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田径教材分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273670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田径教材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田径教材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田径教材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径教材教法与课例分析 主讲教师 袁立新 2 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北京丰台十二中 结果发现 高中生对球类选择人数最多高中生最喜欢运动项目调查 n 351 位次选择人数占总人数 球类项目118753 3游戏27220 5体操34613 1田径4236 55武术5133 7游泳6102 8这也不难看出 高中生对运动项目的喜好程度逐渐向自我运动价值方向转化 这说明学生心理由依赖性向个性化 独立化发展 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这一转化过程 合理的选编教学内容 为什么不喜欢上田径课 其一 受新兴项目的冲击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体育 休闲 娱乐的品味要求越来越高 田径运动的走 跑 跳 投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追求新兴 时髦 轻松的体育运动项目 对田径运动易产生抵触情绪 二 教材内容缺乏新颖性 田径项目受自身特点的制约 大多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 讲究爆发力 必须重复练习 体力消耗大 易疲劳 其三教学方法缺乏应变性 只重视跑 跳 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 田径运动技术动作难 心理负担重 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课堂教学情况调查 南京市江宁区 据不完全统计 在我区开展的示范课或公开课或各校开展的公开课评优课等 以及日常教学中 进行球类或技巧教学就占到65 80 之多 而以田径内容的却最多只占10 20 左右 拒教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上报优秀课分析 依据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0年秋季共同举办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上报录像课光盘课的分析 50节各省市上报优秀课中 田径教学仅有5节 占10 聚焦 每天一小时 媒体报道 少年强则国强 新兵体能弱拷问中学体育教育 2006年03月17日 中小学生一小时课外活动时间被挤占严重 作者 高家龙今秋开始实施的体育课新课标规定 中小学生每天应进行一小时的课外活动 但最近调查显示 孩子们的 阳光一小时 被严重挤占 我市某区调查发现 只有一半小学能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活动时间 而初高中平均每天只有半小时 少数学校根本没安排课外活动 很多学校还没按要求开足体育课 体育教师师资配备也不足 对此 一体育教研员分析 这主要是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延长上课时间 压缩了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 教育部2004年发布数据显示 7 12岁的小学男女生立定跳远水平分别平均下降3厘米 2 9厘米 肺活量下降了38毫升 44毫升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 小学生32 5 初中生59 4 高中生77 3 武汉晨报 2005 10 27 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 据北京晨报20日消息昨天 教育部公布了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 监测结果显示 学生体质持续下降 这次体质监测是教育部在北京等1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的 监测对象为7 22岁城乡男女学生 监测人数为182964人 从2002年开始 教育部建立了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 每2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 肺活量呈现下降趋势2004年监测结果显示 与2002年相比 我国学生的爆发力 力量等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 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也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60 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 其中10 12岁城市男生平均上升了1 17个百分点 达15 97 学生近视患者居高不下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7 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2 5 初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 4 高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 3 大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0 0 教育部表示 监测结果表明 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 但上述一些突出问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近几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分析 我国学生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学生耐力素质 柔韧性 肺活量三项指标下降 肥胖学生增加 造成这些指标下降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 尤其是长跑活动的减少 因此许多专家呼吁在体育课 课外体育活动中 增加耐力项目及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的体育活动内容 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 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 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 坚忍不拔品质的培养 田径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 有着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认识这些规律性和特殊性 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 开展教学 1 练习过程单凋 枯燥 容易形成生理抑制 心理厌倦 2 个人行为的特点 3 项目多 且分散 4 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5 局部负担较重的特点 技术比较难 需要小步骤 分解学习 背向滑步推铅球 负荷比较大 不可能在整节课上都进行这样的教学 如长跑教学 动作比较枯燥 学生不宜长时间学习的教材 如跳远腾空步技术学习 教学需要多样性内容 如发展身体灵巧性 柔韧性等教学 教学受具体条件限制 而需要以简化方式的教学 6 受 习惯动作 影响较大 田径运动的教学特性 少年儿童肌肉水分多 肌力小 骨钙质少 易弯曲 心脏发育慢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 中学时进入青春发育期 女少年身体变化较大 脂肪增多 男少年随年龄增长 肌力增长速度加快等 体育教师必须依据这些规律和特点安排教学 中小学田径运动教学的特点 一 依据中小学生长发育规律 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1 突出教学的趣味性 田径技术多为单一的周期性动作 练习起来较为枯燥 而少年儿童好奇心强 学习喜欢凭兴趣出发 体育教师要合理选择并学会创编田径游戏和趣味田径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学中低年级的 小兔跳跑接力赛 跳绳跑接力赛 等 高年级增加合作性 挑战性的项目等 都可以丰富田径跑类教学内容 使中小学田径教学有别于单纯的田径技术教学 2 突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由于青少年神经兴奋性高 好胜逞强 有选择性 自我保护心理 所以中小学田径教学应突出多样性 重复次数不宜过多 一堂课的练习尽量安排2 3项内容 3 5个手段 如 单足跑 二人三足跑 三人五足跑 30人31条腿 等 可使学生感到田径教学丰富多彩 很有意思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来吸引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观看技术录像 进行技术分析 交流信息 共享资源以及学习体会和收获 3 学习技术动作宜粗不宜细 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 认识事物不够精细 掌握技术时好时坏 教师对待他们不能急噪 不要为纠正动作而反复进行单一的技术练习 应该清楚青少年的可塑性 变化大的特点 学习技术动作宜粗略掌握 不必精雕细刻 以使中小学的田径教学有别于竞技训练 4 注意使用器械的非标准性与技术学习的非竞技性 中小学田径教学不一定非使用标准器材 可使用小沙包 小石片 小皮球和垒球进行投掷 跳高横杆用橡皮筋代替 推铅球使用3千克球等 以降低学习难度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习技术不能以田径竞技技术的尺度 标准要求中学 而应考虑其锻炼和健身价值 突出学生的参与和自娱性 中小学教学班人数多 场地器材少 应依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 1 单项技术课时少 重复出现次数多 中小学体育课中田径项目的教学总时数虽多 但某一项目的教学时数在一学期里安排较少 一般只有4 5节课 在不同的年级会反复出现同一项目的教学安排 因此 体育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 不要试图在一轮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所有技术动作 而应对同一项目重复出现时提出不同的教学重点和要求 如跳远教学安排 小学中高年级短程跳远 初中中程跳远 高中全程跳远 对不同年龄阶段和水平提出学习基本动作 掌握助跑起跳相结合技术 提高快速助跑起跳能力等不同技术要求 二 依据中小学实际情况安排教学 2 完整技术练习与分解技术练习相结合 青少年已经具备一定对动作的分辨和控制能力 精细动作的分化抑制也能初步建立 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对相对简单的田径技术不宜过多地分解动作 而应强调在完整练习中协调地自下而上 全身配合的用力动作 在完整技术练习中 以鼓励学生动作的合理成分为主 适当纠正错误和学习规范技术 3 合理安排 分组轮换 虽然中小学体育教学班人数多 但学生已经具有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常采用分组轮换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可将不同的田径项目在一堂课中安排分组轮换练习 一可以将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和田径项目混合安排在一堂课中进行分组轮换练习 如一堂课可以安排一组先练习投掷项目 一组练习跳远 然后交换 也可以安排一组篮球运球投篮和一组推铅球 然后交换 只要安排合理 组织严密 学生可以通过多项学习全面发展身体 4 从易到难 分级选择 田径运动技术包括基本动作 基本技术和完整技术 还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做基础 中学的田径教学也可以根据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 将田径各项技术和素质按难易程度分级 先学简单容易的 后学复杂难度大的 分学基本技术 后学完整技术 对身体素质的练习手段也应分级选择 如初一阶段不宜做大强度的组合跳跃练习 不宜做高处往下跳和跳深练习 而到高中阶段则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等 讲解 示范 完整与分解 保护与帮助 预防与错误动作 传统的教学方法 遵循认知规律 体育教学原则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采取分解与完整的教学方法 讲解 示范 保护与帮助 预防及纠正错误动作的手段 利与弊 教师的主导作用明显 教学过程规范 组织教学严谨 学生较被动 教学进度以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为准 较高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