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8838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目标导航1.了解“尊王攘夷”、大政奉还、倒幕运动、戊辰战争等,概述倒幕运动的主要过程。(重点)2.探究“尊王攘夷”运动发展为倒幕运动的原因。(重点)3.认识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运动领导力量的原因、倒幕运动成功的原因。(难点)一、“尊王攘夷”1背景:随着日本民族危机的加剧,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2概况(1)标志:1860年,一些中下级武士暗杀了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2)口号:“尊王攘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3)参与者:中下级武士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得到了一些大名的支持,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社会各阶层积极响应。(4)主要活动除了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还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1863年,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抗击西方侵略者。3局限: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4结果:1863年8月,幕府在京都发动政变,尊王攘夷运动失败。知识点拨19世纪中期,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不能产生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尊攘派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是为“攘夷”而“尊王”,它成为反对幕府封建体制各派的共同纲领,这是由日本资本主义不成熟的条件所决定的。二、倒幕运动的兴起1背景: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2领导:高杉晋作、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3大政奉还(1)背景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动摇了幕府统治。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准备讨伐幕府;密切同英国的关系,争取获得天皇的支持。幕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借口,保住实际权力。(2)概况:1867年11月,幕府表示要把政权“奉还”天皇。重点精讲1倒幕运动比起尊王攘夷运动有更大的进步(1)它用武装倒幕代替和平的幕政改革。(2)倒幕派虽然仍有浓厚的尊王思想,但是又赞成按照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改造日本政治体制。2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领导倒幕运动,而中下级武士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却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特别要注意的是中下级武士虽然担负着领导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并没有演化为资产阶级。三、戊辰战争1原因(1)“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仍然控制国家政权,大多数大名对时局还持观望态度。(2)1868年,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幕府准备以武力反击倒幕武装。2过程(1)1868年1月,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2)1868年4月,幕府不战而降。(3)1869年,扫荡幕府残余,战争结束。3结果:彻底打垮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迁都东京。深化理解戊辰战争属于倒幕运动的组成部分。戊辰战争是尊王攘夷运动和武装倒幕的继续和发展。倒幕派在战争中借助了天皇的精神权威,用暴力手段实现了“辞官纳地”的政治纲领。史论要旨1“尊王攘夷”成为反对幕藩封建体制各派的共同政纲,是日本资本主义不成熟的条件所决定的。2尊攘派主张对内用天皇亲政取代幕府统治,对外驱逐外国侵略者;而倒幕派主张武装推翻幕府统治,向西方学习。3大政奉还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的统治,而戊辰战争彻底结束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知识图示 主题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的异同史料一1862年,高杉晋作对中国遭到列强侵略颇有感触,他说:“绝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史料二开国对日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民族危机的出现使幕府统治也发生了危机。首先它加剧了广大下层群众和以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其次,使下级武士看到国家的独立、经济的发展都面临危机,看到幕府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由此,他们在思想上、政治立场上逐渐发生质变,由主张推动幕府改革转变为主张倒幕。史料解读表明高杉晋作认为中国军事防御落后。表明民族危机加剧了国内幕府统治危机。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高杉晋作的说法是否有道理?提示有一定道理。但没有认识到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落后,政府的腐败、因循守旧和武器落后只是加剧了衰败。 (2)依据史料二,说明为什么“尊王攘夷”运动会转变为倒幕运动?提示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清政府腐败而被列强宰割,为尊攘派提供了教训。尊攘派认识到幕府统治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史论总结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的异同项目内容倒幕运动尊王攘夷运动不同点斗争力度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幕府统治借尊王之名,行倒幕之实结果最终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取得胜利在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相同点背景民族危机加剧;幕府腐朽的专制统治领导者中下级武士性质带有浓厚的尊王思想斗争对象指向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幕府1“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的主要原因在于()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B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C尊攘派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D幕府镇压了“尊王攘夷”运动答案B解析“尊王攘夷”运动失败使得尊攘派认识到,要想免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不能光靠盲目“攘夷”,必须改革现状,实现富国强兵,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成倒幕运动,倒幕成了挽救日本的前提。2观察下图,幕府将军提出把政权“奉还”天皇的真实目的是()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B保住幕府实际权力C趁机准备反扑武装力量D支持“王政复古”答案B解析A、C两项都是德川庆喜提出“还政”和辞官纳地的目的,但最终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原有的权力。3对日本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是()A“大政奉还”B戊辰战争C鸟羽、伏见战役D明治新政府的建立答案C解析鸟羽、伏见战役是倒幕运动的转折点。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62年,他(指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因循苟且,空度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尊攘派的急先锋。明治维新史(1)据材料指出,高杉晋作成为“尊攘派的急先锋”的原因是什么?(2)攘夷运动失败后,高杉晋作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3)此后日本出现了一场更大规模的运动,结果如何?答案(1)认识到中国衰败是由于不能抵御外侮,日本要避免沦为半殖民地的下场就要反抗外来侵略;他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心。(2)避免西方列强侵略,不能盲目攘夷,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改革,才能改变日本现状。(3)结果: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解析第(1)问主要从高杉晋作对日本和中国社会现实的看法分析。第(2)问高杉晋作的思想变化及活动体现在倒幕运动上。第(3)问考查倒幕运动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基础达标1(2016唐山高二检测)右图是日本德川幕府时期典型的中下级武士的形象,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树立天皇的权威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C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答案B解析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不充分,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为寻求反对幕府统治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起比幕府地位高且为封建主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219世纪60年代,日本幕府面临严重的外交危机。1861年1月15日,美国公使馆翻译官休斯肯被刺死,1861年6月,英国公使馆被袭。依据当时日本的形势判断,出现这种状况最有可能是由于()A幕府将军的指使B尊攘派的暗杀活动C天皇发动反侵略斗争D日本发生民众暴动答案B解析19世纪60年代,在日本日益发展的尊攘派,屡屡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3(2017北京高二检测)1863年8月,“尊王攘夷”运动失败,但之后倒幕运动兴起,其主要原因是()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B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C尊攘派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D幕府镇压了“尊王攘夷”运动答案B解析“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不从根本上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摆脱封建束缚,是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的,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4(2016开封高二检测)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的成果是()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答案B解析“大政奉还”使实权逐渐掌握在天皇手中,消除了日本的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以天皇为核心的明治政府进行改革打下了基础,而明治维新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故选B。5西乡隆盛记录道:幕府在京摄之间,人心丧尽伏见一带,虽有兵火烧过,但每有萨(摩)长(州)兵队经过,“男女老少则出于路旁,合手礼拜,连声道谢。战场上也有送粮食,烧开水,酌酒犒劳战兵者”。材料说明()A战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B幕府军队在伏见一带遭到惨败C倒幕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D倒幕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萨(摩)长(州)兵队”是指倒幕军,“合手礼拜,连声道谢”“送粮食,烧开水,酌酒犒劳战兵者”说明倒幕军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故选D项。6倒幕派是明治维新前重要的政治派别,他们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过程中,除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讨伐外,还巧妙地利用了()A农民起义军的力量 B城市平民的力量C天皇和大名的力量 D西方列强的力量答案C解析在倒幕运动的过程中,中下级武士构成了倒幕派的主体力量,他们控制了西南诸藩的藩政,建立了根据地;与此同时,他们又巧妙地利用了明治天皇的名义。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倒幕派顺利地完成了倒幕的目标,推翻了幕府的统治。能力提升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迫于形势,幕府将军假意向天皇奏请“奉还”大政,但是他既不交出兵权,也不归还领地,反而在暗中集聚精兵。倒幕派看穿他的诡计,请求天皇发令废除幕府,要他辞官、纳地,交出一切权力。将军抗命不交,决定拼死一战。材料二倒幕形势空前高涨,到处流传着带有煽动性的民谣,人们不分昼夜,聚集街头,唱着“时代变化啦!可好啦”,载歌载舞。在幕府中服役的农民大量逃亡,使幕府军队、警察力量在一些重要地区完全处于瘫痪状态。(1)材料一中幕府将军迫于什么样的形势?(2)你知道什么是“大政奉还”吗?其实质如何?(3)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倒幕派。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4)结合材料二,请你谈一谈倒幕派取得胜利的原因。答案(1)日本中下级武士、商人和资本家及新兴地主联合形成改革力量,进行倒幕运动,幕府统治岌岌可危。(2)1867年11月,为了消除倒幕派讨伐幕府的借口,保住实际权力,幕府上书天皇,表示把政权“奉还”天皇,这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它实质上是日本幕府的缓兵之计。(3)在国内,更多的大名同幕府决裂,参加反幕府的战争,进一步壮大了倒幕力量;同时,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在国际上,西方列强见幕府垮台在即,宣布保持中立。(4)倒幕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析第(1)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解释“大政奉还”的含义;第二小问,阐述“大政奉还”是缓兵之计的本质。第(3)问国内原因应从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归纳,而国际上则从西方列强对倒幕运动的态度来分析。第(4)问结合材料信息“在幕府中服役的农民大量逃亡,使幕府军队、警察力量在一些重要地区完全处于瘫痪状态”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