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2课弘扬中华文化教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28465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2课弘扬中华文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2课弘扬中华文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2课弘扬中华文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2课弘扬中华文化教案【考查内容要求】1.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文化的重要性,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3.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点知识再现】1文化的重要性(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3)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是这个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提示:不是物质财富)(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5)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2汉字的特点及作用(1)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历史悠久;它是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2)作用: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绝大部分优秀的中华文化都是通过“它”来记载和传播的。(注: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3中华文化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形成: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2)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 中华文化的代表:孔子、京剧、武术、故宫、长城、书法等。4.就如何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提建议(1)国家(政府)角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意识。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能力等。 (2)个人(青少年)角度:学习有关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增强保护意识。 向他人宣传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运用法律武器同破坏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行为做斗争。 就保护文化遗产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从自身做起,自觉保护文化遗产。5.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性:P226.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1)重要性: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2)具体要求(怎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情为祖国动,建设祖国,报效祖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7.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消极、落后成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8.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丰富和发展9.中国精神(1)内容:弘扬中国精神,也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意义:中国精神是凝聚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人们与时俱进、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10.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又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当今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题典型解析】小米居住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小区居民征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阅读书目,小米推荐的下列书目与本次征集不太贴切的是解题思路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同时本题也是一道逆向选择题。A、B、D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国家层面的内容。C符合题意。【课堂大练兵】1. 20xx年10月3日,中国男篮78:67战胜菲律宾男篮,第十六次夺得亚锦赛冠军,直通里约奥运会,全体中国球迷欢欣鼓舞,现场一片欢腾(右图为颁奖现场)。球迷们的这种情感源于A对祖国的热爱 B对篮球的爱好 C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D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今年央视中秋晚会上的唐诗表演节目春江花月夜,融合了歌舞、戏曲、服饰、杂技等中国国粹元素,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望月怀古、思亲恋土的浓浓乡情。举办中秋晚会活动的主要意义是 A.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展示中华民族精神 B.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C.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们文化生活 D.剔除落后文化成分,促进社会和谐建设3.下表反映我国青少年存在的问题是20xx年第一轮思品复习案(教师版) 九年级部分 第 2 课时 复习内容:弘扬中华文化 主备人:李广 审核人:刘小雪【考查内容要求】1.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文化的重要性,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3.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点知识再现】1文化的重要性(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3)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是这个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提示:不是物质财富)(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5)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2汉字的特点及作用(1)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历史悠久;它是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2)作用: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绝大部分优秀的中华文化都是通过“它”来记载和传播的。(注: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3中华文化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形成: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2)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 中华文化的代表:孔子、京剧、武术、故宫、长城、书法等。4.就如何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提建议(1)国家(政府)角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意识。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能力等。 (2)个人(青少年)角度:学习有关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增强保护意识。 向他人宣传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运用法律武器同破坏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行为做斗争。 就保护文化遗产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从自身做起,自觉保护文化遗产。5.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性:P226.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1)重要性: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2)具体要求(怎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情为祖国动,建设祖国,报效祖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7.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消极、落后成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8.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丰富和发展9.中国精神(1)内容:弘扬中国精神,也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意义:中国精神是凝聚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人们与时俱进、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10.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又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当今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题典型解析】小米居住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小区居民征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阅读书目,小米推荐的下列书目与本次征集不太贴切的是解题思路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同时本题也是一道逆向选择题。A、B、D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国家层面的内容。C符合题意。【课堂大练兵】1. 20xx年10月3日,中国男篮78:67战胜菲律宾男篮,第十六次夺得亚锦赛冠军,直通里约奥运会,全体中国球迷欢欣鼓舞,现场一片欢腾(右图为颁奖现场)。球迷们的这种情感源于A对祖国的热爱 B对篮球的爱好 C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D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今年央视中秋晚会上的唐诗表演节目春江花月夜,融合了歌舞、戏曲、服饰、杂技等中国国粹元素,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望月怀古、思亲恋土的浓浓乡情。举办中秋晚会活动的主要意义是 A.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展示中华民族精神 B.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C.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们文化生活 D.剔除落后文化成分,促进社会和谐建设3.下表反映我国青少年存在的问题是节 日圣诞节愚人节重阳节参与人数36276注:班级总人数为56,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A. 外来文化冲击着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B.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 缺乏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D.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420xx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主题,选取“信念不移”等四节课,讲述了长征故事,弘扬了长征精神。开展这一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A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C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D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自觉培育民族精神5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分别是A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爱国主义、改革创新B爱国主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改革创新C改革创新、爱国主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D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改革创新、爱国主义答案: 课堂大练兵:C C B D A学生版导学案参考答案:课堂巩固 单选题:A C B D B 中考延伸:(1)20xx-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发展;20xx-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并趋于平稳;20xx年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发展有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一定成就;20xx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这些节目的播出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传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视节目表现形式独到创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精神生活需要;这样的节目,彰显文化力量,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不随手乱扔垃圾,闯红灯等;积极向周围人宣传讲文明的重要性,提高周围人的文明意识;与社会中不文明的现象作斗争,及时劝说或制止这类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创建文明城市的合理化建议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