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5 科普文章阅读(教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7881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5 科普文章阅读(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5 科普文章阅读(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5 科普文章阅读(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5 科普文章阅读1.从材料选择上看,科普文章兼顾中外作品,如福建卷的说不尽的萤火虫(摘编自新华文摘)、广东卷的文章选自英国作家乔纳森西尔弗顿的种子的故事,内容涉及动物、植物、地理等各方面。2从考查内容来看,注重对“筛选并整合信息”“文本基本特征”“语言特色”“个性化问题解读”等的考查。3从考查趋势来看,新课标全国卷已经多年没有考查科普文章 ,而其他省市的试卷偶有涉及,随着使用全国卷省市的增多,科普文章阅读考查的趋势将会增大。 一、关于科普文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科普文章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文章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大多选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二、科学小品的特征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特点如下: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生动性需要: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3内容的通俗性科学小品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三、科普文章的阅读要求与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性更浓,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首先,科学小品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其次,科学小品要借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例如: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运用拟人的手法使科学小品富有情趣;把科学知识编织成为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这也是使科学小品产生趣味性的一种表现手法。科普文章的阅读要领:抓被说明的主要事物;抓主要事物的特征;抓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抓科普文章的文学手法。四、科普文的语言由于展现的科学内容需要客观性和科学性,科普文章的语言必须严谨准确。比如在用词、造句方面要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而且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也必须准确无误,毫无歧义。另外,科普文章的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它的语言除了准确严谨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科学知识。这种特点可以体现在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等方面。围绕科普文章语言、特点的考查,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凡是考查科普文章阅读,很少有不涉及科普文章语言这个高频考点的。五、科普文的手法和标题艺术科普文章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有时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们乐于接受所介绍的科普知识,科普文章的作者还经常在标题的拟定上下功夫。有一个新颖、吸引人的标题,自然会让人们眼前一亮。所以科普文章的标题的新颖程度、感染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篇文章被人们的接受程度。因此,针对科普文章的标题进行设题,就成了高考中常见的考查内容。由于科普文章在不同程度上使用文学的笔法和手段,写作手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不必墨守成规地恪守说明文的写法,如说明文的写作强调客观性,尽量排除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而科普文则不必受此拘束。它不仅可以加入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还可以运用文学的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甚至还可以虚构故事情节,使作品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科普文的整体布局一般有漫话式、设问式、穿插式、拟人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疑问等方法。【方法技巧】一、抓特征,理顺序抓特征,阅读科普说明文,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功用、制作方法、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阅读时可从语句、语段中找出事物的特征,也可逐层概括归纳,然后提炼出事物的特征。理顺序,就是理清说明顺序,理清文章脉络。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分析说明顺序时要注意从文中读出语言标志:时间顺序往往有时间名词作标志;空间顺序有空间方位名词作标志;逻辑顺序,可以从概括各段落段意入手,来理清文章脉络。二、找方法,品语言找方法,即寻找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等。此外,为了增加形象性和生动性,科普说明文还常用拟人、讲故事等方法。我们首先要弄清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然后在阅读时将它们梳理出来,再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其作用。品语言,即品味说明语言。首先,要品味语言的准确周密。科普说明文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重任,要准确无误地传播知识,就必须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否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阅读时要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意的准确性,一般要从它所表示的程度(轻与重)、范围(广与狭)、语气(推测与估计)、数量(多与少)、方位(远与近)等方面着手分析。其次,品味语言的生动、有趣。如运用比喻、拟人、讲故事等方法进行说明,生动形象、风趣活泼、耐人寻味。三、感文本,悟内涵感,即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秀的科普作品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时,要重视科学精神的熏陶,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高频考点一、把握文本特征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李开乐说,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温度,预报中是不会出现的,那些“创历史新高”的新纪录,都是实际气温;预报的数字,也不会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因为,“天气预报从来都不是一道纯粹的数学题”。这也是气温预报常常比实际温度低的原因之一。只要温度上了35 ,一律称之为高温天气。天气预报上了35 ,需由首席预报员签发。不过,在高温预警信号界定中,40 仍是有重要意义的。红色高温预警信号高温中的最高级别是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 以上。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以今年8月18日发布的黄色预警举例说明,在发布预警的同时都必须附有防御指南,包括提醒有关部门防范电力设备因负载过大引发火灾,建议高温作业人员采取防护措施等等。因此,预报40 以上高温,与其他极端危害天气的预报一样,仍然是需要与工作人员责任、考核相挂钩的。对于40 以上高温天气的预报并不是一律倾向于保守与压低。有些地方鼓励把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预报严重些,以给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留有余地,有些地方则会倾向考虑预防的成本与扰民的风险,鼓励保守预报,这些都会呈现在气象系统的考核机制中。除了考核的压力,气象系统还时常陷入弱势境地。根据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一致标准,百叶箱所在的气象站的空旷度须精确到其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障碍物高度的810倍。比如,如果气象站周围有栋5米高的楼房,那气象站与它之间要留够4050米的间隔。但是,随着城市迅速扩张与土地开发商用,许多地方的气象站被迫频频搬迁。上海的一个气象站最多迁了6次;广东省目前有86个气象站,因探测环境受破坏而被迫迁移的多达54个世界气象组织对中国气象站频频搬迁表达过不满,他们认为这将降低中国当地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从而影响全球气象数据交换系统的正常运转。1文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普文的科学性?请举例说明。【答案】引用了气象界权威人士的话。例如引用高级工程师李开乐的话,对天气预报的有关情况进行说明,增加了可信度。数据真实准确。例如“广东省目前有86个气象站,因探测环境受破坏而被迫迁移的多达54个”,所举数据精确,揭示了气象站被迫搬迁的困窘。所举的事例可靠。例如“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以今年8月18日发布的黄色预警举例说明”,播报有明确的时间和内容,增强了真实性、可信度。客观性。例如世界气象组织对中国气象站频频搬迁表达过不满,客观地点出了气象站频频搬迁的危害。高频考点二、分析表现手法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近年来,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2011年10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笼罩,早晨能见度更是降到仅有200米左右;2011年11月5日,西班牙阿贝赛报的文章指出,“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称号”;2011年11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在微博中以“广州雾都”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找到四万余条的搜索结果。中国近五十多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表明,大部分地区雾日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实际上都是霾天增多。霾会造成“雾蒙蒙”之感,是因为它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家族称为总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受到如此重视不仅仅因为它是灰霾的元凶,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据调研,PM2.5超标后,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1%6%或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毫无疑义,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包括华北、黄淮、江淮、江南、江汉、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这些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日变化都呈现出增加趋势,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恐怕也很难发生改变。(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2文段多处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分析这种方法的作用。【答案】如节选部分第三段,分别以“10微克/立方米”“1%6%或7%”和“5%”这些数据,说明了PM2.5超标后的浓度与心血管系统、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关,使人们对PM2.5危害人体健康有科学认识。列数据使说明准确具体,富有说服力。高频考点三、赏析语言特色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祝蜣螂南行黎先耀蜣螂者,俗称屎壳郎也。现在居然为这种被人们讨厌的“逐臭之夫”祝福,未免使人发笑。可是,让屎壳郎照镜子臭美,开先河者,是被人称为昆虫诗人的法国科普作家法布尔。他的名著昆虫记赞颂蜣螂,称它们为“清道工”,因为蜣螂逐臭,就是为我们除污:蜣螂扁阔的头前,一排钉耙似的硬角,用来掘割粪土。它带锯齿的前腿像是扫帚,用来收集粪土,把粪土放在长着尖爪的后腿间,搓转成丸,然后推回地下巢穴,储作食物。蜣螂推着比它们身体大得多的粪球前进,从不避陡坡险沟,常常快推到坡顶,又连球一齐滚下来,一只蜣螂推不动,就两只合作,一前一后,齐心协力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此,有一种蜣螂,生物学家给它取名为希腊神话中罚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我国民间也称蜣螂为“推车客”。据说古代埃及人认为蜣螂搓推粪球,有如运转天上的星球,所以称它为“神圣的甲虫”。古代也有说蜣螂坏话的,如希腊的伊索就写过一篇叫“蚂蚁与屎壳郎”的寓言,把蜣螂讥讽为不爱劳动的乞食者,但那是“不实之词”。我国古代药书中记载,蜣螂,甚至蜣螂转丸,都能入药,可治不少内外科的疾病。所以,屎壳郎确非害人虫,不能顾名掩鼻。我们现在要为蜣螂祝福,是因为今年我国长江流域的一种“神农蜣螂”,应澳大利亚有关科研机构的“邀请”,离别故土,远渡重洋,到澳大利亚东南部湿热地区去安家落户。澳大利亚现在有几千万头牛,每天排出的牛粪,要覆盖约4 000平方千米的草场;牛粪还滋生蝇类,更是害上加害。从中国请去的蜣螂的任务,就是去帮助清扫那里广阔的大牧场。澳大利亚难道没有蜣螂?有是有的,但是本地的蜣螂只爱吃袋鼠粪,牛粪不合它们的胃口,它们不愿问津。这就像牛虻爱吮牛血,狗蝇只叮狗身一样,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生活的本能。澳大利亚为什么没有以牛粪做食料的蜣螂?这有地质历史和生物进化两方面的原因。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印度洋之间。可是在古老的地质年代,它是与其他大陆相连的。到了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由于地壳运动和大陆漂移,澳大利亚才与亚洲大陆分离,后来又与南极洲分开。那时候,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还处于哺乳动物的早期阶段,才出现一些原始的兽类。由于长期地理隔离,动物种类又单一,澳大利亚一方面成了鸭嘴兽和袋鼠等一些原始哺乳动物的乐园,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哺乳动物在当地环境中继续向前进化。现在澳大利亚陆地生活的一些有胎盘类动物,如马、牛、羊、猫、犬、豕,甚至鼠类,都是十八九世纪人类从欧、亚等其他大陆带去的。牛是带去了,但清除牛粪的蜣螂却没有带去。因此,澳大利亚现在缺乏以牛粪做食料的蜣螂。达尔文等人曾举出“猫田鼠野蜂三叶草牛”食物链的有名例子,揭示了当时英国畜猫有利于养牛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样的道理,澳大利亚引进我国产牛地区的蜣螂,如果繁殖成功,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将是有益的。我国的牧民中有句谚语,“鹰眼、鹿腿、屎壳郎的鼻子”,用来称赞草原上有些动物的某种器官特别灵敏。蜣螂的嗅觉确实非常敏锐,无论哪里有了人畜粪,它们不怕关山阻挡,很快就会闻风而至。中澳相距万里,又远隔重洋,蜣螂的鼻子虽灵,想过去也只好望洋而叹。现在,中澳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天涯咫尺,地理隔绝的鸿沟已经消失。今天,在澳洲袋鼠出没、牛羊遍野的美丽富饶的草原上,从我国引进的油亮壮实的黑甲虫们,正在那里勤奋地打扫牧场哩。让我们祝蜣螂们成功吧!(选自莼鲈之思,有删改)3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加以说明。【答案】本文语言生动,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生动地说明对象的特征。“蜣螂扁阔的头前,一排钉耙似的硬角,用来掘割粪土”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硬角的形状和功用。“正在那里勤奋地打扫牧场哩”以拟人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关于蜣螂的想象。“鹰眼、鹿腿、屎壳郎的鼻子”则引用谚语介绍说明了蜣螂拥有灵敏的嗅觉。【解析】本文语言比较生动,这和作者使用的表达技巧密不可分,作答时注意分析文章使用的表达技巧,结合例子将其效果表述出来即可。高频考点四、把握观点与材料的关系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据参考消息报道,由于扩招严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但我国研究生教育仍存在科研能力差,“产学研”链条断裂,缺乏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导师”等问题,致使部分研究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据新华网报道,目前高校或研究院的硕士生导师,是以教授和研究员为主体,大多从事的是理论研究,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给予的帮助有限,更无法提供训练平台。研究生在实际培养中,过分强调理论研究水平,出校门时空有一套见解却毫无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结果是,虽然培养了大量人才,却无法适应就业市场需要,高校和企业都消化不了,只能“贬值”。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如今中小企业是主要的就业岗位提供者,但对研究生的吸引力有限。一方面,产业结构影响了企业用人方向;另一方面,较小的发展空间和不规范的用工标准,也让研究生顾虑颇多。辽宁省人社厅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辽宁省职业供求数据表明,由于该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熟练工要求较多,企业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需求量只是高职生的21%。由此可见,想要转变硕士生“产能过剩”的现状,要从高校、个人和市场三方面入手。高校转变培养观念,以“社会可用的高水平人才”为培养标准;硕士生在加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求职心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会从根本上缓解高水平人才的就业压力。4在这段调查报告中,作者是怎样得出“要转变硕士生产能过剩的现状,要从高校、个人和市场三方面入手”的?请简要分析。【答案】作者为了证明这一观点,先引用了参考消息的材料,说明当前的教学情况是研究生的能力没有很大提升;再引用新华网的报道,分析了研究生贬值的原因;最后以辽宁省人社厅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辽宁省职业供求数据表明,企业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需求量相对较低。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观点。高频考点五、探究标题意蕴例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地图的魔术美克莱摩根我一向喜爱地图爱它们美丽、实用、引人遐思;有了地图,我们自以为可以仿制世界,自命对世界了如指掌。我们人类需要有安身立足之所,需要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我们在地球上的地址,而地图恰好把这些需要表露无遗。地图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世界的东西,不过有关我们人类的就说得更多。从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代起,饱学之士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但是我们一般人却时常把这忘得一干二净。教会更加深了这个误解。地球是扁平的,像地图一样。它还有边好让人从这里跌下来。在一些早期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地球是由大象的背托着的。古人觉得世界必须立于坚实的基础上,这种感觉直到近代还有。地图是最早的文字,比书还要古老。我敢说,人类彼此的沟通,最早写下来的就是地图,可能在100万年前,时间是一个晴朗的黄昏,地点是东非的大峡谷,我们的远祖在漫长的演化中,停下来休息一会。在湖底的泥泞上,他们用一根棒画了几条线,来代表这个湖,来代表一条河、一个大森林以及林外若干可以狩猎的好地方。然后指着地图说:“这里,小伙子。我们目前在这里,希望明天可到那个地方。”我们把这些线条当作魔术,你说多有意义。我们就这样用一幅画来表示世界。这个新玩意儿叫作“地图”,其中有非常真实的东西,可使我们相信我们能从这里到达那里。它加强我们的信念森林外有狩猎的好地方;不但如此,它还有力地提示,将来是存在的。这是个我们可以去的地方,而且明天就可抵达,多令人欣慰。地图上所有的路径,都通向一些地方。地图使世界安就其位。在有地图之前,岛屿漂来漂去,城市转瞬间就会消失不见。当然,地图上也有空白的地方,就像我们的知识一样;可是不要紧,我们可用想象力来填补。对于早期的地图,约斯威夫特这样写过:地理学家在非洲地区上,用了野蛮的图画来填补空白;在不适合人居住的草莽,放了大象,说是没有市镇。 不准确的地图,有时却有助于发现新的地方。伟大的地理学家托勒密以为欧洲和亚洲横跨大半个地球(今天,我们都知道欧亚二洲只占地球面积的1/10)。托勒密的数字,流传了13个世纪。哥伦布就借用这个数字,向西班牙国王游说,说他向西航行,可轻易地抵达东方。哥伦布很幸运,走到一半就见到了美洲。1519年,费迪南麦哲伦起航,要环绕世界一周,那时欧洲人以为美洲不过是个岛屿而已,藏在这个岛后面的就是亚洲。麦哲伦的那个时代,大家都以为“新世界”(美洲)和东印度群岛,只是一水之隔。岂料这“一水”竟是浩渺的太平洋。回头说说陆地,地图让我们想到疆界。我们各个随心意来绘制地图,在这个城镇、那条河流画上边界,看,我们就这样为自己建立了帝国。帝王玩地图的游戏,像我们玩棋子一样。教皇用一条线就分开了“新世界”;西班牙把西面的全要了,葡萄牙只得要余下来的。地图画出了疆界,而疆界促成了战争。统治者叫人绘画地图,然而,比较真实的地图不一定能取悦统治者。17世纪末,路易十四看到一幅较为准确的法国地图后宣称:地图让他失去的国土,多于他从战争中所得的。就算在今天,政治地图所反映的世界,还是基于人们的意图。厄瓜多尔的地图所显示的国土面积,双倍于它实际所统治的;原因是它在1941年与秘鲁打仗失去的领土至今仍争议未决。根据危地马拉印行的危地马拉地图,伯利兹一国并不存在。地图是充满想象的富藏。在地图上,澳洲看来像个孤儿。岛屿在镣铐中憔悴。古老的非洲耸起肩膀,而欧洲把它按下去。“在地图上神游天地,”塞万提斯写道,“不像旅行那样要花钱,会使人疲劳,又可免受冷热饥渴之苦和种种不便。”5请结合全文探究“地图的魔术”这一标题的意蕴。【答案】地图上简单的线条能够表现美丽无限的世界。地图具有实用价值,可以使世界安就其位,不准确的地图有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地图是充满想象的富藏,可以引人遐思。地图可以让人足不出户,神游世界。高频考点六、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例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中国烹饪协会调查报告记者窦媛媛中国烹饪协会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期超过30%的餐厅浪费明显减少。在春节长假中,北京市商务委也发布信息称,年夜饭和春节家宴也刮起了“节俭实惠”风气。菜量“大换小”避免浪费“姑娘,我们点这些菜够了吧?不会浪费吧?”昨天下午,市民胡先生一家五口到鸿宾楼用餐。服务员的“贴心提示”立刻让他的担心打消了:“您放心,6个人以下的年饭菜品都给您用小盘,当然价格也低,分量减了,保证吃得完。”按照北京人过年的食俗,年夜饭和过年期间的家宴一定要丰盛,最好是“鸡鸭鱼肉备齐”,还要配上汤、面点和果盘。春节前,餐饮企业响应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春节家宴也打起了“实惠牌”,像鸿宾楼这样“大盘改小盘”的措施就是其中之一。在鸿宾楼,菜量分大、中、小三档,比例是2:1.5:1,小盘菜的分量是大盘的一半,价格也按比例减少;凡是6人餐以下所有菜品都用小盘,基本都能吃完。北京市商务委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京城多家餐厅为“厉行节约”推出了点菜适量提醒、剩菜打包、推出小份菜或半份菜、奖励节约用餐、主动退换菜等服务方式。而中烹协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1.76%的企业张贴了宣传标语,近15%的企业对节约用餐有不同形式的奖励措施。部分餐企取消“最低消费”包间设“最低消费”,顾客为了凑单往往多点菜,吃不完就造成浪费,这样的情况与“厉行节约”背道而驰,令许多消费者颇有微词。北京市商务委昨日在市场盘点信息中表示:春节期间,眉州东坡、湘鄂情、倪氏海泰、俏江南、顺峰等知名餐饮企业取消实行多年的“最低消费”,还取消了包间费。北京餐饮协会会长汤庆顺表示,目前取消了“最低消费”和“包间服务费”的餐饮企业还不多,并且其中不少企业都没有做出“彻底取消”的承诺,很有可能出现反复。“企业设最低消费和服务费是出于经营压力,但更应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标准,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他表示,近期餐饮协会将正式向全市餐饮企业发出号召,呼吁企业共同取消“最低消费”,并一直坚持下去。超30%餐厅浪费明显减少中国烹饪协会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一系列厉行节约措施实施后效果明显,近80%企业认为浪费“有所减少”。据悉,中烹协调查了全国近百家餐饮企业。调查报告显示,近80%的企业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浪费,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其中27.3%的企业认为餐饮消费中浪费量达20%,这部分企业主要以星级酒店、高端餐饮为主。约80%的浪费来自于公款消费和商务宴请,约20%的浪费是由于团拜会和婚宴,家庭大众消费则很少浪费。中烹协表示,在中央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后,近80%的企业认为浪费有所减少,其中超过30%的企业认为浪费明显减少。值得关注的是,调查数据显示:有60%的餐饮企业在春节前出现退订现象,其中退订率在20%以上的企业超过一成,大多是高端餐饮和星级饭店。举例来说,北京某五星级酒店退订近千万元,某西餐厅聚会下降80%。而以大众消费为主的中低档餐饮企业受影响不大,销售额基本持平,部分中低档餐饮企业营业额有所增长。(摘自北京晚报)6读了这篇调查报告,你觉得怎样才能厉行节约?请结合选文和生活实际分条说说你的看法。【答案】“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人人有责。取消“最低消费”和“包间服务费”能够厉行节约。限制公款消费、商务宴请、团拜会、婚宴等是厉行节约的重要举措。家宴可以“大盘改小盘”,打起“实惠牌”。餐厅可以推出点菜适量提醒、剩菜打包、推出小份菜或半份菜、奖励节约用餐、主动退换菜等服务方式,以鼓励厉行节约。政府可以适当监督,并对铺张浪费者给予处罚。一、(2018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7个小题。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数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材料二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1. 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B. 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C.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D. 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2.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B. “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C. “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D. 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3.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B. 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C.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D. 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4.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稽,考证。B. 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很难做出选择。C. 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提供帮助。D. 未雨绸缪:比喻虽然事情不会发生也要做好准备。5.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B. 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C. 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D. 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6. 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A. 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B. 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C. 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D. 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7. 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答案】1. A 2. B 3. B 4. D 5. A 6. C 7. (1)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希尔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2)“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奇点”概念的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解析】1. 题干是“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分析和概括法理解中文”,根据原文的表述,证明的是“计算机没有理解能力”;D项,无中生有。错在“都认为计算机可以拥有智能”原文说的是“然计算机具有人类智能的说法是无稽之谈”。3. 题干是“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B项,无中生有。“都认为应该研究人的大脑”文中无据。 4. 题干是“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材料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原文中并没有提到人类能够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以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材料只是说“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问题,至于“奇点”可能带来的威胁人类并不非常清楚。5. 题干是“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7. 题干是“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阅读所给的材料,抓住题干中“如何不断深化的”,即随着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思考的不断深入,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自然不断深化。阅读所给的材料,找到有效答题区间再分析概括。材料一第二节中说:“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材料一第三节中说:“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第四节说“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第五节“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一、(2016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 500米至6 500米为深海,6 500米至11 000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11 000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 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 8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謇”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我国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26条6 500米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DNA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质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11 000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还要承受约1 000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部分科考设备。因此,“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与7 000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在外形设计、制造材料、设备抗压能力、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5度倾斜下潜的方式。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在电力系统方面,“彩虹鱼”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2015年9月,“彩虹鱼”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最大潜深为4 328米,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按照设想,2016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将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沟;2018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研制;2019年,力争让中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研究。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技研发的制高点。(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B是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C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D目前尚未完成研制【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以偏概全。根据第二段的内容可知,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是由“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 8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謇”号共同组成的。2根据材料,与“蛟龙”号相比,不属于“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特点的一项是( )A外形呈瘦长的鱼雷状B垂直下潜C使用新型材料 D抗压能力更强【答案】B 一、(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生物电池可以利用蜗牛体内葡萄糖发电。我们在蜗牛壳上钻孔,把覆盖着酶的电极植入聚集在蜗牛身体和壳之间的血淋巴,也就是蜗牛的血液中。与其他类型的电池类似,我们的电池也是基于化学反应来让电子流动的;一个电极捕获血淋巴中葡萄糖的电子,之后这些电子会通过外部回路包括我们想要供电的任何设备抵达相对的电极。在那里,电子与血淋巴中的氧反应形成水,输出的电力很微弱,在微瓦的量级上,而且在数分钟后会因葡萄糖耗尽而断电。收获能量之后,蜗牛通过吃喝会恢复体内的葡萄糖水平,就可以再次发电了。而蜗牛看来并没有受到生物电池的伤害。电池的输出功率受两个因素的限制:蜗牛微小身体内的葡萄糖含量,以及葡萄糖向电极扩散所用的时间。如果医生把类似的某种装置植入人体而不是蜗牛体内,我们就能获得更强更持久的电流,因为人类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要比蜗牛的高,而且人类的循环系统会持续把新的葡萄糖补充给电极(蜗牛没有闭合的循环系统)。一个想法是用我们的生物电池基于人体内烦人的修改版来为植入医疗设备供电,例如起搏器,蜗牛不能为手机充电,但它能为微型传感器供电,这促成另一个想法让蜗牛、蠕虫和昆虫为环境鉴别和国土安全服务。12第一段主要介绍生物电池的 :第二段主要介绍生物电话的 (4分)13下列对“生物电池”的阐述,不符合原文的意思的一项是A生物电池可以利用蜗牛血液中的葡萄糖来发电,这种电池与其他类型电池类似,也是基于化学反应让电子流动的。B生物电池通过植入生物血液中覆盖着酶的电极来捕获葡萄糖中的电子,这些电子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到达相对电极。C生物电池输出的电力十分微弱,只能用微瓦来计算,短短几分钟后悔因血淋巴耗尽而引起断电现象。D生物电池在利用蜗牛发电时电子与血液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应该没有对蜗牛造成伤害。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蜗牛没有循环系统,而人类的循环系统会持续把新的电能补给给电极,可利用人体制造大功率的电池。B可以为小型传感器供电的生物电池将肩负起为环境鉴别和国土安全任务,用在家用电器上也为期不远了。C随着生物电池的不断更新,植入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所输出的电力将更强更持久。 D人类身体较蜗牛有一定的优势,生物电池若能用于植入人体的医疗设备,将可以造福于人类健康。【答案】12原理,前景13C14D【解析】12抓住第一节中的“利用”“基于”的关键词,可以概括第一段介绍生物电池的制作原理。第二段中从文入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所输出的电力将更强更持久”妄加揣测。二、(2015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地图与理论模型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是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是什么?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所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通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存在完美的地图吗?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如果“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征进行完整、精确表征的地图,那么,这样的地图几乎不可能存在。表征所有的特征意味着不仅要表示出所有的街道、建筑的地点,而且还要表示出建筑的高度、新旧的程度,甚至还要表示出全部的植物、被丢弃的自行车等等。所以,地图不那么完美的一个方面,在于它的不完整性:地图只是有选择地表示某些特征,如建筑的空间位置,而忽略其他特征,如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等。另外,地图表示出来的特征有多精确?例如,上海地图能精确表示出东方明珠塔的虹桥机场之间的距离吗?它精确到千米、米、厘米了吗?显然,没有一张地图能做到完全的精确。地图的上述特点,理论模型也同样具有。不妨说,理论模型就是科学家为我们理解世界而绘制的“地图”。1如果要替换第段中的“毕竟”一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因为 B况且 C因此 D也许2作者在文中设计的练习为什么只是一个把戏?请联系第段加以分析。(3分)3全文以地图作类比的作用是 。(2分)4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段中用汽车模型的例子是为了通过类比引出宴会模型。B第段画线部分使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把街道放入口袋绝无可能。C第段写到了“植物”“自行车”,不属于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D举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为例是因为它们间的距离不易精确测量。5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6综览全文,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4分) 【答案】1A2答案示例:因为作者故意不使用大家默认的社会约定来解释地图,所以这个练习只是一个把戏。3答案示例:形象直观地说明理论模型的特点。4C5答案示例: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6答案示例: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解析】1此题考查考生对“毕竟”一词所在句子前后关系的理解。分析“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和“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这两个句子,可以发现,后一句可作前一句的原因来讲,而“毕竟”一词常放在肯定句中,就可以用来强调原因。“况且”表更进一层,用来补充说明理由。“因此”后面表示结构。“也许”表示不很肯定,此处不存在不确定的语气。 2该题要求考生分析文中的练习是把戏的原因,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第九段加以分析,如果没有这4该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和把握,考生要读准题干,题干要求考生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A项用汽车模型的例子的目的为了与宴会模型进行对比,而不是类比。B项并未采用夸张的手法,原文的意思就是人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D项举举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为例只是为了说明,没有一张地图能够做到完全的精确,而不是因为它们间的距离不易精确测量。5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科普文的语言不同于 一般说明文,除了准确严谨外,肯定会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等特点,不板着脸孔说话,形式自由,运用记叙文经常采用的手法来写,善于使用修辞。此题要求考生根据句中加点词语对科普文语言特色加以分析,降低考生答题的难度。该文语文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平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