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7682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材料中描述的工具是指()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2.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3.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大司农)实施“笼盐铁”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可见,桑弘羊的措施()A.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B. 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C. 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 D. 稳定了盐铁的价格4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A. 规模大,分工极细 B. 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 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 D. 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5.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6.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A外商企业 B洋务派兴办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7.观察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A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命脉C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8.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 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 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9.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 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 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10.“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重庆地区的工业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而来不及内迁的民族工业则被日军霸占、或被战争所毁。”这一状况发生于()A甲午中日战争期间B一战期间C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11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2.下列现象不属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中西餐并行于世 B.西装是流行的服饰 C.公历在民国成立后的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 D.列宁装受青睐13.建筑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中国,从四合院到花园洋房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清政府的政策C中国人自己的主动改造 D科技的发展14.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1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叹的是() A航空运输业 B铁路运输业 C电报电话业 D轮船运输业 16.1888年申报记载:“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上述材料反映出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开始出现C.近代工业兴起,出现了招聘女工风气 D.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1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 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大众传媒的变迁C. 交通通讯的变化 D. 民主政治的发展18.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下列选项与宣传主题相符的是()A.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 B.实施“五年计划”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设立经济特区19.1956年1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毛泽东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A.三大改造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20.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1953-19571958-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规律B. 国家经济政策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21.下表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连续四年工业、农业总产值情况。(单位: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据此推断这一历史时期是()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年704317387537第二年1083580503566第三年1483867616497第四年16371090547457A. 19491952年 B. 19531956年C. 19571960年 D. 19791982年22.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A. 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B. 个体经营、集体经济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23.1979年3月15日,瑞士雷达表首次在中国电视上播放了一条长达1分钟的广告。同一天,上海文汇报上也登载了瑞士雷达表手绘插图的通栏广告。这说明了()A.中国已经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企业开始面向国际市场C.中国已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中国开始确立市场经济体制24.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5.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出现的原因是A.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影响着企业的发展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 26. 以下关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步骤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内地 B开放内地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 C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内地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D设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27.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推广 B 火车的发明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28. 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 B. “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C. 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 D.“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29.有人说,“电从一诞生开始,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有助于成功扮演这两个角色的重要发明分别是()A.发电机 电影B.电动机 电话C.电灯 电报D.电车 无线电30.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兴起、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上述评论应用了()A.文明史观B.现代化史观C.社会史观D.整体史观31. 1493年教皇为协调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矛盾而裁定了一条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如下图)。此举 A揭开了新航路开辟的序幕B确立了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 C划定了西葡两国的殖民范围 D规避了殖民扩张和殖民争夺32.美国学者威廉卡顿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说:“到1929年,美国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轨,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了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再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由此可知,威廉卡顿从哪一方面揭示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原因()A.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助长资本为所欲为B.垄断资本破坏市场规则,经济正常运行受阻C.贫富悬殊加大,阶级对立日益尖锐D.狂热的股票投机导致股市崩溃,金融体系瓦解33.1935年,罗斯福针对某项新政措施解释道:“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这一措施是()A.进行社会救济B.推行社会保障C.推行以工代赈D.协调劳资关系34.对以下表格反映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年份GDP年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增长率196819724.3%3.2%4.8%197319752.4%5.3%9.4%A.体现滞胀特征B.国家干预经济C.经济“大萧条”D.经济增长缓慢35.“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该言论适用于评价()A.罗斯福新政B.“斯大林模式”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D.“新经济”36.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买主。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上述材料表明()A.美苏关系由对抗转向合作 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C.苏联由封闭走向对外开放 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37.20世纪前半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地向前推进,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化强国,避免出现资本主义世界的混乱局面。而罗斯福借鉴了苏联管理经济的成功经验,也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起来。材料中的“成功经验”指的是()A.战时集中国力的非常措施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C.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国家经济计划的有效性38.以下表格是1953 1964年间苏联的煤钢产量和工人平均月工资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A. 对斯大林模式形成一定的冲击 B.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C. 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D. 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39.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促使“美元特权”形成的是()A. 联合国成立B. 布雷顿森林会议 C.关贸总协定签订D.日内瓦会议40.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C.关贸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41. 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使人民生命财产、文化古迹遭遇严重损失,灾后重建尼泊尔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应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42.1944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美元地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经济危机使货币贬值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D.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43.某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它内部成员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赢的选择和结果。它有大国的主导,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为它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它的显著特点”。该组织是()A.上海合作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44.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A.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45.19531961年,美国工业的年增长率为2.3%,而欧洲共同体6国的年增长率则为7.8%;在西方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中,美国从1947年的32.5%下降至1962年的17.3%,而欧洲共同体6国则从1947年的11.4%猛增至1962年的27.6%。以上数据最能说明()A.区域集团化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B.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C.资本主义世界两足鼎立局面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题:本大题共3小题,46题20分、47题21分、48题14分,共55分。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一一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淡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一马克思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6分)(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6分)(3)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的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政策?并回答这些政策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8分)47. 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材料四会议主题报告内容选摘中共十四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共十五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迂回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该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模式”的含义,并列举出“他挽救了市场经济”的措施。(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重大意义。(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理论贡献。(4分)48.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成为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下图材料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观点一:起源于16世纪;观点二:起源于19世纪;观点三: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 2005年7月,八国集团峰会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的格伦伊格尔斯庄园召开,迎接他们的除了格伦伊格尔斯美丽的风景之外,还有逐渐升级的抗议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和暴力事件,全球化的反对者用树干堵塞了该镇的一座桥梁,还有人竖起了“G8无民主”的标语。反全球化者还声称要破坏这次峰会。请回答:(1)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说明:选择材料二中任一种观点并从材料一中任选3个要素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0分)(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出现了众多的全球化反对者? 你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如何认识?(4分)福建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 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5 CDCAD 610 ACDBC 1115 BDABC1620 CABAB 2125 CBCCA 2630 DACBC3135 CCCAC 3640 BDABC 4145 ADCBA 二、非选择题题:本大题共3小题,46题20分、47题21分、48题14分,共55分。46.(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2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4分。回答任意两点即可)(2)经济:指商品经济。(2分)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每点一分,回答四点即可,4分)(3)时势: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4分)消极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4分)47.(1)新经济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的失败(或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国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经济。(8分 )(2)含义: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2分)措施: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进行社会立法。(每点1分,回答任意三点即可3分)(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使用市场经济体制)。(2分)意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2分 )(4)贡献: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分)48.(1)示例:观点: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2分)论证:(6分)市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商品:欧洲商人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美洲的烟草,非洲的象牙运往世界各地销售。货币:欧洲商人把美洲的金银带到亚欧等地,促进贵金属货币发展。物种: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等传到世界各地。人员:黑奴贸易把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欧洲白人向美洲移民。科技:欧洲传教士和殖民者把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带到亚洲等地。16世纪前后新结论: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活动真正开始超越国界,世界各地区通过外贸、技术、资本、服务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2分)(2)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为一体,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进一步增强;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动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料掠夺,造成环境的破坏。全球范围的文明和价值观冲突加剧。(回答任意两点得2分)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可阻挡;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抓住机遇,趋利避害。(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