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3节 物质的制备课时跟踪练.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7481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3节 物质的制备课时跟踪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3节 物质的制备课时跟踪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3节 物质的制备课时跟踪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节 物质的制备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1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解析:用Na2O2和水反应制取氧气,与用在MnO2催化下分解H2O2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A项正确;饱和NaHCO3溶液显碱性,能与氯气反应,B项错误;相同条件下,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差不大,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C项错误;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产生的NO仍是有毒气体,故不能用水吸收含NO2的尾气,D项错误。答案:A2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NO2气体,其中最合理的是()解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是NO2,其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应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气体,导气管应长进短出,这样才能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且还要防止倒吸,只有C项符合。答案:C3某学生想利用如图装置(烧瓶位置不能移动)收集下列气体:H2Cl2CH4HClNH3NONO2S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烧瓶是干燥的,由A进气收集B烧瓶是干燥的,由B进气收集C在烧瓶中充满水,由A进气收集D在烧瓶中充满水,由B进气收集解析:由A进气,应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和空气反应的气体,可以用此方法收集,A项正确;由B进气,应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反应的气体,可以用此方法收集,B项错误;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且应该由A进气,因此C、D两项错误。答案:A4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解析:A项,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用过滤的方法,玻璃棒下端应紧靠过滤器中三层滤纸一侧,错误;B项,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固体加热制气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错误;C项,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气流方向应为长管进气,短管出气,错误;D项,乙酸乙酯的制备演示实验图示正确。答案:D5(2016江苏卷)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A项中,制取NH3应用Ca(OH)2和NH4Cl固体加热,不正确;B项中,CO2气体应长管进、短管出,不正确;C项中,析出的NaHCO3晶体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正确; D项中NaHCO3应低温烘干,不能直接加热,易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不正确。答案:C6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装置是洗气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B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氨气C装置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D装置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解析:装置作洗气装置时,应长进短出;制取氨气时的药品不能选择氯化铵,因为加热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在试管口处反应重新生成氯化铵;制备氢氧化亚铁时,胶头滴管要伸入溶液中;由于氨气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很小,可以防止倒吸。 答案:D7(2017江苏卷)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铜和稀硫酸不反应,A错误;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将进气管伸到瓶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二氧化硫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可用于吸收尾气,D错误。答案:B8(2016全国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解析: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是乙酸乙酯,该物质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都易溶于水,所以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要用分液漏斗,A错误;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不能溶于水,所以应该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铁离子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产生难溶性的氢氧化铁,使溶液变浑浊,当最终水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了抑制盐的水解,应该先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C正确;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时,由于HCl极易溶于水,而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NaCl,由于c(Cl)增大,氯气的溶解度减小,故只能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但不能除去其中的水蒸气,因此不能得到纯净的Cl2,D错误。答案:C9如图为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七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试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装置既能用于收集Cl2,又能用于收集NOB装有浓硫酸的F装置可用于干燥CO2气体CC、E装置可用于尾气吸收,能防止液体倒吸到气体发生装置中DG装置可用于合成氨实验中,可干燥、混合并能大致观察H2和N2的体积比解析:A项,A装置可用排空气法收集Cl2,若A装置装满水,则可用于收集NO,B装置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也能用于收集NO,正确;B项,F为U形干燥管装置,该装置只能盛装固体干燥剂,错误;C项,C装置中的烧杯可吸收尾气,洗气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烧杯中的液体倒吸入气体发生装置中,E装置中间膨大部分可防止液体倒吸,正确;D项,G装置中装入浓硫酸,可干燥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气泡多少可大致观察H2和N2的体积比,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0N2在诸多领域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在实验室制备较为纯净N2的方法,进行了认真的准备。请你参与交流与讨论。查阅资料 N2的制法有下列三种方案:方案1: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制得N2。方案2:加热条件下,以NH3还原CuO可制得N2,同时获得活性铜粉。方案3:将空气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粉获得较纯的N2。实验准备以实验室常见仪器(药品)等设计的部分装置如下图(部分夹持和加热仪器未画出)。分析交流(1)若以方案1制得N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2)若按方案2制得干燥、纯净的N2,且需要的NH3以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整套制气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是_(填字母)。获得N2的反应原理是_(写反应方程式)。(3)若以排水法收集N2,其中会混入水蒸气。但也不宜用排空气法,其原因是_。你提出的收集方法是_。解析:(1)方案1为加热两种液态物质,符合此条件的只有A装置。(2)方案2为固体和气体的反应,反应器应选择B,但要求通入的氨气干燥且纯净,利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为固液不加热的装置,选择E,但同时有水蒸气生成,因此利用碱石灰来干燥,反应完毕后产生的水蒸气与没有参与反应的氨气与氮气一同导出,利用浓硫酸既可以除去水,又可以除去氨气。(3)排气法收集气体主要是利用气体密度的差别。因此可以利用直接排空内部空气的装置来收集氮气。答案:(1)A(2)EDBC2NH33CuO3CuN23H2O(3)N2与空气密度大小接近,收集的氮气中易混入氧气等成分用真空气囊收集11利用反应I2(s)Cl2(g)=2ICl(l),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取少量ICl。已知:ICl的熔点为13.9,沸点为97.4,易水解,且能发生反应ICl(l)Cl2(g)=ICl3(l)。ICl3的熔点33,沸点77。(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装置B的作用是_。不能用装置F代替装置E,理由是_。(3)所制得的ICl中溶有少量ICl3杂质,提纯的方法是_(填字母编号)。A过滤B蒸发结晶C蒸馏 D分液解析:(1)装置A用于制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Cl2中含有HCl、H2O杂质气体,应在与碘反应前将杂质除去。(3)根据二者沸点的差别,可以用蒸馏的方法除去ICl中溶有的少量ICl3杂质。答案:(1)MnO24HCl(浓)MnCl2Cl22H2O(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装置F中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D中,使ICl水解(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C12如图是用于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已略去)。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1)若烧瓶中盛装锌片,分液漏斗中盛装稀硫酸,则:当仪器连接顺序为ACBBD时,两次使用B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CuO、无水CuSO4粉末。此实验的目的是_,D装置的作用是_。为了使B中CuO反应充分,在不改变现有药品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有(写一种)_。加热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2)若烧瓶中盛装Na2O2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则:烧瓶内产生的气体主要有(写化学式)_。用产生的气体做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各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是(填字母)_E。试管B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解析:(1)装置A中锌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装置C是对H2进行干燥,然后依次通过分别盛有CuO、无水CuSO4粉末的装置B;通过CuO时,氢气与CuO反应生成Cu和H2O;通过无水CuSO4粉末时,可以检验生成的水。故实验目的是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 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B,干扰产物H2O的检验。使B中CuO反应充分,在不改变现有药品的条件下,可以减缓A中产生氢气的速率,如控制硫酸的滴入速率、控制烧瓶的温度等。加热前必须检验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或检验氢气是否纯净。(2)滴入浓氨水,则Na2O2与H2O反应生成O2,放热使氨水挥发,氨气逸出。做氨的催化氧化实验,装置A为O2、NH3的发生装置,由于产生的O2、NH3中含有水蒸气,需要通过装置D干燥后进入装置B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答案:(1)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装置,干扰H2氧化产物的检验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H2SO4缓慢滴下(或在烧瓶中加水或将烧瓶放入冰水中或用冰毛巾捂着烧瓶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检验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或检验氢气是否纯净(2)O2、NH3ADB4NH35O24NO6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