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7966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作业1下图是13世纪和现代亚热带北界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推测()A13世纪比现代暖B13世纪比现代冷C13世纪的南京位于温带地区D13世纪的郑州位于亚热带地区【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图示亚热带北界13世纪较现代位置偏北,说明13世纪比现代温暖。图示13世纪的郑州位于温带地区,南京位于亚热带地区。【答案】A2015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为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辐射的方向),完成23题。2中,能表示温室效应过程的是()A BC D3CO2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下列会导致CO2浓度上升的是()A利用太阳能、风能B植树造林,增加植被C采用节能技术D大量使用矿物能源23.【解析】本题组考查气候变暖的原理、原因。第2题,温室效应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以逆辐射的形式偿还、保存热量的现象。图中表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第3题,CO2浓度上升,主要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毁林有关。植树造林、利用新能源、采用节能技术,均会降低CO2浓度。【答案】2.C3.D读图,回答45题。4与由a到b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A地震频发B华北旱情加重C地中海海面缩小D斯里兰卡国土面积扩大5人类应对上述变化的正确思路是()A推行低碳生产消费B改变大气环流C改变太阳辐射状况 D淘汰化石燃料45.【解析】本题组通过景观图的变化考查气候变化及其解决措施。图示由a到b,植被景观向较高纬方向偏移,说明气候变暖。第4题,气候变暖,使我国华北地区旱情加重,海洋面积增大,陆地面积减少。气候变暖与地震无关。第5题,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原因,因此应针对人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推行低碳消费。淘汰化石燃料不现实,目前只能是减少其使用量,提高其利用率。【答案】4.B5.A读表,回答68题。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年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00.000 852.2501023 40015 0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0.000 290.000 310.2512027066.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A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解析】从表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其“贡献”最大。【答案】D7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C使太阳活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解析】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其实质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了,究其原因是大气的逆辐射增强。【答案】D8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合理措施是()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解析】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很大,今后可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B下图是某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911题。9M点的值可能是()A0.4B0.8C1.2D1.6【解析】从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来看,M外的等值线小于1.5,且该处为大兴安岭山脉,海拔较高,蒸发量较小,故M处的数值在0.51.0之间。【答案】B10导致图中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热量C降水 D土壤【解析】两地分别在长白山的东西两侧,其中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从而导致降水存在差异。【答案】C11N地年干燥度等值线圈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N地()A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B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C光照大于同纬度地区D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解析】N地位于大兴安岭山脉,海拔相对周边地区较高,蒸发量相对较小,干燥度也比周边小,使得等值线向南凸。【答案】A读下图,回答1213题。注:圆形大小表示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大小。1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D造成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的原因相同【解析】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且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30%左右,城市人口比重较低。美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俄罗斯的重化工业规模大,能源消耗多。日本的经济规模总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答案】C13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A BC D【解析】近地面大气吸收热量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汽。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的效率提高,同样的地面辐射使得大气的温度提高,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增强。【答案】D14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材料二喜马拉雅地区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约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1)漫长的地质时期,气候总体状况表现为冰川广布的_期和相对温暖的_期的交替。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_中。(2)造成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快速后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冰川快速融化,对喜马拉雅山地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_,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哪些影响?(至少列举2条)(4)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以及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危害、原因和对策。第(1)题,冰期时,气候寒冷,冰川广布;间冰期时,气候温暖。图中的虚线是冰期与间冰期的温度界限,高于此线气候温暖,为间冰期,低于此线气候寒冷,为冰期。明确了这些知识,据图回答即可。第(2)题,冰川退缩的原因在于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碳排放和毁林。第(3)题,山区冰川融化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沿海地区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进而造成沿海低地被淹没,影响沿海设施功能、陆地排污受阻、土地盐碱化、风暴潮加剧、海岸线遭侵蚀等现象。第(4)题,此现象是气候变暖造成的,因此所采取的措施应针对变暖的原因分析。【答案】(1)冰间冰间冰期(2)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另一方面是因为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3)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任答2点)(4)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任答1点)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材料二下图为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表示下表中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将数字填在相应位置。沿海低地被淹没燃烧矿物燃料毁林极地冰川融化A_,B._,C._,D._。(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这将会对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我们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第(1)题,注意前后因果关系自左向右为。第(2)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第(3)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要标本兼治,一方面要预防海平面上升(优化能源结构,推广节能技术,减少碳的排放,植树造林等),另一方面要应对海平面上升(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洪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道以防内涝)。【答案】(1)(2)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等。(任答2点)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修建防洪大堤;疏浚河道防止内涝等。(任答2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