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 课时作业9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8148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 课时作业9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 课时作业9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 课时作业9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9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宜宾高三质检)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B国王“统而不治”是妥协的结果C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D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解析:从“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可知妥协的结果是王权接受限制,故B项正确;从“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可知“光荣革命”完成了革命任务,不是倒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内阁制的内容,故C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没有实权,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三亚高三段考)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其中很多条款都是“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但所有这些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就具有重要意义了,这表明权利法案()A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础B参照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进行设计C全面限制了国王政治自由和权力D推崇民意决定国家政治发展方向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权利法案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础,A项正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排除B。题干强调权利法案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础,没有涉及全面限制了国王政治自由和权力,排除C。D项人民主权的体现,与题干强调权利法案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础不符,排除。答案:A3(2018厦门高三十校联合测评)“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变议会席位,增加工业资产阶级的数量解析:由“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可以推断出这是英国工业革命后议会选举规则不适应形势的需要而导致的,根据所学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史实,可知D符合题意;A、B、C都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史实,故不符合题干所述的时间,排除A、B、C。答案:D4(2018沧州高三质检)“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A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B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C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D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解析:由材料“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但国王和议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排除A;英国内阁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国王与议会的利益,有利于英国资产阶级宪政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故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的增强,排除D。答案:B5(2018绵阳高三联考)英国史学界对1832年议会改革后的议员出身进行调査分析,发现来自工业、商业和知识界等“中等阶级”的议员,在议会中所占比例约为四分之一;贵族(及其子弟)和地主议员占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反映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A加速了贵族政治的瓦解B抑制了“中等阶级”的发展C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D使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英国政权解析:贵族(及其子弟)和地主议员占议员比例的降低反映了贵族政治的瓦解,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促进了“中等阶级”的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工人运动的兴起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资产阶级只是在议会中所占比例增加而已,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答案:A6(2018株洲高三统测)英国1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掌握了一部分的立法权,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出现“内阁专横”的政治局面,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A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B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确立C英国的首相和内阁来自下议院多数党D英国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解析:材料中介绍了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内阁权力膨胀的现象,可以看出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主要是由于首相权力的膨胀,这就说明它的根源在于英国的首相和内阁来自下议院多数党,因此本题选择C项。A选项说的是议会对内阁的限制;B选项不是根源;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答案:C7(2018洛阳高三摸底)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院有冗长发言、阻挠议事的权利,即参议院中反对某项议案的少数派为了阻挠、延缓该议案的表决,通过不停地演说、辩论使拥护议案的多数派难以达成一致来终止辩论或付诸表决。这一制度设计()A是对少数派权利的制度性保护B使立法程序更加冷静与理性C导致两党对垒,行政效率低下D体现了对众议院的制衡原则解析:材料“参议院中反对某项议案的少数派为了阻挠、延缓该议案的表决”说明1787年这一设计是为了保护少数派的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立法程序”“两党对垒”,故B、C项排除;材料提到的是“参议院”而不是“众议院”,故D项排除。答案:A8(2018襄樊高三调考)美国国会于1791年又通过了宪法的十条修正案。包括: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军队不得进入民房;免于不合理搜査与扣押;正当审判程序、一罪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等等。1791年宪法修正案的突出特点是()A理清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利关系B美国宪法的民主共和性质得以加强C保障了基本权利和免于恐惧的自由D以明确的条文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解析:材料“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免于不合理搜查与扣押;正当审判程序、一罪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体现了宪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材料“军队不得进入民房”“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体现了宪法保护民众免于恐惧,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宪法保证民众的权利,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共和体现的是公职人选选举产生,B项材料未涉及;材料说的是民众的基本权利,没有涉及公共权力,排除D。故选C。答案:C9(2018大同高三期中)与世界其他国家整齐划一的规范车牌不同,美国车牌异彩纷呈,州与州互不相同。如威斯康星州:“Americas Dairyland”(美国的牛奶场);明尼苏达州:“10000lakes”(万湖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的多元化 B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C地理的差异性 D各州宣传自己的优势解析:从材料中对美国各州的车牌的描述可以看出,美国各州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是美国联邦制特点,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B、D选项虽然没有错误,但是没有反映出本质问题,故排除。答案:B10(2018咸阳高三期末)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约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B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C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D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解析:题干材料中,美国各州不得缔结盟约、参加同盟或邦联,美国各州税收问题、军队问题、外交问题均需国会批准,这些都说明该宪法条文的规定在极力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威和权力,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史实,美国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分别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国会并不处于国家权力结构的核心地位,故B项错误。C项并没有反映出实质问题,排除C。题干材料内容涉及的重点是联邦与各州的关系,并未强调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8唐山高三质监)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787年宪法。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篱笆、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均是在强调权力的制衡问题,即材料意在强调美国是在推行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均衡问题而非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而非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答案:D12(2018贵阳高三阶段测评)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一规定的实际意义在于()A使政府体制相对稳定B打破了两党轮流执政定制C正式确立了文官制度D扩大了政府文职官员权力解析:材料中的规定避免了由于执政党的变动而影响政府正常工作的情况,故A项正确;文官制度的改革没有改变两党轮流执政的定制,故B项错误;从“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可知在此之前已经确立了文官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官员权力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8长沙高三联考)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9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9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解析:第(1)问,抓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光荣革命后”,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英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如1689年权利法案,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以及1832年的议会改革等史实,注意回答过程中要做到史论结合,具体说明这些史实是如何推动政治民主化的。第(2)问,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中注重调节中央和地方,大州与小州,及参众两院之间的协调;第二小问“原则”主要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和分权制衡原则。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其是消极的,结合材料三中“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等史实得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第二种观点认为“妥协”是积极的,结合材料三中“一个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等信息得出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由材料三中“南北方的妥协”得出有利于保存革命力量。答案:(1)推进: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2)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原则: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3)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理由: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14(2018上饶高三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以一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26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首先回答观点,根据材料“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归纳出观点,即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论证,可以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中相互妥协的例子来说明。答案: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论证: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都体现了妥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期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曲折反复。而后期则以妥协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英国国情的转型道路。克伦威尔去世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复辟王朝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导致后来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举例:议会改革亦可)例二:美国1787年宪法。在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体现了各方的妥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