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9528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酝酿(1)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2)1981年9月,叶剑英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2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含义。(1)“一国”: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2)“两制”: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3保障1982年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4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条件(1)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日渐完善。2概况(1)香港回归:经过: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意义: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澳门回归:背景: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为其提供了成功范例。经过:按照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3意义(1)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2)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一国两制”中的“两制”并不都是主体“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21987年我国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产生了什么影响?推动了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限制的逐渐放宽,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活动不断增加。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性质不同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不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台湾回归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主义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政府必须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进驻香港、澳门。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唯一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但不是唯一的方针,因为台湾岛内存在着“台独”势力,针对“台独”势力,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题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史料探究材料一“亲爱的台湾同胞: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1979年),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材料二美国权威杂志财富(Fortune)于1995年一度预言,回归将令香港死亡。但香港回归十年后,最新出版的时代周刊,在13年后为此言论进行重新审视,以整整25页的篇幅承认其姊妹杂志财富当年报道错误,更直认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探究分析,“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有何时代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一国两制”在港成功实践的意义。提示:(1)两岸长期分裂,祖国统一的要求十分迫切;中国共产党及中央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为结束分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条件。(2)“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顺应了历史潮流和民心所向;它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和繁荣,它也为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归纳总结“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 (1)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2)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3)“一国两制”的构想也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对点训练1“一国两制”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A吸收了联邦制所有的优点B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C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D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解析:选BA项中的“所有的优点”与材料中的说法不符,排除;由材料“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可知,“一国两制”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B项符合题意;C、D两项都只体现了材料的一个方面。主题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史料探究材料一20世纪5070年代的宣传画80年代以后厦门环岛路上的宣传牌材料二2012年初,马英九大陆政策助当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面影响充分显现。此次台湾选举从过程到结果都显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得到了广大台湾同胞的支持。岛内任何人、任何政党只有顺应这一潮流,才能获得认同和支持。(1)根据材料一的宣传画,简要指出在20世纪5070年代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思想和80年代以来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2)请补充“两岸关系大幅改善”的相关史实。 提示:(1)5070年代:武力解放台湾。80年代以来:以一个中国为前提、以“一国两制”的方式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2)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海基会和海协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通”。 归纳总结正确认识台湾问题(1)由来: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败退台湾,从此海峡两岸长期隔绝。(2)两岸关系的缓和:1979年元旦,宣布停止炮击金门;三通、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民间团体对话,汪辜会谈;江泽民“八项主张”。(3)阻碍因素: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对点训练2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海峡两岸由敌对隔绝转向频繁交流的原因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的措施台湾当局被迫逐渐放松对两岸“三通”的限制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ABC D解析:选A海峡两岸关系缓和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考点一“一国两制”命题角度:1.“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2香港、澳门的回归典题例析例1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A“一国两制”的实行B经济特区的设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解题思路 答案A题组冲关1“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胜利B新中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解析:选C本题考查“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根据题干信息“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可以判断是香港回归。2“一句话,中央政府关于香港大政方针的宗旨,就是为了香港好、为了香港明天更好,就是为了香港同胞好、为了香港同胞明天更好。”关于香港的大政方针的特别性与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不同表现在()A设立区域B实施目的 C社会制度 D时间期限解析:选C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实行的基本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考点二海峡两岸关系命题角度:1.两岸关系的紧张对立2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典题例析例2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突破是指()A1979年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B1987年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C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D2005年连战的“和平之旅”解题思路 答案C题组冲关3著名诗人余光中于1963年在春天,遂想起一诗中写道:“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这首诗()A写于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之后B创作于海协会和海基会接触之后C是海峡两岸缺乏交往的真实描写D是作者对“一国两制”的真诚期盼解析:选C从诗的内容看,海峡两岸处于军事对峙状态,缺乏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故选C。A项发生在1979年1月,B项发生于1992年,D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4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的共识,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下面对“共识”的解释,正确的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C两岸实行直接通邮、通航、通商D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解析:选A“九二共识”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A项正确。课堂小结建通史网络构建关键必背(1)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目前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已日益频繁。(2)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3)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4)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