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热点训练十四 选修3-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1738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热点训练十四 选修3-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热点训练十四 选修3-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热点训练十四 选修3-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点十四选修34本部分主要有以下两个考查方向:1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掌握简谐运动的特征及波动的本质,掌握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及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要特别重视振动图像、波动图像相结合的题目,注意振动和波动的区别和联系。2光学:对于几何光学的题目,首先要能够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规律作出光路图,然后用几何方法解题,注意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和折射率的计算,光的本性部分要掌握光的干涉条件和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知道什么是偏振现象,还要注意几何光学和光的本性的结合点(光的折射率和频率)。考向一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多选)如图1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20 s时刻的波形图,在波传播路径上有P、Q、R三个质点,它们的平衡位置分别在x11.2 m、x22.5 m和x34 m处,图乙为质点R的振动图像,则图1A此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B从图甲时刻,再经过0.10 s质点R传到x8 m处C质点Q从图甲所示时刻开始,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用的时间为0.062 5 sD质点P比质点Q早0.3 s回到平衡位置E从图甲时刻,再经过0.08 s,x3.2 m处的质点刚好回到平衡位置解析由图乙可知,t0.20 s时质点R正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运动,根据波动与振动的关系可知,波沿x轴正向传播,A项正确;质点并不沿波传播的方向发生迁移,B错误;波传播的速度为v m/s40 m/s,因此质点Q经过t2 s0.062 5 s回到平衡位置,C项正确;质点P经过t1 s0.03 s回到平衡位置,因此比Q点早0.032 5 s回到平衡位置,D项错误;从图甲时刻开始,经过0.08 s,波形移动的距离为xvt3.2 m,将波形沿x轴正向移动3.2 m,会发现x3.2 m处的质点刚好回到平衡位置,E项正确。答案ACE考向二振动和波的综合问题(2016全国卷)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 cm。O和A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和x5 cm处的两个质点。t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的位移为y4 cm,质点A处于波峰位置,t s时,质点O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 s时,质点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1)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2)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解析(1)设振动周期为T。由于质点A在0到1 s内由最大位移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历的是个周期,由此可知T4 s由于质点O与A的距离5 cm小于半个波长,且波沿x轴正向传播,O在t s时回到平衡位置,而A在t1 s时回到平衡位置,时间相差 s。两质点平衡位置的距离除以传播时间,可得波的速度v7.5 cm/s 利用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vT得,简谐波的波长30 cm(2)设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yA cos(0)将式及题给条件代入上式得4A cos00A cos(0)解得0,A8 cm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y0.08 cos()(国际单位制)或y0.08 cos()(国际单位制)。答案(1)4 s7.5 cm/s30 cm(2)y0.08 cos()或y0.08 cos()考向三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如图2所示,在足够宽的液槽中放有某种液体,M是可转动的平面镜,M与水平面的夹角30。光线从液槽的侧壁水平射入液体中,当光线射出液面时与液面的夹角为45。图2(1)求该液体的折射率n;(2)改变角可以使光线射出液面时的方向发生变化,若要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能从液面射出,求的取值范围。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利用几何关系解题。(1)作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从液面射出的光路图如图甲所示,由几何关系知,在液面发生折射的入射角i30折射角r45由折射定律有n解得n(2)设光线在液体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则sin C解得C45若光在右侧发生全反射,作出光路图如图乙所示,则由几何关系可知21C90若光在左侧发生全反射,作出光路图如图丙所示,则由几何关系可知2(902)C90即12解得22.567.5。答案(1)(2)22.567.51(1)(多选)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200 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40 m处。如图3所示。在x400 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图3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B从t0开始经0.15 s,x40 m处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0.6 mC接收器在t2 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D若波源向x轴正方向运动,接收器接收到波的频率可能为9 HzE若该波与另一列频率为5 Hz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相遇,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2)如图4所示的直角三角形ABC是玻璃砖的横截面,B90,A30,BC边长等于L。一束平行于AB边的光束从AC边上的某点射入玻璃砖,进入玻璃砖后,在BC边上的E点被反射,E点是BC边的中点,EF是从该处反射的光线,且EF恰与AC边平行。求:图4玻璃砖的折射率;该光束从E点反射后,直到第一次有光线从玻璃砖射出所需的时间(真空中的光速用符号“c”表示)。解析(1)根据波动图像和波的传播方向可知,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选项A正确;根据波动图像可知波长20 m,振幅A10 cm。周期T20 m200 m/s0.1 s,从t0开始经过0.15 s(1.5个周期),x40 m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六个振幅,即60.1 m0.6 m,选项B正确;接收器在t s1.8 s时就能够接收到此波,选项C错误;波源频率为f10 Hz,若波源向x轴正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波的频率大于10 Hz,选项D错误;根据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才能产生稳定干涉可知,若该波与另一列频率为5 Hz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相遇,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选项E正确。(2)根据题述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入射角i60,折射角r30根据折射定律可得n根据图中几何关系,OECEBE,EFL光束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v光在玻璃砖中的全反射临界为sin C,故C60光束从E点反射后,再经一次全反射可射出玻璃砖,光路图如图所示则光束从E点反射后,在玻璃砖中的总路程为sL故所需时间为t。答案(1)ABE(2)2(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B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C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D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全反射,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E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2)如图5所示,位于原点O处的波源在t0时刻从平衡位置(在x轴上)开始沿y轴正方向做周期T0.4 s、振幅A3 cm的简谐运动,该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当平衡位置坐标为(6 m,0)的质点P刚开始振动时波源刚好位于波谷。图5质点P在开始振动后的t2.5 s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该简谐横波的最大波速是多少?解析(1)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由驱动力的周期决定,与单摆的固有周期无关,故与摆长无关,选项A正确;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而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选项B错误;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根据条纹间距公式x,波长变短,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选项C正确;光纤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全反射,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抗干扰性强、衰减小等优点,选项D正确;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整度是利用了薄膜干涉,选项E错误。(2)由于质点P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并且t2.5 s6TT质点P在开始振动后的t2.5 s内通过的路程s64AA25A75 cm设该简谐横波的速度为v,O、P间的距离为x,由题意可得:x6 m(n0,1,2,)所以:v m/s(n0,1,2,)当n0时,波速最大为vm20 m/s。答案(1)ACD(2)75 cm20 m/s3.(1)(多选)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书中对彩虹做了如下描述:“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如图6是彩虹成因的简化示意图。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是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图6A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B水滴对a光的临界角大于对b光的临界角C在水滴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D在水滴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E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较小(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7甲所示, A、B、P和Q是介质中的四个质点,t0时刻波刚好传播到B点。质点A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求:图7该波的传播速度是多大?从t0到t1.6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经过多长时间质点Q第二次到达波谷?解析(1)太阳光射入水滴中发生色散形成彩虹,选项A正确;根据光路图可知,a光的折射率n大,全反射的临界角小,选项B错误;由v可得,a光在水滴中的传播速度小,选项C错误;折射率越大,波长越小,选项D正确;根据公式x可知,波长越小,干涉条纹间距越小,选项E正确。(2)由题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为20 m,由题图乙知,该波的周期T0.8 s传播速度v25 m/s从t0到t1.6 s,质点P通过的路程s24A16 m质点P、Q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L85 m10 m75 m,由Lvt,解得t3 s即经过3 s时间质点Q第一次到达波谷,经过3.8 s时间质点Q第二次到达波谷。答案(1)ADE(2)25 m/s16 m3.8 s4(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从红光改为紫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小B做简谐振动的物体,经过同一位置时,加速度可能不同C在受迫振动中,驱动力的频率不一定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要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E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两相邻的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相同的质点间距离等于波长(2)如图8三角形ABC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为BC边的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自O以角i入射,第一次到达AB边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15,BC边长为2L,该介质的折射率为。求:图8(1)入射角i;(2)从入射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可能用到:sin 75或tan 152)。解析(1)根据公式x,入射光的波长减小,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小,A正确;做简谐振动的物体,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加速度一定相同,B错误;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其驱动频率不一定等于固有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C正确;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过滤橱窗玻璃的反射光,D错误;根据波长的定义可知E正确。(2)根据全反射规律可知,光线在AB面上P点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由折射定律得sin C代入数据得C45设光线在BC面上的折射角为r,由几何关系得r30由折射定律得n联立式,代入数据得i45在OPB中,根据正弦定理得设所用时间为t,光线在介质中的速度为v,得vtv联立式,代入数据得tL。答案(1)ACE(2)45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