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 第一、二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8272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生物 第一、二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中生物 第一、二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中生物 第一、二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二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 )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C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B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C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D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3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高茎和水稻矮茎 B桃树的红花和绿叶C克隆羊的黑毛和白毛 D眼大和眼角上翘4下列对等位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豌豆矮茎的两个基因B豌豆的一个黄色粒基因和一个皱粒基因C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5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 )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鉴别一只黑山羊是否为纯合子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不断提高小水稻品种的纯合度A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自交、测交、杂交、自交C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测交、杂交、杂交、自交6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杂合子B隐性性状是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测交可用来检测杂种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7让Aa的植株自花授粉,在所结的30粒种子中,表现A性状的有13粒,表现a性状的有17粒。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配子的形成不正常B获得的种子太少C部分 Aa 的种子未表现出 A 的性状D这一比例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8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的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R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9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D从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10下列一定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A形态、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C在减数分裂中能配对的染色体 D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11下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对这一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此时有两个四分体,两对同源染色体C1号染色体与2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D此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染色体的组合一定是1与3号、2与4号12下图中表示某动物有性生殖时细胞连续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b、c分别表示某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物质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过程中B处于和时期的细胞分别为精(卵)原细胞和次级精(卵)母细胞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发生在时期D图中b表示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相对数量的变化,c表示细胞内染色单体相对数量的变化13在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全部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全部等位基因的分离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和着丝点分裂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A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B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C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15在XY型性别决定生物的以下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体细胞16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而且细胞质也是均分的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17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杂交试验,所用材料是()A肺炎双球菌 B豌豆C果蝇 D噬菌体18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与白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控制深红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不能表达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19下列有关“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B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和“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假说内容基本相同C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没有演绎推理的过程20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D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21最能体现遗传因子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1显隐性之比为1:0BF2显隐性之比为3:1CF2的遗传因子组成之比为1:2:1D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22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眼色基因为E、e,翅长基因为F、f。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EeXFXf、EeXFY BFfXEXe、FfXEYCEeFf、EeFf DEEFf、EeFF23人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对夫妇中妻子仅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丈夫表现型正常,他们生下一个仅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9/16 B3/8 C3/16 D5/824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AXDXDXDY BXDXDXdYCXDXdXdY DXdXdXDY25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50分)26(12分)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杂交组合F1表现型交配组合F1表现型A:30对亲本红花红花36红花1白花D:绿茎紫茎绿茎紫茎11B:30对亲本红花白花5红花1白花E:紫茎自交全为紫茎C:30对亲本白花白花全为白花F:绿茎自交由于虫害,植株死亡(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组。(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判断依据是_组。27(18分)现有黄(Y)绿(y)和圆(R)皱(r)两种相对性状的纯合豌豆若干,利用上述材料模拟了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F1的性状应为_,说明_和_为显性性状。(2)F2的性状有_种,其分离比为_。(3)某小组计算出本组的F2中亲本性状比例为3/8,请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_和_。(4)F2中与F1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_,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28(12分)下面是某雄性哺乳动物某器官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回答问题:(1)根据题干和图像,推测该器官为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填字母),B和D中分别含有_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_(填字母)。(2)C细胞的名称是_。(3)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细胞图像有_(填字母)。29(8分)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相关基因用H/h表示)。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III-2和III-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非血友病儿子(IV-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血友病应为X染色体_性(显/隐)遗传病。(2)II-5的基因型为_,III-3的基因型为_。(3)若IV-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二单元训卷生 物(一)答 案1. 【答案】C【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说明雌蕊已经成熟,此时已经完成了自花传粉,A错误;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不能阻止其自花传粉,B错误;花蕾期,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可以防止自花传粉,C正确;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可以防止异花传粉,D错误。2. 【答案】C【解析】花蕊发育成熟,花粉和卵细胞才有受精能力,因此研究豌豆花的构造同时,也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A错误;豌豆花是自花闭花授粉,开花时已经完成授粉,此时进行去雄和授粉,无法实现亲本的杂交,B错误;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保证了亲本在自然条件下是纯种,有利于对杂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遗传定律,C正确;孟德尔对纯合体的判断是根据C项所述原理进行推理判断,D错误。3. 【答案】C【解析】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水稻的高茎和矮茎分别是相对性状,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不是同一生物的性状,不能称为相对性状,A错误;桃树的红花和绿叶不是同种性状而是两种性状,故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克隆羊的黑毛和白毛是毛的颜色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眼大和眼角上翘是两种性状,不属于同种性状也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4. 【答案】C【解析】控制豌豆矮茎的两个基因是相同基因,A错误;豌豆的一个黄色粒基因和一个皱粒基因是非等位基因,B错误;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正确;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错误。5. 【答案】B【解析】由于小麦是植物,所以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黑山羊是动物,鉴别一只黑山羊是否为纯合子,可以采用测交法,如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则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适宜用杂交的方法,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B正确。6. 【答案】B【解析】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其中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A正确;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因此隐性性状是指在子一代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B错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就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C正确;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F1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其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与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相同,因此测交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D正确。7. 【答案】B【解析】让Aa的植株自花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表现出A性状:表现出a性状=3:1,且该结果应是在统计一定数量的后代后得出的。本题只涉及一棵植株,统计的种子数量太少,可能偏离该分离比例,而不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不正常,A错误、B正确;Aa种子应都表现出A的性状,C错误;一棵植株统计的结果可能偏离基因分离定律的分离比,但仍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8. 【答案】B【解析】在观察了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A正确;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B错误;为了验证基因分离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正确;根据假说进行推理R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这个过程属于演绎推理,D正确。9. 【答案】B【解析】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A错误;乙同学分别从如图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模拟了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1/2=1/4,C错误;从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33=9种,D错误。10. 【答案】C【解析】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A错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在减数分裂中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D错误。11. 【答案】D【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该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有四分体2个分别是1和2、3和4,B正确;该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即1和2、3和4,C正确;此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组合为 13、24或 14、23,D错误。12. 【答案】C【解析】图示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量变化规律,其中a的数量由2N4N2NN,应为DNA;b的数量由2N2NNN,应为染色体;c的数量由04N2N0,应为染色单体。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数=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精(卵)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可表示初级精(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可表示次级精(卵)母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数=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可表示精细胞。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处于和时期的细胞分别为精(卵)原细胞和次级精(卵)母细胞,B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图中的所代表的时期,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表示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相对数量的变化,c表示细胞内染色单体相对数量的变化,D正确。13. 【答案】C【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A正确;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全部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进行自由组合,C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全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D正确。14. 【答案】B【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即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综上所述,B正确。15. 【答案】A【解析】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一定有Y染色体,A正确;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即X和Y染色体分离,导致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可能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即精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B、C错误;在XY型性别决定生物的雄性的体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雌性生物的体细胞中一定不含Y染色体,D错误。16. 【答案】A【解析】精子和卵细胞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两者的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A正确;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但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B错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有场所、细胞质分裂方式、是否需要变形、生殖细胞数目等,C错误;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因此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25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D错误。17. 【答案】C【解析】摩尔根通过果蝇的红眼与白眼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18. 【答案】D【解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图示中的控制朱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错误;控制深红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基因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才会选择性表达,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不一定都不能表达,C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19. 【答案】B【解析】“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即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A错误;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和“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假说内容基本相同,B正确;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20. 【答案】D【解析】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摩尔根等人利用果蝇的实验首次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C正确。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D错误。21. 【答案】D【解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杂种F1与隐性类型测交,后代出现两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个体,证明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比例为1:1,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22. 【答案】B【解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在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在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长的基因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并且根据3:1的分离比,说明双亲中控制翅长的基因都是杂合子,即Ff;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说明红眼、白眼在雌性中的概率不同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根据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说明亲本的雌果蝇是杂合子,即XEXe,子代的雌果蝇都是红眼,说明亲本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EY,B正确。23. 【答案】B【解析】设控制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为B,控制苯丙酮尿症的基因为a,妻子仅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其基因型为A XBX 。丈夫表现型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 XbY。他们生下一个仅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aa XbY,男孩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则妻子的基因型应为AaXBXb,丈夫的基因型应为AaXbY,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3/4)(1/2)=3/8,B正确。24. 【答案】D【解析】因为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不存在XDXD的个体,A错误;因为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不存在XDXD的个体,B错误;XDXdXdYXDXd、XdXd、XDY、XdY,杂交子代既有雄鱼,也有雌鱼,C错误;XdXdXDYXdY,杂交子代只有雄鱼,D正确。25. 【答案】D【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男子基因型为XhY,其妻子基因型为XHXh,则他们的后代基因型为XHXh、XhXh、XHY、XhY,因此他们的儿子和女儿都是一半正常、一半患病,综上所述,D正确。26. 【答案】(1)白色 A(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2:1 (4)紫茎 D和E【解析】(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A:30对红花亲本杂交,F1中红花:白花=6:1,说明花色隐性性状为白色。(2)B:30对红花白花,F1中红花:白花=5:1,说明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或Aa两种,因此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红花植株(AA)白花全部为红花,红花植株(Aa)白花红花:白花=1:1;由B组30对红花白花F1中红花:白花=5:1,可以判定亲本红花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2:1。(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紫茎,判断依据的是D组和E组。27. 【答案】(1)黄色圆粒 黄色 圆粒 (2)4 9:3:3:1 (3)YYrr yyRR (4)916 14 【解析】 (1)依题意可知:利用具有黄(Y)绿(y)和圆(R)皱(r)两种相对性状的纯合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Rr,性状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 (2)F2的性状有4种,其分离比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3)某小组计算出本组的F2中亲本性状比例为3/8,说明亲本的表现型为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进而推知其基因型为YYrr和yyRR。(4)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F2中与F1表现型(黄色圆粒)相同的概率为9/16,与F1基因型(YyRr)相同的概率为1/2Yy1/2Rr1/4。 28. 【答案】(1)睾丸 A、D、E、F 0、2 F (2)次级精母细胞 (3)B、C、D、E【解析】(1)根据题干和图像,该器官内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则该器官为睾丸。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D、E、F。B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A图为有丝分裂后期,C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F图为有丝分裂中期。(2)C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3)B、C、D、E属于减数分裂图像。29. 【答案】(1)隐 (2)XHXh XHXh或XHXH (3)1/4 【解析】(1)II-2和II-3正常,生的儿子III-2患病,符合“无中生有”,故为隐性遗传病。(2)据图分析,II-5基因型是XHXh,III-3的基因型为XHXH或XHXh。(3)III-2基因型是XhY,III-3基因型是XHXH占1/2,XHXh占1/2,IV-1是正常女性,则其基因型为XHXh,其与正常男子XHY婚配,子代患血友病(XhY)的概率是1/21/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