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时对点练习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89184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时对点练习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时对点练习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时对点练习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在各种栽培作物中,北方以粟(稷)为主,南方以稻为主,麻葛和蚕丝则是主要的衣着原料”。这种作物构成的改变大体是在()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明时期答案D解析北粟南稻的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延续至今,基本变化不大,主要是衣料作物的改变。宋明时期随着棉花的种植和推广,到明朝时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改变了以麻葛和蚕丝为主的衣料作物种植结构。2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说:“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一切中外公私成取给焉。”这一现象出现于()A汉代 B唐代C元朝 D明朝答案D解析由材料反映的信息来看,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白银的广泛使用是在明朝,故选D项。3“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B唐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丝绸远销欧洲是在汉代,黄道婆是元代人,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等诸多行业中,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选C。4明清时嘉兴石门镇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判断出明清时嘉兴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计日受值”的雇佣关系,其实质是资本主义萌芽。5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思想严重C腐朽的封建制度 D限制手工业规模答案C解析抓住“根本原因”这个概念,它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起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A、B、D三项从属于C项。6清代旧例:“如果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 这体现了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 B海禁C鼓励贸易 D工商食官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对出海贸易船只规模和到国外经商时间的限制,反映了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是海禁政策的生动体现。7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信息主要体现的是:在扬州商人经营盐业致富,购置房产,不再回归家乡。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与历史史实不符,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选B项。8(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此处是()A上海 B广州 C天津 D厦门答案B解析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为广州,故B项正确。9(2016浙江10月选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答案D解析“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指出了“海禁”的弊端,故D项正确。10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唐朝 B宋朝C明朝 D清朝答案D解析由卡片信息“十三行”即可判断是清代,故选D项。能力提升11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松江地区大量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而粮食作物种植较少,这说明当地的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12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托民窑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13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自耕农数量减少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D土地兼并加剧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设问的关键词“对社会发展”。四个选项都是其消极影响,但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消极影响是限制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A项最符合题意。14“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沿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倭寇会夺取沿海地区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A BC D答案B解析康熙初年沿海居民内迁,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居民与海上的抗清力量联合会危及统治,正确;不符合当时情况,故B项符合题意。15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C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D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答案C解析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候失去了与世界交流的机会,经济的落后导致国力的衰退。16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三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时间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中国西欧中国西欧1500年2517.96007741600年29.219.96008941820年32.923.66001 232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答案(1)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市镇兴起;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出现。(2)原因: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进入流通领域。(3)态势:经济总量领先于西欧,但人均GDP落后于西欧。认识:明清时期农业文明高度发展;相对于西欧工业文明的日益兴起,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出现迟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