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9082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分层作业(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生产工具进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新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B铁农具C筒车D曲辕梨B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词“春秋战国”和角度限定词“新的生产工具”。打制石器出现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隋唐时创制了筒车;曲辕犁出现于唐朝。故选B项。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D材料涉及的是农业耕作方式的问题,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3右图是逢年过节时乐山人民喜闻乐见的“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D材料信息表现的全是与牛有关的表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4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导学号:05812004】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B材料反映的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该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5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引导B国家统一的完成C生产工具的进步D家庭手工业的出现C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工具,故本题选C项。6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A材料意思是男耕女织可以使人免受饥寒,说明了其重要性,故选A项。7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A男耕女织B铁犁牛耕C集体劳作D刀耕火种A本题考査学生分析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中的邮票上半部分是男子在田间耕作,下半部分是女子在家织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男耕女织,A项正确。8“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 【导学号:05812005】A合作经营B集体劳作C重农抑商D自给自足D材料中“稼穑而食,桑麻以衣”是指种植庄稼来获取食物,种桑纺麻来得到衣服;“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是指不出门而各种维持生计的物品已经充足了。综合判断,题干讲述的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D项。冲A挑战练9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导学号:05812006】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B材料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体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10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BA项旨在说明农业种植中施肥很重要;C项说明苗出得好、长势好是丰收的前提;D项强调了种植时间的重要性。B项中“各顾各”反映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这一特点,故答案为B项。11下列诗句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錦,踏歌椎鼓过清明。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租船满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宋范成大【注】“钟”:古代以六斛四斗为一钟;“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广糠核“指米麦的粗屑”。这句说的是:农民每年两钟粮,就得忍痛另外输献一斛,只能把剩下的糠皮给孩子吃。请回答:(1)“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两句反映了农业生产是一种怎样的情况?(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两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两句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生活?(4)在你看来,作者写作此组诗的用意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二麦”“耕”等信息进行分析。第(2)问,结合诗歌内容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即可。第(3)问,联系注解得出农民生活的困苦。第(4)问,从诗人同情农民的角度进行理解。答案(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很高,采用稻麦复种制。(2)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3)虽然农民日夜劳作,异常辛苦,但在封建剥削之下,仍不得温饱,生活十分艰难。(4)反映农业技术水平,农民生活困苦,希望进行政治改革,关注民生的重民情怀等。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5812007】材料一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三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1)结合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3)指出材料三中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问,生产力发展的史实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变革进步中总结,影响从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方面来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中省略号分层,依时间发展顺序概括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理范围的变化,进而总结其特点。第(3)问,从中国小农经济的农业特点上去分析原因。答案(1)史实: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影响:集体劳作发展为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3)原因: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