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9488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2)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b(201510月,16)考查20世纪末服饰变迁的原因(20164月,10)考查婚俗变化(201610月,11)考查废止缠足(20174月,9)考查婚俗变化(201711月,31第二问)考查近代中国服饰变化(20184月,8)考查近代习俗变革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2)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b(201811月,15)考查近代中国的交通工具(201610月,10)考查近代无线电技术(201711月,9)考查近代通讯的影响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报刊、影视业的发展(2)互联网的逐渐普及bb(201610月,28)考查近代报刊民报的作用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梳理基础知识一、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b)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变化表现类型概况男装长袍马褂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女装改良旗袍20世纪20年代之后,旗袍改良,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新中国服饰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流行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2)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3)改革开放以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二、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1.影响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和西方文化的传入、冲击等。2.主要表现(1)婚俗清末民初,青年男女主张婚姻自主。婚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2)丧礼19世纪末20世纪初,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由土葬向火葬改革。(3)其他:民国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原因史料一“革命后,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要有选择配偶的自由”。1915年,李书同为母亲办丧事,概不收受财物,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改行鞠躬礼,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婚丧礼仪的哪些方面的变化?提示:辛亥革命后女权的提高,婚姻更加自由;丧葬礼仪由铺张浪费到简洁节约。史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读史用史 史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提示: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要点二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和特征史料一(2017浙江11月选考节选)(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读史用史 结合史料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提示: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史料二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幅照片识图解史 图示人物服饰从左至右依次是中山装、长袍、西装。综合两则史料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提示: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西化或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主要特征。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史料实证近代习俗的变革1.(2018浙江4月选考)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怎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解析由题意可知,庚子国变后缠足的陋习仍严重,传统观念影响了习俗变革。答案A素养2 历史解释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2.(2017江苏单科,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禁缠足”“兴女学”“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妇女的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关注,D项正确;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A项错误;“实现了言论自由”说法绝对,排除B项;C项题意无法体现。答案D素养3 史料实证近代婚丧习俗的变迁3.(2018嘉兴3月测试)1905年3月,有学者在其母亲病逝后,在大公报上刊登哀启,声明: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仁,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这反映()A.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B.民国成立冲击旧思想观念C.新式青年抛弃纲常礼教D.现代文明影响了传统习俗解析材料仅为这一学者的声明,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先进习俗取代了落后习俗,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纲常礼教应为三纲五常等内容,材料是关于丧葬礼仪,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仁,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说明,该学者倡导现代文明与习俗,故D项正确。答案D4.(2016浙江4月选考)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解析材料两图片均反映的是婚嫁习俗,排除A项;图示无法体现习俗的先进落后与否,排除B项;也体现不出D项观念。故选C项。答案C考点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梳理基础知识一、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b)1.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交通走向近代化。2.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1)人力:人力车(洋车)民国时期流行,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中国有了“自行车王国”之称。(2)机械动力:有轨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民航事业起步,30年代中期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史论要点 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也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如何理解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争夺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答:攫取中国路权,方便势力扩张和对中国的控制。二、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邮政时间成就1866年海关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邮传脱离海关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06年开始创设无线电报19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2003年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超过五亿,居世界第一位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史料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读史用史 (1)史料说明铁路交通促进信息流通、知识传播,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据此说明交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提示:铁路交通发展有助于打破传统习性,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2)“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此竹枝词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提示: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传统思想,传播了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精神。要点二交通、通讯近代化过程中新旧观念的交锋史料马拉火车识图解史 1881年,清政府筹建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朝廷的大臣们却以“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为由,竟下令卸下火车头,改用马匹来拖拉,结果演绎了一出世界铁路史上绝无仅有的“马拉火车”的笑话。图文史料反映了近代社会怎样的现象?提示:新事物引发的新旧观念的激烈交锋。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史料实证近代交通工具1.(2018浙江11月选考)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图所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A. B. C. D.解析图示中所示交通工具分别为自行车、人力黄包车、汽车,三者都是近代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故正确答案选D项。答案D素养2 历史解释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2.(2018温州3月测试)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这首歌谣反映了()A.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解析通信工具与材料中“火轮”“铁路”“行路”不符,故A项错误;交通工具与材料中“火轮”“铁路”“从今不歌行路难”相符,故B项正确;1906年卢汉铁路通车,但1911年就爆发了武昌起义,清政府走向了覆灭,所以卢汉铁路并未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得多,材料中“1905年”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故D项错误。答案B素养3 时空观念近代通讯发展的历程3.(2016浙江10月选考)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有线电报出现在19世纪末期,1906年开始创设无线电报,材料“无线电接收机”可知该通讯方式出现在20世纪初期。答案C素养4 史料实证近代通讯的影响4.(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A.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解析据材料可知这段广告意在表明电话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改变生活方式。广告中未提到电话什么时期传入中国以及电话与民族工业的关系,故排除A、D选项。广告中说有了电话可以足不出户,和B选项中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无关。故答案为C。答案C考点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梳理基础知识一、报刊、影视业的发展(b)(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2.国人办报(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3.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通俗性报刊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1)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2)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3)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4)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革开放后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2.电影(1)发展历程:电影事业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发展: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1905年,京剧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明星及优秀电影作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等,以及抗战结束后拍摄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改革开放后的名作有小花红高粱霸王别姬英雄等,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3.电视:1958年5月试播的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78年改名为中央电视台。20世纪90年代,“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新格局形成。2008年“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4.成果: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使民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b)1.兴建与发展(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2008年底,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超过城镇。2.互联网的逐渐普及(1)从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到各政府部门,互联网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互联网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如网上炒股、网上银行结算等金融活动。网上购物成为互联网兴起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3)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网上远程教育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3.影响(1)积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2)消极:存在着信息真实性难以判断等问题。史论要点 有关大众传媒认识的几个识记要点:四大媒介分别指的是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报刊的功能和作用史料一近代浙江某报刊广告识图解史 图示丝袜厂广告;提倡国货宣传。该图示反映了近代报刊具有的哪些功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份报刊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实?提示:功能:商业功能和社会宣传功能;现实: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流行实业救国思潮,掀起爱用国货、抵制洋货运动。史料二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史料三东京革命党创办民报,树六大主义自客观言,可号为中国文从来未有之杂志;自主观言,亦可谓革命党发表最高意愿之机关。杨光辉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读史用史 根据史料二、三,指出近代报刊的功能,并以民报为例阐述其历史作用。提示:功能:报刊具有社会评论、宣传教育、启迪民众、宣传政治主张等功能。作用:民报提供与维新派(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要点二互联网的普及史料2016年受媒体关注的“热词”有“反腐倡廉”、“幸福感”、“治国理政”、“南海仲裁”、“回马枪”、“火箭军”等,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读史用史 (1)相比传统媒介,被誉为“神奇的第四媒介”的互联网有何神奇之处?提示:传播媒介速度快,知识储量大,高度互动等。(2)史料中媒体关注热词中有不少是丑闻曝光事件,这体现了大众媒体对政府工作部门的监督作用,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我们该如何认识网络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提示: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利器,既可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历史解释近代大众报业的发展1.(2017浙江11月选考)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解析材料中说到“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只能说明1905年后出现使用白话文的情况,但不能说明白话文运动的开始,A项错误。C项西方文学经典在材料中有所提及,但是这不是这段材料主要表达的含义,并不是最佳的选项。D项“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B。答案B2.(2018十校联盟3月联考)中外报刊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报刊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经历了一次较大的“飞跃”,各类报刊已基本上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促进了政治思想、工商业、社会生活等信息传播,宣告了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昭文新报开创了近代中国人自己办报先例B.中外纪闻编译西方书报,宣扬“中体西用”C.民报宣传中国同盟会的民主共和革命思想D.火星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革命思想解析昭文新报创办于1873年汉口,是公认的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报纸,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外纪闻由康有为1895年创办,是维新派的重要舆论阵地,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火星报是列宁创办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素养2 历史解释中国近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3.(2018浙江4月选考)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影事概略1896年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1927、1930年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A. B. C. D.解析从表格中可知,中国电影发展初期只有一部定军山属于戏剧电影,其余不符合,因此错误。故选D。答案D素养3 唯物史观近代电影事业的发展4.(2017北京文综,改编)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奠定了欧洲大陆法学体系的基础B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揭露罪行,哀悼死者;拒绝战争,维护和平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解析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电影是近代科技成果,故C项正确。答案C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浙江4月选考模拟)阅读下表。对下表的分析正确的有()上海市离婚原因及方式统计分析(%)(19291932年) 原因年份 意见不合不道德虐待遗弃经济压迫男主动女主动协议192977.79.55.11.420.620.658.8193073.414.54.00.820.816.263.0193186.40.52.50.510.07.582.5193286.51.95.21.06.010.483.6总计78.77.74.10.915.614.270.2婚姻中的情感、观念等因素越来越被重视男女平等已然实现城市新女性表现出自信和自立传统婚姻观念在城市中已悄然消退A. B. C. D.解析根据材料,上海离婚的原因中,意见不合总计占“78.7%”,故正确;上海一地的离婚数据,不能以偏概全,反映男女已经实现平等,故错误;根据材料,上海离婚案例中,男主动“15.6%”,女主动“14.2%”,协议“70.2%”,表明城市女性越来越自信、独立,故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离婚数据,不能反映结婚数据,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答案B2.(2017浙江4月选考)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递,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解析材料体现了男女平等、自由结婚,因而会冲击婚嫁旧俗,故选D项;A、C两项材料未体现;B项与材料无关。答案D3.(2016浙江10月选考)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答案A4.(2018江苏单科,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图中的场景提炼出清末的上海有人力车、马车等交通工具以及电线等,据此可知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陈,D项正确。答案D5.(2018台州3月质评)西方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意味着外国在华活动的加剧,这些活动打破了中国的孤立局面,在中国开创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时代。而马克思主义学者则认为,这场战争是资本主义之凶恶的缩影,它把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这场战争使()A.西装开始传入中国B.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界”解析鸦片战争结束中国的闭关锁国,“打破了中国的孤立局面”,“把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装开始传入中国,故A项正确;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C项错误;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规定,故D项错误。答案A6.(2018湖衢丽三市高一期末)近代中国的服饰发生巨大变化。下图服饰反映的共同特点是()A.古为今用 B.中西合璧C.彻底西化 D.去繁就简解析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选B项。答案B7.(2018绍兴3月测试)史载,江苏宜兴自“民国以来,政体虽改,而新郎之戴顶履鞭者,仍属有之。然亦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最可笑者,新郎高冠峨峨,履声橐橐。在前面视之,固俨然一新人物也,讵之背后豚尾犹存,红丝辫线,坠落及地”。材料从侧面反映当时婚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新旧并存,中西杂糅 B.移风易俗,革故鼎新C.婚姻自主,反对包办 D.仿效西方,删繁就简解析材料反映在婚俗上既有传统穿戴又有西式穿戴,更有传统辫子与西式服装杂糅的现象,故A项正确;西方风俗的传入并未改变传统习俗,而是新旧并存,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婚姻穿戴而非婚姻自主性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婚礼仪式的简化,故D项错误。答案A8.(2018金华十校期末调研)1897年申报载:“梨园竞尚时调,闺阁均效时装,甚至握管文人亦各改头易有客籍之人谓沪上求时新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观之,不待两三年也,有数月而即变者焉。”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上海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B.上海物质生活变迁速度不断加快C.维新思想深刻影响上海消费观念D.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需求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上海物质生活的变迁而非半殖民地化程度,故A项错误;由材料“时调、时装、改头易、求时新”“不待两三年也,有数月而即变者”反映了上海物质生活变迁速度不断加快,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维新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物质生活的变化而非报刊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B9.(2018稽阳联谊学校3月联考)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式婚礼,穿白色婚纱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此材料反映出()A.民族工业发展穿婚纱成为资产阶级特权B.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推行同化政策C.对于国人白色婚纱比红盖头更具吸引力D.通商口岸开放西方文化大量传入解析婚纱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资产阶级特权,故A项错误;近代穿白色婚纱是一种时尚,是受西方文化影响,不是西方殖民者推行同化政策,故B项错误;对于国人白色婚纱比红盖头更具有吸引力说法错误,穿婚纱只是一种时尚,绝大多数选择的还是红盖头,故C项错误;穿白色婚纱成为一种时尚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8杭高五校联考)1937年历史学家白寿彝在论述中国近代交通事业时曾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交通事业之进步”趋势的是()A.政府政策的扶持 B.牵引动力的演进C.公共交通的普及 D.民航事业的起步解析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经历了从人(畜)力到机械牵引的进步,故选B项。答案B11.(2018十校联盟3月联考)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各类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运用,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下列属于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有()人力车马车轮船飞机A. B.C. D.解析人力车最早出现于近代上海,又称东洋车,故正确;马车属于传统交通工具的范畴,故错误;轮船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故正确;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正确,A项符合题意。答案A12.(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3月联考)下图是两张中国邮票,图一是在乡间骑自行车送信的女邮递员,图二是一位骑摩托车的男邮递员。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解读正确的是()中国邮票最早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女子在五四运动时开始步入社会邮政事业与交通运输有密切关系自行车、摩托车都是近代中国重要的交通工具A. B.C. D.解析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大龙邮票”,出现于1878年,故正确;近代革命先驱秋瑾提倡女权女学,表明五四运动之前女子便已走向社会,故错误;图中的邮递员分别骑自行车和摩托车送邮件,反映了邮政事业与交通运输的密切关系,故正确;改革开放之后摩托车才逐渐在中国流行,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答案B13.(201891高中联盟高一期中)新中国成立推动了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是()A.中国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C.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D.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解析A项为1932年底开设,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符合题意,故选A项。答案A14.(2018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期中)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日后成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据此分析,该报畅销的原因有()反映社会习俗传递商业信息倡导尊重传统宣传中外时事A. B.C.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创刊的申报之所以畅销是因为迎合了时代需要,不包括倡导尊重传统,排除,故选C项。答案C15.(2018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1922年上海民国日报刊登堕坑妓女登报征夫,文中说:“章台作客,大半征逐风尘;惜玉怜香,总之花丛稀见。叹年华之逝水,付夙恨以何如?若蒙君子如司马之多情,小妹具文君之慧眼,不弃花丛贱质,请速惠临。”下列对这则征婚广告内容的评论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通俗性报刊发展B.白话文的使用尚未得到推广C.婚姻自主已成为时尚D.体现了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进步解析该征婚广告虽然采用旧词体,但充满近代气息,体现了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进步。答案D二、非选择题16.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4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4分)答案(1)变化方面: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2分)(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留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2分)原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2分)(3)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