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5101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1、1961年,邓小平负责起草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对国家要实行“五保”: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由此可知,该条例的主旨是( )A.减轻人民公社化带来的损失B.调整企业生产秩序C.阐明国家实施计划的必要性D.优化工业经济结构2、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由此可见中共八大( )A.对我国国情有正确认识B.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C.找到共产主义建设道路D.注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二十多年价格几乎没变。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实行大力发展民生的经济政策B.采用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C.有利于扩大消费搞活市场经济D.市场上大米等商品粮供应充足4、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主要是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D.我国当时生产力状况5、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里的“新的社会组织”是()A.农业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人民公社D.村民委员会6、毛泽东在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中表示:“在中国消灭资本主义似乎过早,还要实行一段新经济政策,保留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个谈话出现在(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人民公社化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7、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其办法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责任田效果明显,促使更多的农民起而仿效。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田。这说明()A.农民热烈响应国家的跃进计划B.农村政策调整提高生产积极性C.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D.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8、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充实农业劳动力。这些政策( )A.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9、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这些尝试()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10、下面是我国19501985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其中城镇人口缓慢增长的时期是( )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运动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11、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12、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D.加快了三大改造的步伐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材料二 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你怎样认识?2.依据材料二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为什么?3.根据材料三,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综合上述信息归纳,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注意什么问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注:1902年中英商约和1903年中美商约都申明一旦中国的法律制度经调查确认为“皆臻妥善”,两国即放弃在华法律特权,至少在原则上承认领事裁判权存在的有限性)。为此,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任主管,检查大清律例。 1905年,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杖刑等体罚由罚款代替,连坐和严刑拷问也被废除。1906年起,政府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帮助编撰民法、商法和新的刑法;新刑法草稿在1908年完成。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律进行了修改。摘编自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根据材料分析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原因。2.根据材料比较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相同之处。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面貌。小说梗概如下: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卑;少平高考落榜后,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面的世界。 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1979年春,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他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反映的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应该准确全面)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人民公社属于农村领域,而题干是国营工业企业领域,排除A;“五保”的内容,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在经过“大跃进”运动后,企业生产秩序混乱,因此需要进行调控,故选B:材料中没有体现实施计划的必要性,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结构的相关信息,排除D。2.A解析:材料信息“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表明中共八大坚持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是对国情的正确认识,A项符合题意。3.B解析: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我国物价几乎未变,是因为实行国家计划定价,采取以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B项正确。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我国物价几乎未变,这与大力发展民生无关,A项错误;材料中物价二十多年不变,体现了计划经济特点,非市场经济,C项错误;联系史实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困难,粮食供应并不充足,D项错误。4.D5.C解析:从材料“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来判断,人民公社体现“政社合一”,故C项正确;农业互助组、农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不能体现“政社合一”,故A、B、D三项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探索与失误6.A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大跃进”、“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田”等,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B项“农村政策调整”,C项“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大跃进”时期的相关探索8.C解析:根据材料文件的规定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时期,这些政策是对当时“左”倾错误的纠正,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项正确, A项错误当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并没有改变,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20世纪50年代,D项错误。9.B解析:根据材料“更加重视利润指标”可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市场的作用,B项正确,根据材料“1979年”可知当时主体实施计划经济,A项错误;根据材料“改革尝试”可知只是在这种计划中增加了一定的市场因素,C项错误;21世纪初, 我国才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D项错误。10.D解析:根据图表信息,“文化大革命”时期城镇人口缓慢增长,故D项正确。 A、B、C与材料不符,故排除。11.C12.A13.1. 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 认识: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2.没有。原因: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4.制定经济政策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第1、2问,需要归纳对比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八大的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的原因。第3问注意联系两个时间段内中国的主要运动,从而分析原因。第4问实际上要求分析我国经济建设出现曲折的经验教训,注意要有针对性。14.1.背景: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新政鼓励工商业;国人主权意识的增强;西方国家要求中国修改法律;封建法统不适应形势变化。20 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文革严重破坏民主法制;新时期经济建设加快;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2.相同:汲取历史教训;注重与时俱进;注重经济立法;改旧与立新结合;专门机构负责;兼顾各类法律。15.示例一情节:孙少安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责任制,后建立砖窑厂。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概述和评价: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以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种责任制得到中央肯定后全国普遍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创造了条件。示例二 情节:孙少平高考落榜,回乡生产。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给无数人提供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遇。概述和评价:“文革”开始后不久,高考制度被废止。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亲自抓教育,他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重新编写教材,倡导尊师重教。为改革开放培养大批专业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