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八 世界地理分区(二)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4千米。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据此完成1、2题。1.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C.夏季风D.冬季风2.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最有可能是指()A.从外地运沙B.持续除草C.修筑防浪堤D.植树种草【解析】1选D,2选B。第1题,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该国以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基本不受盛行西风控制;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不可能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鸟取形成沙丘。第2题,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保护该“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方法技巧】如何描述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区域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和战略位置及其重要性;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生物(植被)、土壤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口、城市、科技等。如日本的主要地理特征下图示意。卢卡拉机场(2741N)是世界十大危险机场之一,坐落在尼泊尔东北角的喜马拉雅山区,每年有众多登山者经该机场前往珠穆朗玛峰。读下图完成3、4题。3.卢卡拉机场飞机起降危险的原因主要是()跑道短,不利于起降地势陡峭,视野狭窄多台风,飞行易造成危险冰雪覆盖,滑行时易打滑A.B.C.D.4.修建卢卡拉机场的主要目的是()A.对外贸易B.航空枢纽C.劳务输出D.发展旅游【解析】3选A,4选D。第3题,卢卡拉机场位于内陆山国尼泊尔,根据图中比例尺计算,飞机起降的跑道短,约400米,不利于起降;所在地区地势陡峭,视野狭窄;该地无台风造成危险;跑道上没有冰雪覆盖。第4题,修建卢卡拉机场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旅游业;尼泊尔经济落后,对外贸易少;该地危险多,地域条件差,环境承载量小,不是航空枢纽;该国人口少,劳务输出少。兰卡斯特县位于美国棉花产区中心位置,曾是美国有名的纺织业重镇。从19世纪末一直到2007年,纺织业都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但到了2007年,随着最后一家纺织工业迁往拉美,当地的纺织工业几乎消失殆尽。2014年我国科尔集团选择在该地建设分厂生产工业棉纺,产品大部分运回中国销售,小部分供应美国本地和周边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5.兰卡斯特县纺织工厂迁往拉美,主要是因为拉美()A.原料丰富B.市场广阔C.劳动力廉价D.科技先进6.兰卡斯特县吸引科尔建设分厂的主要优势是()A.交通B.工业基础C.市场D.矿产资源7.由于科尔集团的标杆效应,已经有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其他一些纺织企业计划到兰卡斯特县投资,这些企业的目的在于()A.获得集聚效益B.扩大美国市场C.塑造品牌效应D.提高科技含量【解析】5选C,6选B,7选A。第5题,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距离拉美较近,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美国工人的工资水平高,而拉美地区经济欠发达,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为了降低生产中的劳动力工资成本,将企业迁往拉美地区。第6题,由材料可知,兰卡斯特县位于美国棉花产区中心位置,曾是美国有名的纺织业重镇。从19世纪末一直到2007年,纺织业都是当地的经济支柱,说明当地有良好的纺织工业基础,所以吸引科尔集团到该地进行布局。该地为兰卡斯特县,其交通肯定不如沿海地区的大城市,所以吸引到该地布局分厂的原因不是交通。科尔集团建设的企业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纺织企业对于矿产资源没有需求。第7题,大批具有相同生产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获得集聚效应。各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小部分销往美国市场。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集聚不会产生品牌效应。聚集在一起对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无关。【加固训练】2016年初,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读汤加位置与新岛形成景观图,完成下列(1)、(2)题。(1)该新岛()A.因地壳抬升而形成B.形成物质源于软流层C.主要由花岗岩组成D.有丰富的淡水资源(2)依据材料和图推测,在该国旅行可能看到()油菜花田珊瑚礁峡湾风光热带海洋生物温泉A.B.C.D.【解析】(1)选B,(2)选D。 第(1)题,右图显示,该岛是火山喷发形成,与地壳抬升无关,A错。火山喷发的物质岩浆,主要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B对。主要是由喷出岩组成,花岗岩为侵入岩,C错。岛屿面积小,淡水资源短缺,不利于淡水存储,D错。第(2)题,根据材料,该岛是火山岛,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没有种植业的条件,错。该岛位于热带、亚热带海域,浅海区可能有珊瑚礁,对。缺少冰川活动,没有峡湾风光,错。可能看到热带海洋生物,对。岩浆活动较多,岛上可能看到温泉,对。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08620171鲑鱼(又叫三文鱼),属洄游性鱼类,喜栖冷水(水温小于18 ),主要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沿岸的河流中。幼时,在淡水河里生活15年后,再入海生活24年育肥,成熟后,它们会溯河洄游到自己的出生地繁育后代。溯河产卵洄游期间(每年710月)不再摄食,它们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到达产卵场(产卵期为8月次年1月)。加拿大的亚当斯河段(如图)产卵区是红鲑产卵的最理想河段,该河段河道曲折,岸边树木,临水的灌木丛生,河道中多沙砾,河水不易结冰。上游的亚当新湖属冷水湖,湖水很深。下游的苏士瓦湖面积巨大,湖中含有高浓度的微型浮游生物。(1)分析北太平洋成为鲑鱼育肥生长海域的主要原因。(2)分析加拿大红鲑在长途跋涉回到出生地产卵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3)分析位于两湖之间的亚当斯河段成为加拿大红鲑最佳产卵区的优势条件。(4)近年来加拿大红鲑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为保证红鲑鱼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建议。【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鲑鱼,喜水温小于18 的冷水,北太平洋纬度高,海水温度较低,图中显示北太平洋沿岸入海河流多,且受寒、暖流的影响明显,因而鱼类饵料丰富, 北太平洋沿岸洋面岛屿众多,有利于鲑鱼躲避鲨鱼等凶猛鱼类的攻击,所以成为鲑鱼育肥生长海域。 第(2)题,加拿大的亚当斯河段为红鲑产卵区,该河段河道曲折,岸边树木,临水的灌木丛生,所以红鲑在长途跋涉回到出生地产卵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自然障碍,主要表现在逆流而上,峡谷河道狭窄、弯曲,水流急;瀑布、险滩增多;河流两岸多森林,肉食性猛禽、野兽多,随时受到袭击的危险;长途跋涉过程中,不能摄食,能量得不到补充,可能因能量耗尽而亡;洄游期间,山洪多发等危险。第(3)题,位于两湖之间的亚当斯河段,在河流流量、河水温度、河水中溶解氧含量、食物等方面都具备很好的条件,适宜红鲑产卵。第(4)题,为保证红鲑鱼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禁渔制度、生态旅游、休闲渔业和水域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答案:(1)北太平洋纬度高,海水温度较低,适宜鲑鱼生长;北太平洋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海水较深,洋面岛屿众多,有利于鲑鱼躲避鲨鱼等凶猛鱼类的攻击;北太平洋沿岸入海河流多,且受寒、暖流的影响明显,鱼类饵料丰富。(2)鲑鱼洄游时,逆流向上,峡谷河道狭窄、弯曲、水流急;逆流而上,河道陡降比(或海拔)增大,瀑布、险滩增多;河流两岸多森林;肉食性猛禽、野兽多,随时攻击鲑鱼;长途跋涉过程中,不摄食,能量得不到补充,可能因能量耗尽而亡;洄游期间,山区多夜雨,易引发山洪,河流流量增大。(3)位于两湖之间的亚当斯河段,河流稳定且水温较低,河岸边多树木、临水灌木,天气变温暖时,为河水遮阴祛热,保持河水的清凉;河道中多砂砾,便于产卵和鱼卵的隐藏;河水冬季不易结冰,河道曲折,河水中溶解氧含量高;河道中多枯枝落叶,腐烂后成为水中昆虫的食物,间接为小鱼提供食物;下游的苏士瓦湖面积大,浮游生物众多,保证小鱼有充足的食物。(4)严格执行禁渔制度,建立渔业全程管理制度;加快渔业转型,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渔业;加强鲑鱼生活水域的保护,防治水域环境污染。(2018邯郸模拟)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春天一到,湖面开始缓慢的融冰过程。在贝加尔湖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神奇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下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图像。读图回答13题。1.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其原因是()A.北部和西南端周边地势高B.北部和西南端受冷高压影响时间长 C.北部湖面狭窄,西南端湖面风速小D.北部纬度高,西南端湖水较浅2.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为-38 ,而冰层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A.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B.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C.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3.“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解析】1选D,2选A,3选B。第1题,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说明北部的气温值比中南部的气温值低,主要是因为北部地区纬度高;西南端主要是因为当地湖水较浅,冰层往往会存留较长时间,湖冰消融时间较晚。第2题,冰层相当于大气层,当阳光透过冰层时,会在冰层下形成“温室效应”,会对冰层下的水温起到保温作用,因而冰层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第3题,大风和波浪是“高跷树”形成的原因。通常情况下,风和水对于湖岸,以及植被的侵蚀作用是非常缓慢的。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狂风和它掀起的巨浪不断冲击着湖岸,逐渐破坏了湖畔的植被,并导致土壤沙化,造成水土流失。根部短小的草和灌木逐渐消失,而部分高大粗壮的松树则存活下来。(2018惠州模拟)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塞布尔岛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2至4米,因每年平均移动100米而为人称奇。下图示意塞布尔岛位置,据此完成4、5题。4.塞布尔岛是由()A.板块挤压隆起形成B.生物遗体堆积形成C.河口泥沙堆积形成D.海流携沙冲积形成5.该岛的移动方向是()A.向西B.向东C.向南D.向北【解析】4选D,5选B。第4题,由题干塞布尔岛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可知,塞布尔岛是由泥沙沉积而成,由图可看出,塞布尔岛远离陆地,所以可以推断塞布尔岛由海流携沙冲积而成。第5题,根据塞布尔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岛位于盛行西风带,在盛行风作用下,该岛向东移动。新西兰牛奶生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6月1日是新西兰畜牧业传统的“吉卜赛日”,它标志着一个产奶季的结束,全国绝大多数奶牛进入为期几个月的“干奶期”。读2011年新西兰按行政区畜牧业经济数据统计图,完成6、7题。导学号086201726.影响新西兰奶牛进入“干奶期”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河流D.土壤7.M地畜牧业呈现“饲养多,加工厂少,出口占比低”的特点,形成该特点的原因可能是()A.交通不便B.人口众多C.原料外输D.技术落后【解析】6选A,7选C。第6题,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比较均匀,河流平稳,降水量、河流和土壤季节性变化小,故影响新西兰奶牛进入“干奶期”的主要因素不可能是降水量、河流和土壤。相比较气温变化较大,所以影响新西兰奶牛进入“干奶期”的主要因素是气温。第7题,M地“饲养多,加工厂少,出口占比低” 说明当地产出的大量的牛奶,运到其他地方进行加工,然后出口,其他原因不明显,选择C。【加固训练】下图示意南美阿塔卡马沙漠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中A地每年有很长时间被厚厚的雾层笼罩,空气潮湿黏滞。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暖湿气流是指()A.东南信风B.东南季风C.东北信风D.东北季风(2)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相比,该沙漠()A.降水较多B.空气干燥C.气候炎热D.气温偏低(3)A地区长时间被浓雾笼罩,主要是因为()A.地形较封闭B.海域面积广C.逆温层稳定D.太阳辐射弱【解析】(1)选A,(2)选D,(3)选C。第(1)题,南回归线附近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东南信风越过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气流下沉,增温强烈,图中的暖湿气流主要是指东南信风。第(2)题,阿塔卡马沙漠所处纬度与撒哈拉沙漠大体相当,受信风背风坡及沿岸地区有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更加明显,气温偏低。第(3)题,A地区位于沿海地区,右侧为山脉,地形不太封闭,雾气的形成与沿岸寒流有关,由于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导致近地面气温较低,形成较为稳定的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不显著,雾气不易消散。8.(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08620173的的喀喀湖是安第斯山区的高原湖泊,面积约为8 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周围高山环绕,有众多河流注入。数百年前,躲避外族侵略的乌鲁斯人逃到此地,他们用岸边的芦苇、香蒲草在湖面建成一座座浮岛,并住在岛上以捕鱼为生。下图示意的的喀喀湖位置及浮岛景观。(1)说明乌鲁斯人选用芦苇作为浮岛主要材料的原因。(2)分析乌鲁斯人定居在浮岛上的有利水环境条件。(3)近年来,当地政府鼓励乌鲁斯人离岛上岸居住,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选用芦苇作为浮岛主要材料的原因是就地取材,湖岸附近芦苇丰富,收集加工方便,芦苇材质轻,易漂浮。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湖为淡水湖,水源丰富,面积大,渔业资源丰富。第(3)题,由材料可知乌鲁斯人是为了躲避外族侵略逃到此地,如今无需躲避外敌,可上岸居住,且岸上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条件好,在岛上生活会污染湖泊,赞同上岸居住。但保持原有生活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浮岛旅游业,可提高经济收入;浮岛数量不多,对水环境破坏不大,从这些角度考虑不赞同上岸居住。答案:(1) 湖岸附近芦苇丰富(内陆高原地区木材匮乏);芦苇材质轻、易漂浮;芦苇收集、加工方便。(2) 该湖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且通过河流外泄盐分,属淡水湖,水源丰富(用水方便);湖泊面积大、水体深,众多河流汇入,渔业资源(食物来源)丰富;地处内陆高原,高山环绕,风浪小(安全平稳)。(3)赞同。抵御外族侵略(防御)功能丧失(无需躲避外敌);岛上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差);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易造成环境污染,破坏水环境。不赞同。保持原有生活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浮岛旅游业,可提高经济收入;浮岛数量不多,对水环境破坏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