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83223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1.尚书酒诰在追述商朝的制度时说:“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这反映出商朝实行A. 王位世袭制 B. 内外服制度C. 封建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商朝的制度”“越在外服”“越在内服”中可以看出,商朝实行的是内服外服制度,故B项正确;王位世袭制从夏朝开始实行,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王位世袭制,故A项排除;C项是指分封制度,排除;D项是从秦朝开始实行,排除。【点睛】“商朝的制度”“越在外服”“越在内服”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维护这种等级关系的纽带是A. 权力 B. 财产 C. 血缘 D. 信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等级制度,故C项正确;权力、财产和信仰都不符合题意,故ABD项排除。3.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一称谓源于A. 内外服制度 B. 古代地名 C. 西周分封 D. 汉初封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因此,“齐鲁之邦”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故C项正确,B项排除;A项是商朝的政治制度,排除;西汉初年没有“鲁国”,故D项排除。4.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室各子详细信息妻(正室)老三(20岁)老二(22岁)妾一(侧室)老大(25岁)妾二(侧室)老四(18岁)A. 老大B. 老二C. 老三D. 老四【答案】B【解析】【详解】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据表格来看,非正妻所生就是庶子,故排除AD;就嫡子而言,老二是嫡长子,而老三是嫡庶子,故排除C,选B。5.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乐舞的规格也有差异。可见,礼乐制度的实质是A. 巩固周王专制独裁的手段 B. 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C. 维系官僚制度的廉洁高效 D. 加强对人民统治的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乐舞的规格也有差异”中可以看出,材料中规定的实质是在维护西周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专制独裁”;官僚制度是秦朝实行的,故C项排除;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故D项错误。【点睛】关键信息是“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乐舞的规格也有差异”。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嬴政统一六国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忽必烈建立元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经过战国时期的激烈角逐,公元前221年秦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故B项正确;西周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不称皇帝,故A项排除;CD项都晚于秦朝,排除。7.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A. 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 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实行严苛的法律制度 D. 地方推行郡县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皇权至高无上是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故A项正确;BCD项都皇权至上的表现,故BCD项排除。8.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大不同之处是A.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 B. 诸侯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C. 以什伍为基层单位 D. 以编户为基层单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故A项正确;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是世袭的,地方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故B项错误;郡县制下实行什伍制度,作为基层行政单位,这与分封制不同,但不是最大的不同,故C项排除;郡县制下实行什伍制度,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故D项错误。9.秦朝中央官制中,“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是A. 丞相B. 治粟内史C. 太尉D. 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秦朝负责监察制度的是御史大夫,故D正确;A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事;B属于九卿负责经济的官职;C负责军事。10.自秦朝开始,中国形成了较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其中,元朝中枢权力体系是A. 三省六部制 B. 二府三司制 C. 一省制 D. 三公九卿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只设中书省,因此元朝中枢权力体系是一省制,故C项正确;A项是隋唐时期设立的,排除;B项是宋朝设立的,排除;D项是秦朝设立的,排除。【点睛】“元朝”是关键时间信息。11.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进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他们入仕的主要途径是A. 军功爵制度 B. 世卿世禄制 C. 察举制 D. 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西汉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故C项正确;军功爵制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世卿世禄制是西周时期确立的,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西汉中期”是关键时间信息。12.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D. 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科举制有助于将地方官员的选拨权利收归于中央,这就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D。A、B、C选项都是科举制的作用,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3.明代在省级最高行政机构专门负责监察的机构是A. 御史台 B. 监察御史 C. “科道” D. 按察使司【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在省级最高行政机构专门负责监察的机构是按察使司,故D项正确;A项是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排除;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属于中央管制,故B项排除;“科道”是中央监察机构,故C项排除。【点睛】“明代”“省级”“监察的机构”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4.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是A. 选官制度 B. 监察制度 C. 谏议制度 D. 法律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是谏议制度,故C项正确;A项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排除;B项是对官员进行监察的制度,排除;古代的法律是臣下必须遵守的,故D项排除。15.汉武帝为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 实行中外朝制C. 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 实行“推恩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推恩令,通过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A项是汉高祖刘邦实行,排除;中外朝制度加强了皇权,故B项排除;编户齐民是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故C项排除。【点睛】“汉武帝为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问题”是关键信息。16.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武将不得担任州郡长官的朝代是A. 西汉 B. 隋朝 C. 宋朝 D. 清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重文轻武”“武将不得担任州郡长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不得由武将掌握,故C项正确;西汉、隋朝和清朝都没有推行武将不得担任州郡长官,故ABD项排除。【点睛】“重文轻武”“武将不得担任州郡长官”是关键信息。17.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州、县三级机构,地方管理层级更加严密,地方权力被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君主专制的膨胀C. 监察制度的弱化 D. 谏议制度的消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两级地方行政机构到三级地方行政机构、从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到地方权力被分化,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中央集权的强化,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体现出专制主义、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的变化,故BCD项排除。18.下列朝代,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 秦 B. 汉 C. 明 D. 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设立丞相制度,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并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因此秦朝至明朝都设立过丞相,故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清朝承袭明制,没有设立丞相,故D项符合题意。19.明朝内阁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这一权力称为A. 票拟 B. 批红 C. 统领六部 D. 封驳审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这一权力称为“票拟”,故A项正确;“批红”是皇帝的权力,故B项排除;明朝废除丞相后,皇帝亲自掌管六部,故C项排除;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具有封驳审议的职责,故D项排除。20.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 宰相制度的废除 B. 军机处的设置C.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D. 内阁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B项正确;废除宰相制度使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故A项排除;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限制了专制主义的加强,故C项排除;内阁的出现使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故D项错误。2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强调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古代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分析题文的“在希腊,这种自然环境成为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见此材料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22.“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城邦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说明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 独立自治 B. 彼此隔绝C. 封闭保守 D. 小国寡民【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小城邦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中可以看出,古希腊城邦的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比较少,这体现出古希腊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出希腊城邦独立自治的特点,故A项错误;各个城邦之间联系密切,并不彼此隔绝,故B项排除;城邦为了自身的生存,对外进行殖民扩张或者是贸易,不能体现封闭保守性,故C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小城邦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23.依据雅典民主,以下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是A. 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 B. 雅典公民克里昂C. 公民克里昂的妻子 D. 贵族布达拉斯的奴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公民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外邦人、奴隶、妇女不享有公民资格,不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项是外邦人,排除;B项是雅典公民,符合题意;C项是妇女,排除;D项是奴隶,排除。24.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最终雅典人决定放弃雅典城,全体公民上船与波斯人决战。做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执政官 D. 民众法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故A项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是负责主持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没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力,故B项排除;执政官主持国家日常事务的领导者,国家大事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故C项排除;民众法庭是日常的司法机构,主要负责对违法犯罪的审判,故D项排除。25.某考古队在雅典公民大会遗址处发掘出如下图所示文物,文物上刻有某些人的名字。对这些文物的分析,正确的是A. 它可作为古代雅典直接民主的证据 B. 这些文物全部出自于梭伦改革时期C. 陶片上有名字的人都要被放逐国外 D. 陶片上刻的不可能是执政官的名字【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在雅典公民大会遗址处发掘出如图所示文物,文物上刻有某些人的名字”,因它是挖掘的文物,是研究古代雅典的第一手史料,可直接作为研究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证据,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测它应该与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措施“陶片放逐法”有关,故B项错误,排除;“陶片放逐法”规定,针对所有的公职人员,包括执政官,并且陶片上的名字超过一定数量才能决定放逐,不是所有陶片上有名字的人都要被放逐,故CD项错误。26.雅典为公民发放工资与津贴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公民生活水平 B. 提高公民的文化修养C. 鼓励公民参政 D. 防止社会秩序的混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时期为了保证所有公民,特别是低等级的贫困公民参加国家政治,对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以激发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27.古代雅典在众多文化领域内都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 希腊人对知识的渴求、探究和思考 B. 公民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C. 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公民地位的提高 D.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民主政治铸就的氛围,使古希腊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故C项正确;A项是古雅典文化辉煌的表现,排除;B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排除;D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地理因素,排除。28.“它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也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权利和发展。它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建立在剥削、压迫非雅典公民的基础上,维护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这主要反映了A. 雅典小国寡民的特征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C. 雅典奴隶社会的性质 D. 雅典公民素质的低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权利和发展”“剥削、压迫非雅典公民”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是有限的,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没有反映出古希腊城邦的特征及其社会性质,故A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雅典公民的素质状况,故D项排除。【点睛】“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权利和发展”“剥削、压迫非雅典公民”是关键信息。29.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A. 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 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C.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 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释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得罗马有律可依,改变了以前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的情况,体现了成文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题中信息体现了这一意义,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C项错误,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十二铜表法的影响。30.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把文明留给了欧洲”指的是罗马把罗马法留给了欧洲,意在强调罗马法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的是希腊而非罗马,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的是雅典而非罗马,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帝国的衰亡也就说明了罗马并未能提供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影响31.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项规定反映了罗马法A. 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B. 注重对私有财产的维护C.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D. 以维护平民利益为目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可知,罗马法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A项是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的特征,故C项排除;罗马法维护贵族利益,故D项错误。32.“罗马金戈铁马彪雄称世,硝烟散去,留下的是一部永恒的法律。”这一句话对罗马法有着至高的评价。其中,代表着罗马法的开端和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法律分别是A. 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B. 十二铜表法、卡拉卡拉敕令C. 阿奎里亚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 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故D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组成部分,故A项排除;卡拉卡拉敕令是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的旨在统一帝国税制,增加国库收入的一项法令,故B项排除;阿奎里亚法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故C项排除。33.“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A. 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B. 罗马人不仅能以武力打天下,更懂以法律统治世界C.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D. 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中可以看出,耶林格强调的是罗马法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高度成熟”;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故BD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34.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的主要内容是A. 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特权,限制王权B. 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限制议会权力C. 制定了定期召开议会决定国家重大事宜的制度D. 确立了议会主权,规定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宪章的主要内容是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特权,限制王权,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议会权力的限制,故B项错误;1265年,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召开大会,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故C项错误;D项是指权利法案,排除。35.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这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史称“光荣革命”。通过“光荣革命”,英国A. 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B. 建立起政党政治C.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 结束了王权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1688年”“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光荣革命”,英国结束了王权专制,故D项正确;A项是1689年权利法案,排除;B项是19世纪中期确立的,排除;C项是18世纪初确立的,排除。36.要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是通过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法律限制了王权,保障了他们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故A项正确;独立宣言是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所发表的声明,美国从英国独立的文件,是美国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故B项排除;人权宣言于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故C项排除;拿破仑法典是第一部资本主义国家民法典于1804年在法国制定,是一部早期的资产阶级民法典,故D项排除。【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是关键信息。37.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其中的“责任内阁”是指A. 内阁实际对国王负责 B. 内阁向议会负责C. 内阁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 内阁责任重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为核心,“责任内阁”是指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向议会负责,故B项正确,AD项错误;内阁是行政机构,故C项错误。38.英国是近代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是A. 内阁制 B. 三权分立制 C. 两党制 D. 代议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近代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是代议制,故D项正确;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故A项排除;三权分立,是西方一种关于国家政权架构和权力资源配置的政治学说,故B项排除;C项是政党制度,排除。39.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尽管1832年议会改革是相当保守的,但这次改革毕竟向着贵族寡头借以垄断国家政治大权的堡垒旧的议会选举制度打响了第一炮。”这是因为1832年议会改革A.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B. 改变了国王把持议会的政治局面C. 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更多席位D. 巩固了贵族阶层在议会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席位分配中获得了更多席位,这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故C项正确;A项是指1688年的“光荣革命”,排除;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故B项错误;材料“这次改革毕竟是向着贵族寡头借以垄断国家政治大权堡垒旧的议会选举制度打响了第一炮”说明D项错误。【点睛】“1832年议会改革”是关键信息。40.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材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经过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 商朝卜辞 B. 孟姜女传说C. 资治通鉴 D. 三国演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卜辞是原始材料,属于直接史料,故A项正确;B项是传说,C项是史书,D项是文学作品,这些都经加工,属于间接史料,故BCD项排除。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2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 图二材料二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重要的国家大事有:选举将军和其他高级公职人员;宣战和媾和;决定一切外交问题,其中包括缔结同盟条约;听取高级公职人员的报告;公布各种决议。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十将军委员会。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示意图(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所示制度起了什么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创新。(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答案】(1)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人民主权,轮番而治。(3)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两党制),代议制(间接)民主。(4)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的政治制度。从中国的古代的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英国的政治制度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根据图表可知,图一是指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二是指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提高效率、加强皇权、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方面来分析出三省六部制的作用。(2)从材料“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中可以概括出古代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3)从“英国政治制度示意图”可以分析出,近代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和代议制民主等新的政治制度。(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特点、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