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我与地坛(节选)习题 鲁人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8923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我与地坛(节选)习题 鲁人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我与地坛(节选)习题 鲁人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我与地坛(节选)习题 鲁人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与地坛(节选)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香椿忆事龙立霞一抹穿越时空带着浓浓乡村气息和童真记忆的清香在绯红夕阳躲藏西山的傍晚弥散在一座偌大的城市时,让我想到康有为的咏香椿:“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最早吃到香椿芽,还是孩提懵懂无知之年。家徒四壁,揭锅困难。父母为一家五口生计终日奔波,困苦不堪,却收入寥寥。但即便艰难,父母依旧会偶尔为我们兄弟三人改善膳食,做一回椿芽炒鸡蛋。那时的鸡蛋都是土生土长的母鸡下的蛋,大多是用来孵化小鸡,放养在辽阔的田庄,待大些的时候围捕起来拿到集镇上售卖以补贴家用的。每次做椿芽炒鸡蛋,母亲总是在盛放鸡蛋的竹篮前踱来踱去,犹豫再三,然后挑选两个形态相对小些的鸡蛋。刚出去几步,又折回去,放下一个鸡蛋。即便如此,鸡蛋和香椿芽在母亲充满魔法的手里,依旧色香味俱全,香溢邻里,引来猫狗围观,邻里小孩则躲在我家昏暗的柴棚角落里直咽口水,馋相可怜。母亲心怀宽广,待人亲善。每每发现邻里的孩子躲在柴棚里,总会露出迷人可亲的微笑,引导他们远离那散发着枯萎腐朽味道的阴暗,然后带着喜笑颜开、兴致勃勃的他们,走进拥挤灰暗的厨房。我则总是用极度不满的眼光打量他们,然后满心怨恨地盯着母亲。这时母亲总会说出一两句富有哲理的话,如邻居一家亲,和气是福,等等。让我怀疑她的文盲身份。看着我们吃完香椿芽炒的鸡蛋,依旧意犹未尽不停舔舐留有余香的嘴唇的样子,母亲总是忍俊不禁,又暗自心酸,然后驱逐我们离开厨房,丢下一句让人魂牵梦萦的话:下次吧。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立新木楼,必先请地理先生看坐落方位,定日子,看时辰。选一个黄道吉日,然后择一碗口粗笔直的香椿树,请两壮年趁着夜色偷偷摸摸地前往取材。乡亲们相信香椿的灵气只有被意想不到地取材,才会完整封存在取下的香椿木里。于是,香椿便成了整个村庄,甚至邻近村庄共有的财产,谁都可以因需取材。这种偷偷摸摸便成了公认的秩序,香椿的主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意不查,不得加以阻扰。香椿木被取回来后,木匠师傅点上三支香,再放二响鞭炮,便开始动工制梁。而新立楼房的屋主则需要准备一只鸡冠红艳、鸣叫清澈浑厚的大公鸡和一方红彤彤的红绸。当香椿木修制成梁,人们将贴上红绸的梁抬进新屋正堂,由地理先生弑鸡祭梁,而帮忙上梁的乡亲们则爬上楼顶围坐一桌,敬酒喝茶。待祭梁结束,便用两根绳子平平稳稳地把梁拉上屋顶。其间,鞭炮齐鸣,地理先生则叽里呱啦地唱着我无法听懂的上梁歌。待梁安放平稳,屋主便张罗着在屋下布一块床单接包。我的记忆大致是这样的,上梁的乡亲们在地理先生的指引下,将似大圆盘般印制着精美图案的大糍粑抛掷而下,紧接着是小糍粑,再接着是糖果,寓意屋主接住财宝。最后是抛梁,这是我最喜欢的环节,也是我能够站立等待枯燥无味的上梁漫长过程的唯一理由。当屋主收取接包的床单后,上梁的乡亲们便开始向四面八方分撒糍粑、糖果、橘子和零钱。我则踉踉跄跄地在人群中穿插,偶尔捡到1分钱或者2分钱的硬币,便手舞足蹈,兴奋得不行。耳边总是响着地理先生断断续续的吟唱: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抛梁抛到西抛到南,子孙代代抛到北但一切都是记忆的影子,那么清晰,又那么模糊。当一抹穿越时空带着浓浓乡村气息和童真记忆的清香在绯红夕阳躲藏西山的傍晚弥散在一座偌大的城市时,我想到培根说过的那句话,“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终究一切都抵不过时光的变迁。那浓缩着我欢乐童年光阴和年华,弥散着浓浓温暖气息的香椿时光,在哪里?(选自光明文荟,有删改)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提及作者在孩提懵懂无知之年吃母亲做的椿芽炒鸡蛋,色香味俱全,表现了作者对小时候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B.丢下一句让人魂牵梦萦的话,魂牵梦萦蕴含着作者对自己能天天吃椿芽炒鸡蛋的向往。C.文中涉及很多民俗,比如作者说乡亲们相信香椿的灵气只有被意想不到地取材,才会完整封存在取下的香椿木里。D.本文围绕香椿树来叙事写人,香椿树成了文章的线索,也伴随着作者的童年生活。解析:A向往之情不准确。作者详细地描述母亲炒鸡蛋的过程以及自己和邻家孩子同食鸡蛋的欢乐及感悟,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之情。2.简要赏析第二段中母亲挑选鸡蛋的细节。解析:作答本题,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分析手法;第二步,结合文本分析;第三步,分析效果。第二段写母亲挑选鸡蛋的过程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母亲所表现出的犹犹豫豫,正是当时物质条件匮乏的真实写照。答案:用白描手法。通过“踱来踱去”“犹豫再三”“折回去”“放下”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母亲挑选鸡蛋的犹豫和不舍之情;用细节描写再现母亲挑选鸡蛋的场景,表现了当时生活的艰难。3.作者对香椿有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作者借写回忆中的香椿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文中的关键语句,如鸡蛋和香椿芽在母亲充满魔法的手里,依旧色香味俱全。母亲心怀宽广,待人亲善。抛梁环节,是我能够站立等待枯燥无味的上梁漫长过程的唯一理由等,再结合文章内容,不难概括出作者的情感。答案:对父母为生计终日奔波仍不忘为兄弟三人改善膳食的感激之情;对母亲心怀宽广、待人亲善的赞美之情;对农村淳朴生活的怀念之情。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二、语言运用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解析:对此的看法应从否定的角度做阐述,否则将会不得分或得不了全分,答题时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结合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述。答案:(示例一)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光诱围捕”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切“向钱看”,使用“密网”围捕,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遵循科学精神,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示例二)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是对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的道理,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长远眼光,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着想,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保护自然资源。5.下面是出自赣州八境台的一副已经打乱顺序的对联。请按照对联的要求进行重组。上下联各填3句,只填序号。天留鸿爪印地据虎头城横绝八方凭高一顾缅莱公坐镇北门,终古回环衣带水招苏子归来南海,重新摹写笠屐图上联: 下联: 解析:此对联为吴鸿昌题于八境台。虎头城:北宋赵标知虔州(治所在今赣州市)时,有“乍辞虎尾道,来刺虎头城”的诗句,因称虔州为“虎头城”。横:开阔宽广。绝:极。莱公:北宋莱国公寇準。北门:诗经有北门篇,后称不遇失意为北门,此指寇準后半生的坎坷宦遇。回环:曲折环绕。衣带水:一衣带水。鸿爪印:取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古诗意。苏子:苏轼。南海:海南岛,苏轼曾被贬于此。笠屐图:海南岛儋县东坡书院有苏轼戴笠着屐的石刻像。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