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七)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9136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七)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七)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专用)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七)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检测(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8无锡模拟)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解析据“朝贡”等信息可知,龚自珍作为地主阶级士大夫,对外面世界形势变化一无所知,仍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故D符合题意。答案D2.(2017苏北三市模拟)有学者在论述中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心态时曾说,当时的社会心态并不是像教科书说的那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进入“近代”,而到了“近代”中国人的心情就因此一下子大变。那时的儒家信仰者仍然“心情平静,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当时中国()A.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B.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C.未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危害D.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根据题干中“19世纪70年代”“那时的儒家信仰者仍然心情平静,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等信息可知,当时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儒学仍占主导地位,故选B项。题干强调的是思想观念角度,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掀起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C项表述与此不符;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故D项错误。答案B3.晚清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这反映出()A.科举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B.天朝上国理念阻碍社会进步C.西方列强侵略引发制度变革D.工业文明冲击促进观念革新解析本题重点并不在于强调科举制度,且科举制的变化仅仅是材料内容的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严重的天朝上国理念,故B项错误;从冯桂芬的主张并不能看出“引发制度变革”,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朝开明知识分子的观念,故D项正确。答案D4.(2017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宋伯鲁在时务目论中(评价康梁变法)说:夫以子孔、子产治一小国,改革仅一二事,犹如此之难,几于不免,况以中国之大,而不见不解者之万亿于我,乃欲一朝而空数千年之积弊,虽圣人,吾知其不能矣。上述材料表明宋伯鲁()A.主张变法应全面彻底B.批评康梁因循圣人之道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D.认为变法无法革除积弊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子产在一小国改革都非常艰难,而戊戌变法想一下子改变几千年的积弊,是非常困难的,即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故C项正确。答案C5.(2017苏北三市模拟)梁启超说:“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这说明培育“新民”的关键是()A.全面学习西方思想 B.继承中国传统文化C.彻底否定儒家学说 D.兼采中西文化精髓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中梁启超认为新民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旧民,而是吸收传统和西方精华合二为一,故D项正确。A项和C项说法绝对,均不选。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故选D。答案D6.(2017苏锡常镇四市调研)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D.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解析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是指辛亥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不是君主立宪制度,故A项错误;旧心理是指旧的思想儒家思想,新制度是指民主共和制度,故B项正确;开明君主、民主科学不属于制度范筹,故C、D项错误。答案B7.(2018苏北三市模拟)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A.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B.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C.弘扬国粹以凝聚民族精神的理想D.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界主张用西方思想文化改造国画,体现了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故A项正确;20世纪初,革命思想取代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故B项错误;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20世纪初,文化界提出改造传统艺术,是反封建的需要,并不代表传统艺术的衰落,故D项错误。答案A8.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反帝和民族平等,与中庸无关,故A项错误;“创立民国,实现共和”主张政治上推翻帝制,实行民主,这是严肃的阶级斗争,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B项错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意味着国民党主动寻求与俄国、中共的合作,支持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诉求,其中无关中庸之处,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有反封建的动机可是却没有彻底反封建,在改善农民待遇和限制地主之间寻求平衡,“节制资本”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求平衡,故D项正确。答案D9.(2018泰州模拟)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新民主主义理论C.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解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还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故A项错误;1940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提出是在1945年之后的解放战争后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提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8江苏泰州调研)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解析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所以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1.(2017江苏南京学情测试)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解析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是1964年10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是在1964年10月,中美未建交,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故A项正确;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酿成古巴导弹危机是在1962年,故B项错误;1965年4月8日,法德等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与1964年不符,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与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2.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2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一流大学完成;21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6位,在国外都有所成就。材料说明()A.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B.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经领先世界C.近现代教育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基础D.“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近现代教育使“两弹一星”元勋们受到了较好的本科教育,为元勋们留学深造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为“两弹一星”工程做出重大贡献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爱国主义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B项表述绝对,且不符合事实,排除;“两弹一星”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研制成功,D项错误。答案C13.(2018宿迁模拟)2005年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以下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A.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实施“211工程”计划C.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D.提出“双百”方针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钱学森的论述针对的是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针对基础教育的,故A项错误;实施“211工程”是针对高等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故B项正确;“文革”时期,招收“工农兵学员”,C项错误;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与此题背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4.(2017南京调研)“他认为一个物理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每一个部分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每一种运动和变化都能由运行规律来解释。”由此可见,“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A.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B.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C.总结了物体运动的规律D.阐述了相对论的价值解析由材料内容,“每一种运动和变化都能由运行规律来解释”可推断此段材料涉及牛顿的经典力学,故A项错误;牛顿的经典力学虽开创了近代科学,但此段材料并不是来讲其意义,故B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总结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并将其扩展到整个宇宙,故C项正确;此段材料和相对论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5.(2017苏州调研)剑桥艺术史中提及某一画家的作品时说:“(他的画)却表明: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超越现状,引向追忆,哪怕仅此而已也罢。尽管他指望观众还能看出更深层的含义。(正如画家所述)那从水闸流出的潺潺水声、柳树、纤细的栏杆,还有砖砌的建筑物,我爱这样的事物只要我能作画我就会不停地描绘这样的地方,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据此判断该画家作品的风格是()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解析浪漫主义画派的特点是“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构图变化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笔触奔放流畅,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这与材料描述基本一致,故B项正确。答案B16.(2018南京模拟)“我只在世上匆匆一游,把一切欢快都紧抓在手,心所不满的就把它扔掉,从我溜开的就让它溜走。我只是追求、实现、再追求,我一生用猛力奔腾驰骋,愚人目光向彼岸闪烁,想象着有同类住在天国;何须去到永恒中漫步!认识到了的就径直抓住。前进中会有苦乐悲欢,任何时候都不满足”。歌德(17491832年)的这段诗句()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引领了自由平等的思潮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特征反映了求真务实的风貌A. B. C. D.解析人文主义的兴起是在公元前5世纪,时间不符,故错误;由“我只在世上匆匆一游,把一切欢快都紧抓在手,心所不满的就把它扔掉,从我溜开的就让它溜走。我只是追求、实现、再追求,我一生用猛力奔腾驰骤,愚人才目光向彼岸闪烁,想象着有同类住在天国”可以分析出向往自由平等,故正确;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错误;由“何须去到永恒中漫步!认识到了的就径直抓住。前进中会有苦乐悲欢,任何时候都不满足”可以分析出求真务实,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答案B17.(2017江苏百校大联考)19世纪有些美国文学家强调情感而非理性,热衷于古代及异国故事。热衷于神秘、奇迹和异域风情。据此判断,这一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材料中这一文学流派强调情感而非理性,强调人的感情而不再突出人的理性,表达了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热衷于神秘、奇迹和异域风情”充满大胆神奇的想象,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文学强调表现社会现实,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古典主义是17世纪开始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反理性,表现人的精神危机和精神困惑,故D项错误。答案A18.(2018江苏高考模拟)“注重细节的真实性,用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使读者如入其境的感觉。”符合这一特征的文艺作品是()解析题目中“注重细节的真实性”“以形象的现实性”,表明是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现代主义),故A项错误;巴黎圣母院是法国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故B项错误;石工是库尔贝的现实主义作品,故C项正确;向日葵是荷兰画家凡高的印象画派作品,故D项错误。答案C19.(2018南京学情模拟)法国某位画家说:“景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周边的光线和空气不停改变,景物的外表随之改变。对我来说,周围的空气赋予了景物真实的价值。”他曾在1872年绘制了两幅紫丁香,分别以晴天和阴天为背景,从而创造出完全不同的色调。与这一观点吻合的美术作品是()解析印象派绘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光”和“色”的作用,材料“光线和空气不停改变”“色调”符合印象派画作特点,日出印象是印象派代表作,故C项正确;A项是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B项是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D项是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答案C20.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A.个性化 B.规范化 C.网络化 D.国际化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3分,共40分)21.(14分)(2017镇江三模)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华文化近代化在奋斗与挫折、希望与失望中缓缓延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840年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以内西学的输入是缓慢的,它对中国士大夫的影响是表面的,特别是和西方文化在十九世纪日本的迅速发展及其改造影响相比就更加明显。它在中国却于数十年中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数量有限的办理所谓“洋务”的官员之中。在1860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基督教传教士向中国内地的渗透,就思想的交流而言,收效甚少;但事实上,这种渗透引起了社会文化的冲突,扩大了中国和西方之间心理上的隔阂。中国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他们自己传统的精神世界里。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两种异质文化不可避免的冲突,从洋务运动时的体用之辩,到维新变法时的新学、旧学之争,再到五四时期的孔家店与德、赛二先生的对抗,科学与玄学的辩论,几十年间从未间断。围绕着如何认识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如何评价封建文化与资产阶级文化、如何看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系,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学者各抒己见。他们代表了不同阶级、阶层、党派、政治力量对于中华文化命运的共同关注,提出的种种主张、方案,表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反省已经深入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摘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作者认为“在1840年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以内西学的输入是缓慢的”,概括其依据。(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试以中国19世纪末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近代前期中国文化近代化的状况,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文化反省的认识。(4分)答案(1)依据:影响表面化、传播范围小、人数少、与日本迅速发展对比明显。(4分)(2)政治形势逼迫:马关条约签订,列强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2分)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思想受到质疑与冲击;(2分)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与革命派建立团体、学会、办报等。(2分)(3)认识:文化反省有利于文化转型与社会进步;文化反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化反省伴随着痛苦与冲突,复杂艰难,不断深入;文化反省时应有文化自信。(4分)22.(13分)(2018苏锡常镇模拟)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并深刻影响着此后中国思想文化的百年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并不是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最终目标指向,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是推动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进步、从落后走向昌盛。陈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材料三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新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由“破”到“立”的历史分界线,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前后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原因。(6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7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解析第(1)问“原因”,新青年创刊即1915年前后,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即可得出,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第(2)问“论证”,据材料一中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提供了可能,结合所学,从批判传统、现代重建、中西文化结合等几个角度论证文化转型,注意史论结合。答案(1)原因: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影响。(6分)(2)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1分):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新文化运动通过反省激活了传统文化,如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学术殿堂等;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利用西方现代文化(民主、科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提供了可能。(6分)23.(13分)近代中国自衰败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不断求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就必须大力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但在大力恢复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二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三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恢复民族固有地位”?为“振兴中华”他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哪些探索?(4分)(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提出了哪些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5分)(3)据材料三,指出“发展”的含义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认识。(4分)答案(1)做法:弘扬民族精神,学习西方。(1分)理论:三民主义。(1分)实践: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2)贡献: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2分)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分)(3)含义:国强民富。(1分)措施:改革开放。(1分)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国家富强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民族复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