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对练(二十三)(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89339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对练(二十三)(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对练(二十三)(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对练(二十三)(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对练(二十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5分)五十块钱一天于心亮父亲跟着街坊去干活。街坊说了,五十块钱一天,就是收花生、苞米和豆子。父亲说五十块就五十块,不就是收庄稼吗?简单。该刨的用锄头刨,该割的用镰刀割,该捆的用绳子捆,半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非出上点力气。不过,父亲还是问了句:“晌午,管饭吗?”街坊说:“没说,要不身上带点钱吧,万一不管饭呢?”父亲想了想,就在身上装了五十块钱,绿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可看着稀罕人,就像庄稼一样。干活的地方不远也不近。街坊说:“坐我的三轮车吧,跑得快!”于是父亲就坐着三轮车,嘣嘣嘣一路冒着黑烟走了。父亲干得飞快,就像在自家地里一样。街坊说:“干这么快做什么?反正五十块钱一天,还指望雇户多给你几个啊?”父亲“哦”了一声,速度就慢了下来。可一会儿,父亲又嗖嗖地干到了前面。街坊还是忍不住数落:“一天五十块钱,用不着那么仔细,凑合着干就行了。”父亲嘴里答应着,手里的活儿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父亲对自己说:说好五十块钱一天,就要对得起五十块钱一天,哪好熊诓人呢?也没觉得累,天就晌了。雇户送来了晌午饭:馒头、炒菜、稀饭父亲搓着手,挺过意不去:“简单弄点,能吃饱就行了,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啊!”父亲啃了馒头,吃了炒菜,喝了稀饭,肚子就饱了。街坊说:“吃,使劲儿吃,不吃白不吃!”父亲笑笑,找个半阳的草坡趄下,心说吃饱就行了,吃撑了,下晌干活不舒服啊。父亲趄着身子打了个盹儿,精神头儿就又有了。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走进地里又埋头干了起来,当然也要拉呱儿了。比如街坊说:“在过去,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啊!”父亲说:“那不一样啊,过去给地主干活,那是在剥削劳动力,现在人家五十块钱一天,是请咱们帮他干活,而咱们能来干活,那也是在照顾他面子,性质不一样你说是不是?”不知不觉一天的活儿就干完了,太阳也靠了西山。雇户很满意,掏出五十块钱给街坊,再掏,就掏出张一百块钱的。雇户继续翻找钱包,父亲想起身上装的五十块钱,就掏出来说:“你给我一百,我找你五十,不就结了?”赚了钱,自然就美。街坊说:“走,上三轮!回头,咱俩喝上盅!”父亲没上街坊的三轮,他说要去山岗的地里看看,自家那块晚熟豆子是不是也好收割了。街坊开着三轮车一路冒着黑烟走了。父亲没去山岗地,那块山岗地里的豆子,早就被勤快的父亲收割过了。父亲这么说,就是不想喝上盅。回到家的父亲,就不勤快了,他想烧饭,可又懒怠弄。晃晃暖壶,捏起壶塞,把手掌贴上去,感觉有温气儿。父亲就取过个碗,掰进块饼子,想想,又挖上块猪大油,挑进一筷子咸菜,然后倒上水,搅一搅,拌一拌,就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填饱了肚子,他蹬了鞋,趄在了炕上。父亲惬意地掏出那一百块钱,红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但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看着真稀罕人,父亲想,雇户晌午管了饭,自己带的五十块钱没花,因此饭钱省了,活儿干完了没凑着去喝酒,所以赚的钱也省了,如此里外一算,咱等于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哪!父亲这样想着,就又快乐起来了。他打开电视看电视。电视响了。父亲的呼噜也响了。(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重视在细节中塑造人物,如写父亲“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看似随意的动作实际是在写父亲干活前的认真准备状态。B.针对街坊“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的观点,父亲对自己劳动的性质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体现了他朴素的平等意识。C.结尾用电视的声响和父亲的呼噜声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嘈杂躁动的氛围,目的是烘托父亲经过一天劳作后疲惫乏困的状态。D.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像“稀罕人”“熊诓人”“趄着身子”“拉呱儿”等词语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真实亲切。2.小说写父亲临去干活时装了五十块钱,在结构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3.小说在塑造父亲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5分)梦中人崔永照周明下岗了,他实在装不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失魂落魄地回到清水镇岗洼村拮据的家。为一家六口人吃喝拉撒犯愁的他,考虑再三,决定发挥自己在工厂职工餐厅做过饭的“特长”,就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原想自此就能财源滚滚了,可事与愿违,尽管天天忙得团团转,但日子仍过得紧巴巴的。幸运的事在不经意间就降临到了周明的头上。那是陌上花开的三月,县里开展新农村建设结对扶贫活动,县纪委副书记江强到岗洼村驻村,和周明结成了帮扶对子。他经常到周明的饭店了解经营情况,帮着出主意想办法。江强每次到饭店脸上总会流露出别人不易察觉的心痛与焦虑,他曾多次建议周明到城里正规烹饪学校学成技术再开饭店,而周明总以种种理由搪塞过去。后来,江强隔三岔五就会光顾周明的饭店,饭后立即付款,从不赊账。可周明很“怕”江强,觉得他是个最难缠的客人,因他太挑剔,每次吃饭不是说饭菜色香味不佳,就是说做的菜没掌握住火候。那天中午,江强又来吃饭了,点了鱼香肉丝和烧青菜。哪知,菜上来后,江强只吃了一口,就皱起眉头,“啪”地一甩筷子,冲着周明嚷道:“周老板,你做这菜啥味道都没有,是人吃的吗?我看你去大城市大饭店学上十年也做不出好饭菜!要是你能,我就请你全家去三星级大酒店吃饭”顾客都哄堂大笑起来,周明当时脸色铁青,大脑一片空白,懵懵懂懂傻愣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抓起吧台上的菜谱恶狠狠地摔在地上,几步跨到前面,指着江强说:“你不要瞧不起人,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说完冲进一个雅间,狠狠一摔房门,震得窗玻璃“哗啦啦”地响。傍晚,周明一进家门就给妻子诉起了委屈:“气死我了,看不出来,江强坏得很,尽给我使绊磕。”“咋了?我看人家对咱们可不赖。”妻子吃了一惊。“这生意不做了,我要上省城学做饭去。我就不信有多难学。看我学成手艺,不气死他个龟孙”周明把牙咬得咯嘣响。第二天,周明将酒店转给别人,告别妻儿,便带着盘缠到省城一家专业烹饪学校学习去了。他肯吃苦又勤奋好学,仅一年时间,烹饪技术就有了质的飞跃。他还潜心学习经营之道,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回到家乡,周明在县城一黄金地段开了一家大酒店,常常顾客盈门。县城的很多同行都有点儿坐不住了,时常聚在一起探讨周明的经营之道:“这周明用的是啥招?每天的食客就像不断线的流水,一波接一波从四面八方淌进来”周明曾多次说,江强太小看人,一定要找他算账。那年夏天,老家侄子娶媳妇,周明回到乡下,中午和村里马支书在一起吃饭时,又牢骚满腹说起了江强。多喝了几杯酒,面涌酡颜的马支书勃然大怒。“你个没良心的东西!人家图个啥?那时你在镇上开的饭店,饭菜质量差,收入上不去,日子不好过,他都替你心焦。可几次劝你出去接受专业培训,你都不听,在吃饭时指出你饭菜的毛病,也打动不了你,你还犟得跟倔驴似的。”马支书打了个酒嗝儿,撩了一下发白的鬓角,深叹一口气,“后来,他觉得以你的性情,好好跟你说是没有用的,只能想着法子改变你。那次他在你饭店大发脾气,是他出于无奈才拿出的激将法,不想还真奏效了”马支书话没说完,面对众人,周明已是热泪横流。一语惊醒梦中人!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明前期开饭店收入甚微和学有所成后酒店顾客盈门形成对比,突出了江强对帮助周明脱贫所发挥的重要作用。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周明把菜谱“恶狠狠地摔在地上”“把牙咬得咯嘣响”,写出了周明的恼火和不愿服输的性格。C.第段采用倒叙的方式,通过马支书的回忆,说出了江强当时为饭菜质量大发脾气的真相,体现了江强的良苦用心。D.文章语言质朴平实,综合运用动作、语言、侧面烘托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段的作用。(6分)答:6.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周明,也有人认为是江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答:专题对练(二十三)1.C解析 “嘈杂躁动”不合理,目的是表现父亲的满足心理。2.答案为下文给雇户找钱的情节埋下伏笔。(2分)前面是绿色的钱,后面是红色的钱,色彩形成对应关系,(2分)暗示父亲内心的喜悦和满足。(2分)解析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文本。首先,结合下文雇户付钱给父亲的情节,可以看出,父亲临去干活时装了五十块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其次,父亲在装钱时,钱是绿色的,与后文父亲掏出的那红色的一百块钱在色彩上形成对应关系,暗示出了父亲的喜悦和满足。3.答案父亲与街坊的对比:用街坊的“凑合”干和父亲的卖力干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厚道老实。父亲前后表现的对比:父亲给别人干活时的勤快与回家后的不勤快形成对比,实际是以父亲的疲惫,来说明他给别人干活时的卖力。辛劳生活和满足心态的对比: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却毫无怨言,突出了父亲知足常乐的心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答题时要先答出对比的具体内容,然后再答出其作用。文章在塑造父亲形象时共有三处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一处,干活时父亲的卖力与街坊的“凑合”的对比,写出了父亲的厚道;第二处,父亲给别人干活时的勤快和回家后的不勤快的对比,父亲回家后的懒惰,实际上是由给别人干活时的卖力造成的,所以此处对比是为了凸显父亲给别人干活时的卖力;第三处,干活的辛劳与掏出一百块钱时的满足的对比,写出了作为普通农民的父亲对生活的知足,虽然辛苦,却毫无怨言。4.C解析 “倒叙”错误,应为插叙。5.答案 第段写江强故意挑剔饭菜质量,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周明去省城学到技术,再次开酒店生意兴隆做铺垫;与结尾马支书的话形成对照,刻画了江强扶贫用心、富有智慧的形象。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设置的作用,可以从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角度来分析。位于文章前半部分的情节设置往往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6.示例一:周明是小说的主人公。理由:文章标题为“梦中人”,“梦中人”即周明,小说围绕周明展开情节,周明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文章通过写周明前后两次开饭店时的不同场景,塑造了一个不愿服输、积极上进的鲜明形象;更有利于表现勤劳智慧、勇于追求的人才能脱贫致富的主题。示例二:江强是小说的主人公。理由:小说的核心情节是江强帮助周明脱贫,可见周明这一角色是为塑造江强的形象服务的;小说塑造了江强这样一个对扶贫工作有耐心、有智慧的干部形象;更有利于表现讲究方法和智慧才能更好地扶贫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