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四 向“距离”挑战作业2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641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四 向“距离”挑战作业2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四 向“距离”挑战作业2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四 向“距离”挑战作业2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 向“距离”挑战随堂检测1促使人类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的关键发明是()A蒸汽机B内燃机C电力机车 D电子计算机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判断问题的能力。蒸汽机在交通运输方面只是促进了水、陆交通运输的发展,与空运无关,排除A项。电力机车只是陆上交通工具,与水、空运无关,排除C项。电子计算机与水、陆、空运没有关系,排除D项。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推动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故本题选B项。21912年,世界第一艘超级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沉没。由于该船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通讯方式,一千多名乘客中有695人得救,当时这种先进的通讯技术最有可能是() A电话通讯技术 B有线电报技术 C无线电报技术 D电子信息技术解析:选C。从时间限制“1912年”可以排除D项,因为电子信息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A、B两项虽然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通讯技术,但大西洋洋面无法使用有线电话或有线电报。正确答案为C项。3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A信息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激光技术 D宇航技术解析:选A。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战争方式的巨大变革,注意题干中强调的是时间差缩短问题,而信息技术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了,因此A项符合题意。4英文的“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解析:选D。材料认为网络就是传媒,就是“交通”和“交流”,这属于人类交往的一种方式,选择D项。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按照官方统计,中书省及河南、辽阳、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甘肃行省的驿站共计使用站马44 301匹,牛8 889头,驴6 007头,站车4 037辆,轿子378乘,船5 921只。陈锋等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英国与印度的信件经海路往返需要两年时间。而到1850年,伦敦到孟买之间的信件往返只需四个月。到1870年,海底电缆使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信息传递时间缩短为五小时。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材料三历史上的技术进步,如造船业的技术进步,为消除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电子通信技术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现代的观察家将我们的时代描述为存取时代。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传递产生了一个地球村,消除了以往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孤立。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1)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鲜明地展示了哪两种文明的交流融合?(2)依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不同历史时期推动人类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发明成就。(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种文明的演进?解析:本题考查蒸汽机、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及影响。第(1)题,从“中书省”“行省”可知是元朝时期,从交通工具的种类站马、站车、轿子等信息可知是游牧民族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流融合。第(2)题,要求回答出推动人类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发明成就,应包括海、陆、空交通工具和通讯、互联网技术。第(3)题,从生产力和工具的进步角度回答文明类型。答案:(1)游牧民族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流融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蒸汽轮船、火车及有线电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报、电话;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3)演进: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发明及交通工具,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是() 解析:选B。A项为蒸汽机,C项为电话,D项为马车,都不以内燃机作为动力。B项为飞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故B项正确。2下列事件奠定了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技术基础的是()A英法两国成功铺设海底电缆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莫尔斯成功研制有线电报机D马可尼成功完成了短波试验解析:选D。马可尼完成的短波试验实现了信息传播史上的重大突破,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中“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限制条件不符合。3“我们发现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干扰”据此判断,“这个世界”出现于()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就题干材料而言,其提到了“汽车”“电车”“飞机”“传声筒”等,而这些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故选B。4下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技术是()A核反应堆技术 B.电子计算机技术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解析:选B。“最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技术行业,应该是其他技术行业发展的基础,故应该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51901年12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下列各项是一部关于伦琴的电视片中设计的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A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广播得知他获奖的消息B伦琴为节省时间可以订机票前往瑞典领取奖金C伦琴可以从报纸上获悉列强驻军北京至山海关D伦琴可以用奖金购买垄断公司股份而成为股东解析:选B。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以内燃机作动力,发明了飞机。1901年飞机作为交通工具还未出现。6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更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火车司机第一次工业革命,电话接线员和空姐第二次工业革命,网络管理员第三次科技革命。7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解析:选A。注意题干强调“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由此可知文化科技对政治文明的影响,故选A,排除D项。8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与巴雷特的主张不符的是()A.因特网推动全球化进程 B因特网应受法律控制C.因特网应立足“部族”化D因特网应受政府管控解析:选C。因特网给“部族”带来了挑战,有利于结束“部族”孤立的状态,加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推动全球化进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符合题意;“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说明因特网应受法律控制、政府管控,故B、D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电子计算机进一步部分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脑、神经系统的生长和补充19771980年间,美国雇佣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业企业中具有大学学历的职工占33.6%,高中学历的占57.3%,在一些大企业中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人数的20%30%。目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一般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0%70%。材料二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北方”工业与“南方”农业的对立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逐步转向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精尖的工业,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半加工工业,其中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已努力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工业,而把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最不发达的国家转移。材料三核武器及运载工具的发展使美苏军备竞赛空前加剧核武器产生了人类新的生存法则:你要活也须使别人活,要毁灭别人,也难免自己灭亡。战争已不再是用其他手段实现政治的继续,因为在核战争中,这种政策的决策者也将化为灰烬。面临自己在一场核大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或同归于尽的危险,苏美对核时代的世界大战及严重后果都有顾虑,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挑起战争,都以不超越战争边缘为限。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劳动方式、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由此还推动了哪些方面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态势?(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战争与和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你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得出怎样的结论?解析:本题考点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劳动方式、思想观念、国际关系、世界形势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答案:(1)劳动方式、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劳动方式的变化:脑力劳动日益重要,体力劳动逐渐下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其他方面的变化:阶级结构变化、重视教育、国家垄断组织发展、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等。(2)变化:国际分工形成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梯形状态。新态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使各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随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变化。(3)影响:增加了动乱和战争的因素,同时又增加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因素。结论:它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