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0161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 3.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 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 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与义务的差异 2、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C.所谓“天”就是天理 D.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4、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5、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B.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 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 D.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6、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7、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行省() 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8、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C.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D.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9、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 B解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0、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 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 11、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2、“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13、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14、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15、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A.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 B.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 D.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16、将马克思“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该观点() 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 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8、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C.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 D.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19、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对外开放作为改革目标20、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21、欧洲中世纪商人法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22、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24、有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看,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下列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有关内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担任国家元首 B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C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D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2 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 52分)25.政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4分) 模式一 中国模式材料一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图片分别反映的当时的中国政治体制,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8分) 模式二 古代雅典模式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 (2) 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8分) 模式三 近代西方模式材料三:事件一:xx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布什以50.87%的民选得票率“击败”民主党候选人戈尔(48.38%),成功当选美国总统。事件二:布什2007年7月19日否决了国会通过的要求增加胚胎干细胞研究拨款的议案。这是布什总统首次动用否决权。事件三:2007年11月2日布什否决水力资源管理法。当天参议院以79票对14票通过该法,众议院6日也以361票对54票通过。该法案生效。根据新华网整理(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反映的关于美国的政治制度的信息。(8分)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8分)27、材料一、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1)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12分)材料二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2) 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6分)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三台中学实验学校xx秋季高xx级1月月考暨期末适应性考试(一)历史参考答案1、 答案C 解析西周时期天子还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并未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周公、大公与周王之间是同姓亲属关系,B、D两项错误;题干中“而赐之盟”说明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让其治理地方,体现出了西周贵族集体统治的方式,C项正确。 2、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鲁国和齐国历史基本相同,故A项错误; 鲁国是姬姓王国,齐国是功臣,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的原因是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正确; 孔子受到历代的推崇与此题无关,故C项错误; 分封制的等级体系与此题无关,故D项错误。 3、 答案D解析材料“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所提及的制度是指宗法制,故A项错误; 宗法制带有血缘色彩,不是神秘色彩,故B项错误; “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不是指天理,指C项错误;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大意是说这件事情是由天定的,于是都很服气,不易产生纷争,如果说是由人定的,就会起纷争,这说明西周宗法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D项正确。 4、 答案A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处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朝时期的统治者用对神的称呼的词语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这是借助于天来加强统治的一种体现,故A项正确; 材料仅仅体现了统治者自身称谓的一种变化,没有体现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势力,故C项错误; 人主尊号的变化和社会转型相适应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5、答案D解析“世家子弟”只适用于九品中正制,故A项错误; “考试成绩”是科举制的标准,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 “才德具体化”只适用于察举制,故C项错误; 察举制的反面是,已经上任的官员推荐出来的名单是他的“自己人”,如子弟、亲戚、门徒等,容易结党营私,九品中正制的反面是,荐举者只从世家大族中推荐人选,妨害了人才来源的广泛性,由此可见,两种选官制度走向其初衰的反面,共同的原因是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故D项正确。 6、 答案B 解析科举时代,贫民子弟期盼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改变命运,“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就是这一史实的反映,材料没有体现对思想的禁锢,故A项错误;自从隋唐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了魏晋门阀制度之后,真正体现了不问家世出身、以才学来竞争职位的理想,材料反映了贫民子弟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期盼与史实,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所述意思与君主专制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由下而上推荐人才是西汉察举制的做法,故D项错误。 7、 答案D 解析材料不是体现行省的权力,而是其权力受到节制,故A项错误; 元代行省的权力大,故B项错误;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指的是行省制下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表明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故C项错误; 尽管行省权力很大,但受中央政府节制,故D项正确。8、 答案B 解析内阁属于皇帝助理机构,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故A项错误; 材料中“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的信息说明内阁为了保护自己不愿承担责任,即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故B项正确; 材料中明显体现内阁官员懈怠,故C项错误; 材料中说明内阁的设立明显出现官浮于事的现象,并不能弥补丞相被废除之后的职能缺失,故D项错误。9、 答案A 解析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拒绝“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显然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的根源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B项错误;费正清是站在西方的立场上解释鸦片战争的,故C项错误;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10、 答案B 解析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故A项错误; 材料中提及“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属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符合当时世界潮流,故B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阶级运动,没有因为资政新篇的颁布使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 1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表明,清政府从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再到在美国、日本等多处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转变,但不足以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12、 答案C 解析 革命史观或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其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时,义和团的反抗被赞美,符合革命史观中关于阶级斗争的内容,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时,义和团的毁坏行为遭到谴责,符合近代化史观的观点,选择C项符合题意。13、 答案C 解析临时约法颁布时,清帝已经退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临时约法中反帝评价,故B项错误;从材料“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结合临时约法直接目的是为限制袁世凯独裁,故C项正确;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是临时约法的结果,故D项错误。 14、 答案B 解析 材料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必须与城市革命高潮联合才能发挥作用,意在强调城市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中心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否定了农民游击战争在整个革命中的重要作用,A项错误;材料主张农民游击战争要服务于城市革命的需要,C、D两项错误。15、 答案D 解析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责,第一届人大是1954年召开,故A项错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故B项错误;共同纲领是由1949.9.219.30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事宜而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故C项错误;法制是民主的保障,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所以这两部法律的颁布都推动近现代民主化程,故D项正确。16、 答案C 解析1912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形式上确立了民主政体,革命果实为北洋军阀所篡夺,故A项错误;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是一种党派间的合作制度,而非主权在民,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自人民,而且享有真实广泛的权力,是人民主权在新时期的成功应用,故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在聚居区的一种自治制度,不具有普遍性、广泛性,故D项错误。 17、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正确; 材料信息“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B项错误; 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辛亥革命后中国相继出现袁世凯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内,政治都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D项错误。18、 答案C 解析这次会谈的成果是指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与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与1972年尼克松访华推动的结果无关,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直接促进了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故C项正确;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是在1991年之后,与尼克松访华无关,故D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共同纲领与“八二宪法”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0、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中苏关系的变化,主要是两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政策发生转变。21、答案C 解析习惯法、公民法仅仅保障罗马公民的利益,故A、B错误;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能够体现“跨国平等对待”,故C正确; 自然法不能体现跨国平等对待,故D错误。22、答案B 解析题干信息“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体现了君主立宪制下王权仍然拥有行政权力,说明君主立宪制还没有完善,故选B。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排除A;内阁制度1721年后逐步形成,排除C;权利法案并没有限制英王的行政权,排除D。 2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美国建立了松散的邦联体制,邦联政体不利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所以美国1787年宪法中明确规定美国实行联邦政体强化中央集权以改变之前的松散邦联体制,所以答案选D。AB两项项说法错误,此时美国尚未建立联邦政体;C项说法不符合美国史实,美国从未建立过君主制度。2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或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一种正常现象,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拥有立法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一方面保留君主,另一方面通过宪政限制君主权力,而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皇帝相当大的权力,体现了其半专制性,即“怪胎”。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即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C项正确;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是德国民主政治的平台、象征,故D项错误。25.(1)图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 2分);图2: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分);图3: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2分)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人治到法治(2分)(2)特点:主权在民;法律至上;自由平等;轮番而治。(8分)(3)事件一表明美国实行共和制,总统由选举产生(2分);美国实行两党制,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上台执政。(2分)事件二、三表明美国实行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若有2/3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2分)事件三表明美国实行两院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拥有立法权。(2分)26(1)解析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体现;英国的白金汉宫和唐宁街10号,体现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虚位元首地位,首相则是英国的行政首脑,是实际权力的掌握者和执行者。结合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即可。注意理解有形的建筑承载着无形的政治文化,如结合中国电视纪录片故宫,使故宫太和殿走下“圣坛”,普及了国人的人文历史知识,弘扬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等进行知识的迁移。(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概括综合。(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2)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2分)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2分)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2分)(3) 主张(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国两制”。(4分)影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