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6714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下图左方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图,则右方四种测量方式图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解析:选A。未刺激时A图测的是静息电位(膜内外的电位差),刺激后a处的电位迅速变为负电荷,b处则变为正电荷,然后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B图和C图只能看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图中b处为化学信息,用电流计测不出来。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若在a点上给予适宜的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并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导,肌肉作出反应如果给予相同的适宜刺激,刺激a点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的收缩就越强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发生急剧变化,K流入细胞内a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ABC D解析:选D。此图是完整的反射弧,a处为传出神经,其神经末梢连在肌肉上,和肌肉一起构成效应器,a点受刺激而产生的兴奋,向肌肉方向传导后即可引起肌肉作出反应,故正确。给予相同的刺激,无论刺激点离肌肉更近或更远,都引起肌肉相同的收缩效果,故错。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就产生兴奋,兴奋的幅度通常是恒定的;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不能产生兴奋,与刺激强弱无关,故正确。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改变,Na流入细胞内,故错。a处的兴奋向中枢方向传导时,由于突触后膜向中间神经元的前膜方向没有化学递质的释放,不能传导,故正确。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选D。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A错;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对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没有影响,B错;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不需经血液运输,只需经组织液运输,C错。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化学信号传导的B一个乙酰胆碱(递质的一种)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D突触后膜没有流动性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A错;递质的量需要达到一定的阈值,突触后膜才会产生动作电位,B错;突触后膜也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A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B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的患者不会书写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密切相关D大脑皮层可以控制低级中枢解析:选CD。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不是低级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冷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及其所控制的骨骼肌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C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递解析:选C。本题以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冷颤为例,考查反射活动的途径。此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感受器感受到寒冷刺激后,产生冲动,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兴奋在突触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进行传递。下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后一个神经元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引起兴奋的膜电位逐渐增强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D在S5S8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解析:选A。由图分析当刺激强度为S1S4时,没有动作电位产生,而当刺激强度达到S5以上时,产生了动作电位,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且产生动作电位后,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也不会增强。静息电位时,膜外为正,膜内为负,是由K外流产生的。S5S8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下图是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中的物质释放到中的方式是外排B若刺激A点,图中电表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形成突触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解析:选D。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释放到突触间隙要通过细胞的外排作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电位变化的过程,因此刺激A点,图中电表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形成突触;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若c处无电位逆转,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流表不偏转,电流表可能偏转两次解析:选A。刺激a点,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只能说明兴奋可以由a点向e点方向传导。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C兴奋由b至c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至cD经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解析:选B。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的膨大部位,图中是轴突末梢,是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不能合称为突触小体,A错。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b传到c,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应是由c至b,C错。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B对。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解析:选B。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即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刺激突触小泡释放该种递质时,此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膜电位状况为外负内正;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导致内负外正状态加强,即正反馈调节;兴奋的传递方向为“电信号(外负内正)化学信号(释放递质)电信号(外正内负加强)”的过程,即B图示。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A在传出神经上给予适宜的刺激,效应器不会有应答反应,因为反射弧不完整B在突触兴奋的传递过程中有膜成分的更新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皮肤D在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析:选AC。在传出神经上给予适宜的刺激,效应器会有应答反应;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层,皮肤中存在感受器。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1)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血压调节反射中,当血压升高时,主动脉和颈动脉管壁上的_传入冲动的频率增高,到达心血管中枢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下降。(2)下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和_。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维持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分布的机制是_。离子神经元内神经元外a515 mmol/L145 mmol/Lb140 mmol/L5 mmol/L(3)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当这类药物作用时,下图中_内的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_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方框内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4)若在离肌肉5 mm和50 mm的神经纤维上分别给予电刺激,肌肉将分别在3.5 ms和5.0 ms后收缩,则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_ mm/ms。解析:(1)当血压升高时,主动脉和颈动脉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的频率增高,到达心血管中枢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下降;(2)神经元外Na浓度高于神经元内,而神经元内的K浓度高于神经元外,所以a为Na,b为K,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的状态之所以能维持,是因为Na、K是通过细胞膜上的Na、K运输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的;(3)当药物特异性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时,会使突触间隙内的神经递质不被分解导致浓度持续升高,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等于30 mm/ms。答案:(1)压力感受器(2)NaKNa、K通过细胞膜上的Na、K运输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3)2突触间隙6受体(4)30根据下列神经系统部分结构模式图(如下图)完成问题(横线上填文字答案,括号内填代码):(1)手碰到针尖时会立刻缩回,然后觉得手被刺痛。形成痛觉的神经传导途径是(用图中序号填号)_ _,一般认为痛觉感受器是表皮下的_。(2)盲人识读盲文时,首先要经过大脑皮层的_中枢;理解盲文其意,则通过_中枢完成。(3)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_,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来传递的。由于递质只能通过_释放,然后作用于_,所以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方向是_。答案:(1)感觉神经末梢(2)运动语言(3)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局部电流(4)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的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 b是_,c是_,d是_。(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的调控。(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解析: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分级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由图(a)及题干描述可知,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b)传导到脑干中的神经中枢(a),再沿传出神经(c)传到效应器(d),引起呼吸肌收缩,产生深吸气动作使肺扩张(引起呼气)。人体屏住呼吸是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有意识的活动。图(b)中的突触小体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形成了轴突胞体型突触。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