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教学建议本节知识主要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需要全球合作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具体的行动;在环境保护中个人应采取的行动以及绿色技术、绿色社区的基本内容。本节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多采用案例法进行讲解,以案例的形式将知识展现给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参考资料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标准号从14001到14100,共100个标准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机构。它成立于1947年2月,该组织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制定有关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1993年6月,为配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国际标准化工作。(1)ISO14000系列标准的产生。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首次引入了“持续发展”的概念,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呼吁召开世界性会议专题讨论和制定行动纲领。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一些公司为了响应持续发展的号召,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这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85年荷兰率先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英国也在质量体系标准(BS5750)基础上,制定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这些实践活动奠定了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基础。1992年,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标志着全球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的来临。各国政府领导、科学家和公众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工业污染控制的战略,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新观念。通过企业的“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式,把环境管理融于企业管理之中。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以规划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支持全球的环境保护工作。1996年9月,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正式颁布。目前广泛应用的为ISO14001(2004版本),由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在2005年5月10日发布。(2)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一个庞大的标准系统。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ISO中央秘书处给ISO14000系列预留了100个标准号,足以说明这个系列标准未来的发展规模。ISO14000则是这个系列标准的总代号。其中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主干标准,它是企业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的依据。共包含环境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五大部分。用于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的环境行为,以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3)ISO14000体系认证在我国的发展。自1996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首批ISO14000系列标准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就十分重视ISO14000系列标准在我国的实施。为有效地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积极探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方法、认证程序及技术规范,从1996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试点企业涉及机械、轻工、石化、冶金、建材、煤炭、电子等多种行业及各种经济类型。同时,国家环保总局还在全国13个试点城市开展了ISO14000标准的试点工作,探索了在城市和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及推进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政策和管理制度。199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并统一管理ISO14000系列标准在我国的实施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和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人员及培训课程的注册工作。并于1997年底全面启动了环境审核员注册、审核员培训机构和认证机构认可工作。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已经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意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在维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推动着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