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4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课下达标练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377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4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课下达标练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4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课下达标练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4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课下达标练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课下达标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开始,到1688年詹姆士二世退位结束,历时近50年,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未“革了国王的命”,反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B王权势力的壮大C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 D人民群众的要求解析:选C。本题考查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题干材料与启蒙思想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到詹姆士二世退位体现了英国王权不断受到限制,故B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时近半个世纪,“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未革了国王的命,反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说明英国人民心中对君主的认同感,反映的是中世纪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故C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人民的需求,是资产阶级而不是人民要求建立的,故D项错误。2有人说,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作者强调()A君主立宪制确立了法权至上的原则B社会发展要求构建社会信用体系C“光荣革命”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D英国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解析:选A。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题干中“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1689年是关键”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了法权至上的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3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材料表明当时英国()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较大B议会上院的势力明显衰落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D统治阶级的政策趋于一致解析:选A。本题考查英国的政体。题干中“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体现了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较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上院的势力发展如何,故B项错误;英国没有确立分权制衡原则,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4有学者认为:“英国政体是典型的立宪君主制英国政体体现的权力关系首先是国王作为虚位元首凌驾于各实质权力之上,行使形式上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在实质权力部分,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下院作为民选代议机构产生首相及其领导的内阁”这表明近代以来的英国()A英王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C英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平行D从1689年开始英王就是无权虚君解析:选B。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A项不符合英国国王虚君的地位;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689年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时,英王还拥有行政权,D项不正确。正确答案为B项。518871897年,英国议员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伴随着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这种局面体现了英国()A夺权时期资产阶级的权力需求B政治文明出现了倒退C代议制民主被政党政治取代D宪政民主的不断完善解析:选D。本题考查英国政党政治对宪政民主的影响。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8871897年”可知此时英国处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阶段,并非夺权阶段,故A项错误;政党政治的发展是政治文明发展的表现,而并非政治文明出现倒退的现象,故B项错误;政党政治是代议制民主的表现,故C项错误;随着政党政治的发展,首相和内阁所掌握的行政权与议会所掌握的立法权出现明显的融合趋势,这正是宪政民主不断完善的表现,故D项正确。61839年5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年20岁)接见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并迅速相爱,但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议会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的界线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最合理的解释是()A19世纪议会与内阁的专横B议会的权威高于国王权威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D需要确保王室血统的纯洁解析:选C。本题考查19世纪前期英国议会与国王的关系。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内阁,故A项错误;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虽然统而不治,但对外代表英国,权威并不低于议会,国王的行为(包括婚恋生活)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国家行为,因此,议会有权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故B项错误,C项正确;议会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D项错误。7有学者指出:在专制时期,国王是权力的中心;专制制度消灭后,上院成为权力中心;19世纪开始,权力中心明显向下院转移;到20世纪,只有下院才是真正的权力机构,其他两个部分已沦为陪衬了。英国权力中心转移说明英国()A民主权利获得保障 B民主色彩日益浓厚C国家政局很不稳定 D内阁占据重要地位解析:选B。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渐进性特点。材料虽然强调了民主权利,但并非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上议院是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下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入了下议院,而材料强调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到上院再转到下院,可知民主色彩日益浓厚,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未体现政局不稳定,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说的是英国国王与议会,未提及内阁,故D项错误。8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降低了政党政治运行的效率C不利于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D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解析:选D。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影子内阁”是提高政党政治效率、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方法,故B项错误;“影子内阁”在一定程度上使政治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故C项错误;“影子内阁”的设置是英国政党政治发展的表现,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故D项正确。9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A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B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C限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D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多年的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中立下了限制君主权力的传统并最终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民主政治,实行议会至上原则,之后,随着工业革命之发展,民主政治也随之完善,但是无论政治制度怎么改变,英国却未爆发革命,这应是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A项正确;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B项排除;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C项排除;D项表述中的“全体公民”不妥,英国的民主政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无产(工人)阶级不具有与资产阶级同等的参政权,排除。10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解析:选C。根据材料文字“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可知,材料表明该法案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11英国1688年之后再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下议院的代表权,而一些“衰废市镇”仅有数户居住、无人居住、甚至在地理上消失,竟拥有在下议院议员的名额;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议员的名额。这一现象()A说明“光荣革命”后代议制未发生本质变化B反映了英国政治改革的必要性C说明国家的权力中心依然在上议院D反映了英国经济逐渐走向衰退解析:选B。本题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历史背景。“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议员的名额”反映了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英国政治中议会改革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12据统计,英国政府所提议案在18671869年被议会修正的年均数为57项;在18801885年被修正的年均数为18项;在18961900年被修正的年均数为02项。这反映了英国()A内阁影响力逐渐增强 B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C政府制约了议会的权力 D代议制政体遭到破坏解析:选A。本题考查19世纪末英国议会与内阁权力关系的变化。根据题干可知,英国议会权力变弱、内阁权力增强,而内阁代表行政权力,因此这表明英国国家行政职能得到强化,故A项正确;材料与自由主义无关,排除B项;题干体现了当时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完善,而非民主制衡原则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当时英国统治基础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688年“光荣革命”至19世纪初期,英国地方行政机构始终保持着某种自治的特征。1835年,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基本上实现了市民的自治。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又被称为郡议会法。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日常工作都是由议会下设的各个委员会负责处理。1889年,颁布了苏格兰地方政府法,1894年又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把过去教区的一切行政职能均交给民选的议会管理。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导致地方官员和地方行政开支的大量增长,这需要中央财政支持,增强了地方政府对中央的依赖性,减少了地方的独立性。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地方政府制度演变的特点。(8分)(2)根据以上材料,请结合英国与近代中国的有关史实阐述钱穆观点的合理性。(17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自1688年光荣革命,至19世纪初期,英国地方行政机构始终保持着某种自治的特征”“日常工作都是由议会下设的各个委员会负责处理过去教区的一切行政职能均交给民选的议会管理”“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需要中央财政支持”“增强了地方政府对中央的依赖性,减少了地方的独立性”等归纳。(2)按照题目要求,应该首先提炼出钱穆的观点“政治制度须根植于本国国情”;接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论述,就英国来说,它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传统加创新,把大宪章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市镇法地方政府法等法律文件在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梳理出来,强调它们保证社会安定与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就中国来说,按照钱穆的观点,应先指出传统的专制制度,然后指出近代以来,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学习西方,但是由于国情不同,照搬的结果只能是失败。最后做出小结。答案:(1)特点:地方政府有长期的自治传统;地方政府通过议会以法律的形式取得或扩大自己职权;中央以立法和财政手段控制地方;地方的独立性日益减少。(2)观点:政治制度须根植于本国国情。英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基于国情,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1688年“光荣革命”后,继承了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限制王权的传统,于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法在王上的原则,后来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等法律解决政治矛盾。1835年市镇法、1888年地方政府法、1894年区、教区、乡议会法既保住了地方自治的传统,同时又用立法的形式不断地调整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有效地完善了政治制度,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持续繁荣。中国自古以来建立的是专制制度,没有民主的传统。1840年后,中国也没有出现如西方那样的思想启蒙运动,为专制制度服务的儒家思想仍占据主流地位。宗法制仍是维持当时中国农村稳定的重要制度。19世纪中期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向西方学习,力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先后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力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但均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任何国家在学习他国先进政治制度时必须植根于本国国情。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了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特错了。唐代针对此弊端,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士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人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府得失材料二1848年,英国财政大臣格拉斯顿组织专人就文官制度问题对财政部、海军部的部门做了详细的调查,1853年底写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对文官制度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这个报告虽然在1855年2月被议会否决,但它的内容则成为20世纪50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依据。1868年上台的格拉斯顿自由党内阁,曾力争用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任用文官。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选官制度的调整及其所坚持的传统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坚持这一原则的历史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文官制度在英国建立的必然性,并说明文官制度的确立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5分)(3)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举制度和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共同之处。(3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英国的文官制度。第(1)问唐代选官制度的调整即科举制的确立。第一小问可纵向对比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分析调整的原则,第二小问则可联系唐代时代特征,注意从政治制度建设的高度认识对经济、文化的影响。第(2)问要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即19世纪中期,并联系时代特征回答即可。第(3)问求答项为“共同之处”,可从选官原则、形式、影响等方面比较。答案:(1)调整:废除按门第举荐人才的九品中正制;实行按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原则:限制工商业者为官。影响:一方面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保障封建国家的赋役收入;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官吏的选拔,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2)必然性:经济上,工业革命促使自由竞争的经济规则(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形成,为政治领域的自由竞争奠定了基础。政治上,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他们迫切需要通过自由竞争分享政治权利。影响:为工业资产阶级进一步分享政治权利提供了机遇,促进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3)选拔人才的方式和原则相同:都是通过考试公开竞争。社会作用相同:都扩大了人才来源,促进了社会公平公正,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