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7 访李政道博士学案 粤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82878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7 访李政道博士学案 粤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7 访李政道博士学案 粤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7 访李政道博士学案 粤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访李政道博士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斑斓()洗漱()【答案】lnsh二、多音字落混【答案】lullohnhn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答案】缪谬漱嗽煌惶徨精粳旌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神通广大:_【答案】比喻有强大的本领可以自由发挥。2理解辨析(1)斑斓斑驳两者都是形容词。“斑斓”指灿烂多彩。“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其他颜色。(2)年青年轻“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强调年龄正是青年时代。它只适用于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至三十岁左右的人,而不能用于四五十岁及以上的人。它一般不用于比喻。“年轻”指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但它所指的年龄不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可用于二十岁左右至三十岁左右的人,也可以用于四五十岁及以上的人。(3)精确精准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准确”的意思。“精确”指极准确;非常正确;精密而准确。“精准”指非常准确;精确;时间感念中精准、空间位置上的准确。3对点小测判断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按照这位工作人员的说法,这台来自日本的治疗仪可以说是神通广大,什么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全都能治!()(2)在那堤连涧曲之间,随处可见拍照留念、追逐游玩的人群;还有更多的情侣们借此处色彩斑驳的美景留下百年好合之影。()(3)踏着一路的青石板,小巷里可以听见历史悠长的回音,两旁白墙黑瓦,斑斓的石框,台门,沧桑尽在其中。()【答案】(1)赞美很好很强大,含褒义。用在此处合乎语境。(2)(3)常识速览识作者风云岛主闵捷闵捷,新华社记者。1959年应征入伍,历任辽宁师院中文系进修班学员,北海舰队创作室副主任、主任、某艇政委。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岛桅影旅顺人口,中篇小说深海,H潜艇留下涡流海神阿修罗海底,长篇报告文学在倾余的版图上。识背景2001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奖设立100周年纪念日。为此,北京青年报社与发现图形科普杂志社联合推出了大型采访活动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在国家或地区,与大师们面对面访谈。北京青年报每周以3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所有的报道。本文即为这次系列人物专访与诺贝尔大师面对面的节选。本文是记者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对李政道博士作的专访。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这篇访谈录向人们介绍了李博士对中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及其在物理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展现了李博士虚怀若谷的人性魅力和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李博士的谈话,使人们认识到作为科学家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并解答了存在于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的普遍的几个疑问,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使人们对于科学、科学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文脉梳理【答案】人才培养人文与自然获奖原因 文本深读自主探究1李政道所讲的孙悟空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_【答案】故事说明了:我们所了解的科学知识还很少,就像孙悟空对于“七十二般变化”这种本领的认知与拥有一样,真正的科学真理恰似无边的佛法,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所尚未了解的。说理方法是比喻说理法。2结合全文,仔细阅读李政道博士的“答”语,你能体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吗?_【答案】李政道博士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有谦逊、创新、平和、博而专、勤勉、坦然面对功利、为科学献身的素质。3访李政道博士中“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科学的发展还必须要有坚实的根基”中“胆子大”指什么?“根基”又指什么?这句话有何深刻内涵?_【答案】这是李政道博士对记者的提问“如何评价这种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而作的回答。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是当今我们这个时代所极力提倡和追求的。这句话,不仅告诫我们需要有胆量,更需要有“坚实的根基”。这“根基”是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科学勇气,更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去工作,去研究。科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东西,任何蛮干和空想不但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还将有害于科学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4从访李政道博士一文可以看出访谈的提问方式有哪些?在本文中是怎样运用的?_【答案】访谈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要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境进行创造。本文提问方式主要有:(1)激发兴趣的提问:开头“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2)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毛泽东主席向李政道博士提问“对称为什么重要?”时,采用的就属于推问的方式:“对称为什么重要?对称就是平衡。平衡就是静止。静止不重要,动才是重要的。”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本文在采访李政道博士关于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后转到1974年5月新华社发的新闻稿上,让李政道博士回忆一下当时的交谈情况,调动其情绪。合作探究5李政道在采访中说:“辉煌是我的心里感觉,得奖时我很高兴,但得奖是几天的事情,以后又要如常工作。工作对我来说跟呼吸一样,做基础科学是我一生的工作,它与我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能从李政道这种工作观和荣誉观中学到些什么?_【答案】(示例一)可以享受荣誉,感受成功的喜悦,但不可沉溺其中。正如李政道所言,得奖只是几天的事,生活还要继续,我们不能被一时的荣耀冲昏头脑,陶醉于过去的辉煌之中。真正的强者,荣誉只是点缀,我们要追求的,是强大自身、探索世界的过程,而非结果。(示例二)把工作视为本能。什么才叫热爱工作,李政道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做出了诠释:工作对我来说跟呼吸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将工作变成个人的本能,无时无刻不想着去工作,不计较时长,不计较报酬,不抱怨辛苦,还有什么工作能难得倒我们吗?一如我们学习,将学习变成如吃饭、睡觉、喝水一般,基本却又必不可少的事情,又何愁不能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对话描写这篇访谈录向我们介绍了李博士对中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及其在物理学领域的突出成就。通过作者与李博士的对话描写,我们看到了作者提问的艺术性推动了访谈的不断深入,体会到了李博士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和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李博士的回答,让我们认识到作为科学家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使我们对于科学、科学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要把人物写具体、写活,就得让人物说话,即对人物语言进行细致的描写。人们常说,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正是人物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心灵表述,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透露,它最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等。所以,语言描写就成为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2写法指导(1)语言描写要注意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等,要有个性特点,避免“千人一腔,众口一词”。(2)要选择与话题有关的语言来写。写语言不是有话必写,而是要选择与中心话题紧密相关的内容来写,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来写。(3)要写清楚人物到底是怎样说的,即写好“提示语”。人说话时脸上会出现相应的表情,身体各部位还会出现相应的动作。写人物语言时,如果能适当地写点神态、语气、语调、手势、眼神、动作,人物所说的话就会更逼真、更传神,人物的特点就会更鲜明。3迁移运用请写一段吃饭时和妈妈的对话。200字左右。_【写作示例】吃饭时,我和老妈一边吃一边说话,不经意间聊到了她的童年。我:妈妈,您小时候都吃什么?妈:我们那时没有你们现在吃得好,都是吃你外婆在食堂蒸的饭。菜呢?不是拌豆腐,就是蒸茄子,里面一点油都没有,那菜太难吃了。我又挑食,所以每天都是茶泡饭,再加上你外婆自己做的泡菜。我:那你们那时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妈:我们家过年的时候才煮一些肉,也就几块。来客人也买点羊肉,我们只能喝上几口汤,那是最好吃的了。你太姥姥早上喜欢吃豆腐脑,她年纪大了,不方便,我们早上去帮她买豆腐脑,我们还偷吃了几次,还好没有被发现。今天,饭吃得好快。我现在这么幸福,吃得比那时好,而且每天都有肉吃,为什么成绩却没有妈妈那时好呢!我要好好学习,不让爸妈失望。 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李政道的机遇因为不愿在日寇刺刀下读书,15岁的李政道开始了在大后方的流浪学习。在浙江大学的时候,束星北、王淦昌给了他物理知识最初的启蒙。到西南联大以后,才读大二的他被选入当时的国民政府选派的数理化九人小组,去美国学习制造原子弹,而另外一个与他同去的物理学者是当时已任助教的朱光亚。李政道常说:“如果没有西南联大叶企孙、吴大猷老师的推荐,给我赴美深造的机会,我个人的成长将是另一番景象。”正是这个难得的机会,改变了李政道的一生。【应用角度】“机遇”“心愿”“胸怀”等。2精彩应用努力是船,机遇是风,待到风起时,努力着必将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正如我们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自15岁开始在各地流浪学习,醉心于色彩斑斓的物理世界,努力让他在西南联大崭露头角;而此时,国民政府选派九人小组赴美国学习制造原子弹则是助其扬帆的东风。他争取到了联大仅有的两个名额,并以此为契机,在物理的海洋里尽情徜徉,最终在31岁时,成为最年轻的摘取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的科学家。 佳作领悟导读:从古老的传统文献中寻求灵感,并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验,屠呦呦用她特有的中西合璧借肘后备急方和个人智慧实现了对整个世界的改变。“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屠呦呦,这位中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又是怎样的一位科学家呢?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就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0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2004年,泰国玛希敦奖将5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亮点1学语言人物传记也要具有文学性,本文开篇引用诗经名句,结尾写青蒿外表平凡却内蕴魔力,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喻指屠呦呦的平凡而伟大,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2学角度人物传记贵在真实,形象塑造追求立体、丰满。本文在选材时除了选取科研中的一些挫折来展现人物正面形象之外,还选了一些别人的非议质疑,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美化嫌疑,更易被人接受。训练落实提升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混沌(dn)洗漱(s)食不果(gu)腹 察(ch)言观色B模(m)样 庇(p) 佑无耻谰 ( ln )言 返璞(p)归真C纰缪(mi) 对称(chn)桀(ji)骜不驯 涣(hun)然冰释D华裔(y) 模拟(n)勠(chu)力同心 力挽狂澜( ln)CA项,漱应读sh;B项,庇应读b;D项,勠应读l。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惊蛰班斓文过饰非按图索骥B睿智炮制丰功伟绩真知灼见C城隍慰藉饶有趣味日簿西山D辩士斡旋挺而走险强弩之末BA项,“班”应为“斑”。C项,“簿”应为“薄”。D项,“挺”应为“铤”。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青海国际会展中心内,两位朝鲜妇女正在整理着厅内的地毯,颜色艳丽的朝鲜服装和做工精致的手工地毯交相辉映,顿时成为独树一帜的“风景”。尽管经历了经济增长放缓、股市暴跌和反腐风暴,中国去年仍有新晋亿万富豪90名,绝对是令人咋舌的增长速度。按理说,控烟持续了这么多年,应该是措施越来越严厉才对,如此修改,就是一种倒退,最后甚至可能导致禁烟工作功亏一篑。王阳明的弟子中官居高位者不计其数,入阁拜相者不乏其人,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者更是如过江之鲫。在董辰的眼里,收藏和茶道一样,是一种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中的妙处只有真正热爱的人才能体会。17秒可以干什么?“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ABC DC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此处应用“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格调。令人咋舌:形容令人吃惊或害怕而说不出话。符合语境。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此处应用“前功尽弃”,指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过江之鲫:形容多而纷乱,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此处用错对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指的是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符合语境。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符合语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历史类小说的创作,必须从真实的历史为出发点,不能没有限度地随意篡改,甚至胡编乱造。要为观众,尤其未成年观众负责。B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主张,应通过提高待遇,让农村教师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大幅度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已是紧迫而刻不容缓。C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D在城镇化过程中务必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切实把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DA项,句式杂糅,可把“从”改为“以”。B项,“紧迫”与“刻不容缓”语义重复,造成成分累赘,应删其一。C项,“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句式杂糅。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微信最开始是一个社交软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平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到了微信4.0,腾讯开始了向平台化方向发展的战略部署,_,_,_。_,_,_。让沟通更加轻快便捷。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提供更多附加服务构建一个集邮件、短信、SNS、即时通讯等应用于一身的个性化立体式通讯服务平台微信将加速社交、游戏、电子商务等更多领域的第三方优质应用从PC端向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平移和整合不断将其他应用引入微信开放平台为用户带来更多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ABC DB观察所给的六句话可知,都是在讲微信平台,与横线前的内容关系密切,应紧承开头,放在最前面,从语意上看紧承,与关系密切,且先有“平移和整合”后有“构建”“立体式通讯服务平台”,所以在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