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第二讲 中国区域地理跟踪检测 鲁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9171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第二讲 中国区域地理跟踪检测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第二讲 中国区域地理跟踪检测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 第十四单元 中国地理 第二讲 中国区域地理跟踪检测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 中国区域地理一、选择题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据此回答12题。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平原丘陵高原山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外流河为主内流河为主多冰川植被和土壤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草原及发育下的土壤冻土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海拔1.表格中空格、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地形、热量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第1题,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是南北分异,受热量条件的影响,形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自然景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东部是半干旱区,西部是干旱区,因此选B项。第2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项正确。答案:1.B2.D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读中国现代辛辣指数分布区比较图,完成34题。3“四川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其喜辣、食辣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B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C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D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4图中辛辣指数分布区涉及的省级行政区都()A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B位于中国东部经济区C位于长江流域D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解析:第3题,四川和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潮湿,辛辣可祛湿。第4题,图中陕、川、渝在西部,鄂、湘在中部,B项错误;粤在珠江流域,京、鲁等也不在长江流域,C项错误;陕西省有些地区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D项错误。答案:3.B4.A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为1518 ,无霜期约260324天,年降雨量为1 7001 900 mm,相对湿度达78%以上。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pH值约为4.55.6,土层深厚。据此完成56题。5这里最可能是高品质的()A苹果产区 B水稻产区C茶叶产区 D甜菜产区6这里最可能位于()A山东丘陵 B浙闽丘陵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判断,该区域为亚热带山区,气候温暖湿润,酸性土壤,排水良好,适合种植茶叶;苹果产区在暖温带;水稻产区在平原;甜菜产区在中温带。第6题,亚热带区域,排除A、C项;“群山环抱,峰峦绵延”,排除云贵高原,可能位于浙闽丘陵。答案:5.C6.B(2017潍坊市模拟)读我国四地的气候资料,完成78题。地区年平均气温/11.623.5818.310积温/4 1408 2002 0006 500年降水量/mm6831 9804381 3507.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A地内蒙古高原B地海南岛C地塔里木盆地D地华北平原8表中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A热量不足;玉米 B降水不足;棉花C热量不足;青稞 D光照不足;春小麦解析:第7题,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各地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不等。根据各地10 积温大小的不同,以积温值1 600、3 400、4 500、8 000为界,自北而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并将积温值小于2000的青藏地区划为青藏高寒区。则分别处于暖温带、热带、青藏高寒区和亚热带。内蒙古处于中温带,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平原处于暖温带,可排除A、C、D三项;表中地降水丰富,符合海南岛气候特点,B项正确。第8题,地区为青藏高寒区,热量不足是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种植耐寒的青稞等农作物。答案:7.B8.C(2017河南洛阳模拟)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异。据此完成911题。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10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的耕作制度的形成条件是()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C土壤比较肥沃D冬季风不能到达1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和1月份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此线以北的粮食作物为冬小麦,以南为水稻;此线以北的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以南为常绿阔叶林;此线也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线是长城。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的分界线是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答案:9.B10.A11.D二、非选择题12(2017淮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安徽省固镇县以当地种植的红薯,用传统工艺加工粉丝已有200年的历史。2007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申报了“金香丝”商标。其生产的“金香丝”粉丝保持原汁原味的山芋芳香,是原生态绿色食品,深受上海等地市民喜爱。其生产工艺现已成为蚌埠市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1)归纳固镇县发展粉丝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2)分析粉丝生产对固镇农业生产的影响。(3)固镇粉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农产品加工一般具备原料、劳动力和政策优势,材料显示固镇县粉丝生产还具备市场、品牌优势和交通条件。第(2)题,从利弊两个角度分析。利主要从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分析;弊主要从生态环境、农业结构等方面分析。第(3)题,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般是采取拉长产业链,产业升级和多元化战略。答案:(1)当地盛产红薯,原料丰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原生态绿色食品,品质优;深受消费者欢迎,有市场;皖北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交通便利,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方便等。(2)有利:促进红薯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快红薯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的革新;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不利: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农业结构单一化;长期单一的红薯生产,可能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影响农业生态环境。(3)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开发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申报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完善配套建设,开发农业旅游。13(2017湖北八校联考)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某区域图和鄂尔多斯高原内流区分布图。材料二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一个比较富裕的煤矿中心。2004年煤价飙升,煤价上涨带来的资金通过民间集资进入楼市,房价飙升制造了如潮水般上涨的财富。当地政府2004年开始历时5年投资超50亿元建设了供100万人居住的康巴什新城。新城整体规划比较超前,城市建设欠下了巨额债务。2011年鄂尔多斯民间融资和房价泡沫破裂后,又赶上了2012年的煤价下跌,资金链断裂,大量的现金沉睡到了路边的烂尾楼中。(1)比较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2)简析图中鄂尔多斯高原部分地区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中“内流区”的原因。(3)简述鄂尔多斯经济衰落的原因及给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来分析,河套平原所受外力作用为流水堆积作用,鄂尔多斯高原所受外力作用为风力堆积作用。第(2)题,鄂尔多斯高原部分地区为季风区中的内流区,与地形地势、地表组成物质、气候、河流等有关。第(3)题,鄂尔多斯经济衰落的原因及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德国鲁尔区的发展,进行知识的迁移回答即可。答案:(1)河套平原:流水堆积;鄂尔多斯高原:风力堆积。(2)地势四周比内部相对较高;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流沙广布,地表水下渗多;河流稀少,流程短,汇入内陆湖盆难以入海。(3)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居民投资渠道单一;煤价下跌;房地产泡沫破裂;城市规划超前,城市建设欠下巨额债务。启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