信息或教材所学进行评述,如对材料反映的孙中山的具体主张的认识,以及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的可能性。最后得出结论:孙中山的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在当时无法实现,但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借鉴作用。本题的解答首先必须根据材料信息写出观点,观点必须合理、明确,然后联系史实进行评述,做到史论结合。考点二:毛泽东思想1.(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共在十年对峙中探索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展开,欧美社会制度不是讨论的中心问题,并不一定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这场争论有利于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通过这场争论知识分子达成了共识,而且材料中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至少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方式,故D项错误。2(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D项错误。3.(2018海南高考10)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答案】B【解析】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故D项错误。4.(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掉A。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正确。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不符合材料,CD错误。5.(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9)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时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题干“我们的国家现在时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说明新中国已经成立,和“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A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是1957年,故本题选D项。6.(2014海南单科)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答案】B【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合,所以排除A项。C项内容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D项也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才出现的变化,故答案选择B项。7(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4分)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4分)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分)(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4分)【答案】(1)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分)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1分)毛泽东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2分)(2)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2分) “全力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2分)(3)积极性: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2分)基本方针: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4分)(4)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得领导。(4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我初到长沙时”“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可见该文章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再根据地点可以推测出自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二小问根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回答。第三小问根据“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农民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归纳回答。(3)第一小问根据“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归纳回答。(4)综合上述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另一方面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预测押题1.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毛泽东意在强调A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D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答案】D【解析】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和封闭性的特点,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均是为了说明革命根据地可以生存发展,因此毛泽东意在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故答案为D项。毛泽东阐述的是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理由,排除A项;毛泽东意在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符合中国国情,排除B项;毛泽东强调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方式,没有涉及革命的依靠力量,排除C项。2毛泽东指出:“如果承认持久战或长期战争,又不赞成三个阶段,那么,所谓持久与长期就是完全抽象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内容与现实,因而就不能实现任何实际的战略指导与任何实际的抗战政策了。实际上,这种意见仍属于速胜论,不过穿上了持久战的外衣罢了。”这表明A中国的抗战本质上是反法西斯战争B抗战阶段性和持久性是自相矛盾的C抗日战争的阶段性是持久战的精髓D中国抗战是全民族共同奋斗的事业【答案】C【解析】材料“如果承认持久战或长期战争,又不赞成三个阶段,那么,所谓持久与长期就是完全抽象的东西”反映了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的阶段性是持久战的必要条件,离开了阶段性,持久战就不是真正的持久战,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的抗战本质上是反法西斯战争,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抗战阶段性是持久性的必要因素,并不是自相矛盾的,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全民族共同奋斗的信息,故D错误。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材料中,毛泽东重点论述了A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B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C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D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答案】B【解析】由材料“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说明毛泽东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故选B项;材料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没有涉及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A项;材料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没有涉及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排除C项;材料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没有涉及新民主主主义社会蓝图,排除D项。4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答案】D【解析】由材料结合史实可知“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结果,“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强调社会解放的结果,故选D项;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推动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这仅与“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有影响,排除A项;十月革命与一战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推动“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但B项不是导致材料中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鸦片战争以后民族矛盾就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不是导致材料中转变的原因,排除C项。5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表明毛泽东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答案】D【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物,毛泽东准确把握了中国革命的社会性质,找到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并取得革命胜利,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毛泽东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A错误;B中全面否定俄国革命道路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中全盘吸收说法绝对,排除C;6. 331937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作报告指出:中国政局有三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即“结束片面抗战,代以全面抗战”、“结束抗战,代以投降”和“抗战和投降并存于中国”。这一分析促使中共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在陕北开展大生产运动C对日军展开战略性反攻D警惕国民政府放弃抗日【答案】D【解析】根据“结束片面抗战,代以全面抗战”、“结束抗战,代以投降”和“抗战和投降并存于中国”可以看出,即使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实现,便毛泽东仍然担心国民党会放弃抗日,故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绩1937年9月已经建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大生产运动,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毛泽东对国民党抗日的担心,与战略反攻无关。且此时是战略防御阶段,排除C项。7.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工业经济方针: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对城乡资本主义成分既要容许其“存在及发展”又不能“任其泛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至乡村B坚持新民主主义发展路线C规划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蓝图D遵循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没收官僚资本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大改造措施,说明此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故B项符合题意;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故A项错误;C项建国后的提出的,排除;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排除。8逄先知、金冲及的毛泽东传中讲到:“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结束,(毛泽东)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毛泽东通过这一调查A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经验B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C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D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和方法【答案】B【解析】据材料“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开始”“毛泽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故B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都已经结束,如果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和基本线索把握不清,容易误选A、C两项;材料侧重于经济调查而非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排除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材料二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有关论述发表的时代背景。为此,苏俄和中国政府分别实行了什么政策?(2)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评述列宁和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共同之处。【答案】(1)时代背景: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政治危机严重;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2)打破教条,从国情出发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途径;在国家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大胆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发展经济;为后来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解析】(1)“背景”的回答要紧扣材料发表的时间“1921年4月21日”“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判断;“政策”的回答结合材料中内容“国家资本主义”不难得出。(2)共同之处的回答既要看到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又要结合内容分析还要看到其影响的相同之处。1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该理论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有社会主义的目标B是否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C是否坚持武装斗争的革命形式D是否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领导阶级不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都是反帝反封建,而指导思想与革命前途的不同最终还是源于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者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这才是区别二者的根本标志,故D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政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所以是否有社会主义目标是两者的区别,但不是根本区别,故A排除;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此项是两者的区别,但不是根本区别,故B排除;两者都坚持武装斗争的革命形式,故C排除。2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应当彻底肃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凶恶敌人思想上的及工作中的公式主义、教条主义与机械主义”。由此可知,六届六中全会A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阶段C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与革命对象D彻底纠正了党在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应当彻底肃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凶恶敌人思想上的及工作中的公式主义、教条主义与机械主义”结合所学可知,六届六中全会否认照搬照抄别国革命经验,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与中国变化中的实际相结合,正确认识国内矛盾变化,以推动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入一个新阶段,故B项正确。A项,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开始”说法有误,排除。C项,1940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故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3“在一个毫无组织而暮气沉沉的国家里,若是没有经济制度上的彻底改变,问题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对此,1919年李大钊在与胡适的论战中以马克思主义为解决方案。这说明在李大钊看来,马克思主义A改变了国家经济制度B强化了暴力革命手段C推动了无产阶级运动D迎合了历史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的层面学习,最后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D选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主张,本身不能改变国家经济制度,A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暴力革命,B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胡适与李大钊的论战,与无产阶级运动无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3毛泽东说:“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这个第一步的准备阶段,还是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即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改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就开始了的。”这段话出自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论人民民主专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材料可知,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将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全面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规律,正确地规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结合所学可知这部著作是毛泽东在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政治态度,说明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动力和对象,与材料内容不符;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这段内容出自新民主主义论,不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选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奠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和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政策基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政治理论准备,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下面为某位毛泽东书籍收藏爱好者收藏的一本书中的目录。这部著作发表于A五四运动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中“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文化”等篇章可以推知,这部著作是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故C项正确;五四时期还没有新三民主义,故A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松的著作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作主要有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故D项错误。5毛泽东曾经指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其“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的基本含义是A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反帝信心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提供了中共成立的外部条件【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思考国家的前途,为中国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故C正确;A不是对中国的最大、最深刻的影响,排除;十月革命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错误;中共成立的外部条件是共产国际的帮助,不是十月革命,排除D。61942年,毛泽东作了组织起来的报告,号召根据地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建立起消费、生产、运输等合作社,并注重“公私兼顾”、“军民兼顾”,有效地组织群众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大生产运动。根据地的这一做法A壮大了国营经济B意在减轻民众负担C扩大了统一战线D发展了根据地经济【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根据地的这一做法有效地组织群众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了根据地的经济,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并未建立,中国共产党并未取得执政党的地位,根据地合作社不是“国营经济”;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将民众有效的组织起来,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推动大生产运动,不是减轻民众负担;C选项错误,这一做法实施前后根据地军民都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并未得到扩大。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1939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革命是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其旨在引导A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B中国革命道路由“城市为中心”向“农村为中心”转变C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策略是联合一部分大资产阶级D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等信息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策略是联合一切革命阶级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故答案为C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排除A项;中国革命道路由“城市为中心”向“农村为中心”转变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项;1939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革命任务是取得抵抗日本侵略的胜利,排除D项。8.“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这段论述与毛泽东的哪部作品有关(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内容可知毛泽东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等方面的关系问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属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故选C项。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问题,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题意无关,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B、D项。考点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高考真题回顾:1(2015江苏单科,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的信息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对引进外国资本主义东西的怀疑,故A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即体现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引进外国资本主义的诸多顾虑,A项在时间上最早。BCD三项均是在1978年改革之后,不符合题干材料“最开始引进外国资本主义时的顾虑”,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预测押题1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指出:“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这表明当时A改革开放遭遇思想障碍B“左”倾错误思想有待清除C实事求是原则重新确立D真理标准讨论方兴未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左”倾思想的影响。依据材料“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结合所学可知,这不符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是“左”倾思想的体现,所以这表明当时“左”倾错误思想有待清除,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真理标准讨论开始于1978年5月,此时尚未开始。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时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之后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答案】B【解析】根据“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可知,讲话主张开放,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进行经济改革,应该是改革开放之后,故B正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时,没有涉及开放问题,排除A;1992年“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排除C;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排除D。3邓小平盛赞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新话。”这表明,决定A促成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B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D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石【答案】D【解析】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并规定了改革的任务和各项基本政策。 这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石,故D项正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影响深远,但并未促成思想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B项错误;1992年,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故C项错误。41986年8月邓小平提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大原则是共同富裕。”随后这句话传遍全国,成为我党的共识。这体现了我党A首次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观念B确定了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决定C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创造了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新模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可以看出,我党在改革开放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过程中,创造了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新模式。故答案为D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观念,排除A项;这一主张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定的,排除C项。5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C团结一致D戒骄戒躁【答案】B【解析】材料中“白猫黑猫”意思是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思想,故B项正确;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内涵,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团结一致和戒骄戒躁属于工作作风,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项错误。6萧功秦教授认为,邓小平模式的形成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不断进行修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路径障碍是指大跃进的左倾错误B改革开放是试错反弹的具体表现C修正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调整的成果【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路径障碍”指极左思潮导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陷入到了绝境,而非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故A表述错误。“试错反弹”指的是邓小平模式,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对毛泽东模式的继承与发展的产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伟大转折,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转移党的工作重心、拨乱反正的决策。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及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的标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选项BCD表述均正确。根据题意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A。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7“他安抚四邻,持续发展与美国的外交,并修复与苏联的关系。在国内建立自由贸易区,放弃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体制、引进外国资本,这标志着某种意识形态的转变。”材料中的“他”( )A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 D在遵义会议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答案】C【解析】材料中表述的是邓小平的贡献,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在遵义会议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故A、D两项错误。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周恩来,故B项错误。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的正是邓小平,故C项正确。8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答案】D【解析】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A;该书主要是以深圳为事例,解决困扰人们在改革进程中的路线问题,排除B;该书内容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事宜,且92年国家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提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排除C;该书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邓小平南巡讲话进行了概述,主要是解决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故D项正确。9下面漫画(作者:顾培利)能够反映出A人民公社制度下集体劳动效率低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生产力C“文革”破坏了中国社会生产力D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