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赤壁赋》第四课时优质课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71798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赤壁赋》第四课时优质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赤壁赋》第四课时优质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赤壁赋》第四课时优质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赤壁赋第四课时优质课教案授课人:苏荣华授课时间:xx.12.29【课前准备】赤壁赋的教学必定是厚积薄发。正如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所说,赤壁赋“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是一篇经典美文。要想解其真味,必须详细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苏轼的个人经历,还要积累一定数量的苏轼不同时期的作品,对他的思想转变、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知识储备显然不足,课前必须恶补。针对这一现状,授课之前,我做了以下工作:1、给学生印发了一些资料,让他们在阅读课时间看。如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苏轼仕途年表”、苏轼在黄州期间的诗词作品选。让学生回顾了高中以前学过的苏轼的作品,回忆以前的老师是怎么跟他们讲的,以求唤起学生对苏轼的记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2、用两课时时间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熟读成诵。3、发放赤壁赋学案,用一课时时间让学生分组研讨学案上的“积累整合”“思考感悟”“发现创新”三大板块的内容,鼓励学生质疑,并要求学生课后完成“自测巩固”。4、根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反复修改本课时的课堂预设。【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及思想。2.积累赤壁赋中重点文言知识,背诵全篇。3.体会情、景、理有机结合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以诵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词语、句意,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赋”的韵味。2.以互动为平台,在互动中揣摩语句,品析文章,解读苏轼,感悟人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领悟合作的乐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水平。2.在苏轼身处逆境而依然旷达浪漫的精神感召下,培养学生笑对人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重点】体会文本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人乐观旷达情怀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角色演绎法、对比法、练习法【课堂预设】一、导入说不尽的历史,品不完的苏轼。今天我们继续研读苏轼的赤壁赋。二、文本探究(1)分小组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能反映人物情感的字眼,分析人物情感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明确:文中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苏子和客。a.苏子:“乐”“愀然”客:“悲”“喜”b.观赤壁之景,苏子“饮酒乐甚”,客悲伤的洞箫声让苏子疑惑,所以“愀然”;客在苏子的劝慰下由“悲”转“喜”。2.第一段的描写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夜游赤壁,所见之景给苏子带来怎样的感受?明确:a.月出之前:清新、平静;月初之后:朦胧、空灵b.超尘绝世(“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第二段中是如何写箫声的?此处的箫声有什么作用?明确:a.先拟声(“其声呜呜然”),然后用比喻、夸张,从听者的感受方面写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渲染其艺术效果。b.衬托人物心情,营造伤感的气氛。4.泛舟赤壁,所见之景让客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客的联想是如何产生的,有何意图?明确:a.月曹操之诗;赤壁曹操之败;水曹操之态b.将曹操战前的踌躇满志与战败的结果对比,将“一世之雄”与“而今安在”对比,抒发人生无常之感。5.分析第三段,分条陈述客“何为其然也”。明确:人生无常;人生渺小(曹操与“吾与子”对比);人生短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理想难以实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6.分析第四段,归纳苏子阐述的观点。明确:“何羡”论;“物各有主”论;“共适”论。(2)共同探讨1.苏子在文中是以达观的姿态出现的,他在劝慰客的时候,一点愁绪都没有吗?明确:不是,从苏子诵的“明月之诗”“窈窕之章”及唱的“望美人兮天一方”可以看出苏子本身是有愁绪的。【补充资料】a.苏轼在黄州写的诗词;b.苏轼为朋友手抄赤壁赋后所附短信;c.本单元山水游记类散文“同游者”名称的对比;d.明代文学家金圣叹和吴匏庵对赤壁赋中“客”的不同解读。2.赤壁赋究竟好在哪?明确:旷达的情怀艺术的表达(3)练习1.翻译苏轼在南海所写一段短文,进一步体会苏轼旷达的情怀。2.背诵赤壁赋,品味苏轼艺术的表达。三、课堂小结中国历代文人中坎坷如苏东坡者少有,或如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或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如贾谊柳宗元抑郁而终。只有苏东坡,履险阻如平地,视功名为浮云,随缘自适,知命乐天。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坎坷时能从苏轼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