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考点71 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明古国,智慧人民,灿烂文化。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医药和炼丹术、古代的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等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古代化 4(2015课标)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答案】B【解析】 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答案选B。二、应试对策:传统文化试题选取的是古代文献中的资料,解题时要注意读懂题意,从化学的角度解读其中的关键字词,判断物质的种类或发生的变化或物质的分离方法。例1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 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B.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C.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是K2CO3D. 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答案】B例2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 萃取 B. 干馏 C. 升华 D. 蒸馏【答案】D【解析】“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可见,烧酒的酿造方法为:加热浓酒和糟,利用沸点的不同,将酒蒸出,然后用器皿盛装冷凝后的馏分,即为蒸馏。答案选D。 例3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造纸的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就是用“蜃”溶于水制得的。“蜃”的主要成分是A. CaO B. Ca(OH)2 C. CaCO3 D. Na2CO3【答案】A【解析】煤饼烧蛎房成灰,这种灰称为“蜃”。牡蛎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在高温下分解得到生石灰,所以“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A正确,本题选A。例4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生活、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2和CH4均能引起温室效应B. “凡造竹纸上好石灰化汁涂浆”,造纸利用了石灰的碱性C. 水泥厂用先进的电除尘技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不涉及胶体的性质D.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溃,绞取汁”,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答案】C例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熬胆矾铁金,久之变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 、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是利用了KNO3的还原性C.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D.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答案】B【解析】A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A正确;B黑火药爆炸反应生成氮气,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硝酸钾表现氧化性,故B错误;C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故C正确;D萃取是利用物质溶解性分离物质的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B。例6下列对KNO3的古代文献的说明不合理的是( )选项目的古代文献说明A提纯“(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 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溶解,蒸发结晶B鉴别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 “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 本草经集注利用焰色反应C性质“(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山木碳所合,以为烽燧铜用诸药者”木草纲目利用KNO3的氧化性D使用“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想激火生,锅不可测”天工开物KNO3能自燃【答案】D例7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篇中详细记载了古法制纸工艺。步骤可分为五步,“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其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步骤是( )A. 煮楻足火 B. 荡料入帘 C. 覆帘压纸 D. 透火焙干【答案】A【解析】A煮楻足火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D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 例8 我国古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周礼:“煤饼烧蛎房(牡蛎壳)成灰”,蔡伦造纸用此“灰”溶于水沤浸树皮脱胶。“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B. 新修本草:硝石“如摆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利用焰色反应原理C. 明朝天工开物中对“膏液”的描述为“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藉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这里的“膏液”的主要成分为油脂D. 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用硅酸盐将其反应而变白【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