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试题九.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792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试题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试题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试题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历史 (九)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518世纪的英国,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局面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C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D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形成26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思想界主要是围绕东西文化孰优孰劣进行比较,评判和论争。而自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资源的重视则成为其主要共识。当时思想界这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方文化无益于解决中国问题B民族危机促进了文化自觉自信C中国文化成为抗战的精神寄托D列强侵略加剧了中西文化矛盾27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某刊物登载的漫画鹊巢鸠占。此漫画所反映的事件A反映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C是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恶果D推动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实现28宋朝时,居民如果售卖“田宅产业”,需先咨询族人,然后是四邻,他们不买方可另行出售,并须及时向官府办理手续;居民有义务留意宗族和邻家的人口等情况变化,并向官府报告。这些规定旨在A维护宗法制度B强化社会管理C抑制土地兼并D传播儒家伦理29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1906年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A清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B列强侵略促使清政府开始觉醒C“实业救国”思潮已兴起D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30下图是水下考古图片,这表明A军舰官兵的生活受西方影响B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C通商口岸出现西式餐饮D军舰官兵的日常生活已经全盘西化31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对于美国的上述政策,认识正确的是A罗斯福为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做出了贡献B标志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扩展到金融领域C美国的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D为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基础32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表明A世界形势动荡不安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人类需要全球治理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33下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此图可用于研究,汉代A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B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C国家教育体系的健全D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34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可以用来说明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近代大学成为了新思想的摇篮C近代自然科学常识逐渐普及D人文精神与科学观念相互交融351975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2836个,1980年增加到3566个,其中戏曲剧团最多,有2224个;最少的是乐团、合唱团,仅有11个。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文艺领域的发展布局趋于平衡B文化体制改革已深入开展C文艺界仍然受“左”倾错误影响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商标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后期,作为商业性标记的原始商标就开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木工、竹工、漆工、陶工、冶师等工匠为了在商品的交换中便于别人识别自己的商品,在自己的商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时候的商品标记仅仅具有区别不同生产者或所有人的性质。三国时期,酿酒业已经非常兴旺,出现了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在这里,商标的广告宣传功能已经体现出来。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使用一块铜板制作的白兔商标,基本具备了现代商标的构成要素,这是我国商标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商标铜板。明清时期,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地步,出现了不少知名的商标,假冒商标也时有出现。摘编自刘晓东“商标权”名词的历史渊源与演变材料二 明代正德松江府志:“(松江)俗务纺织,他技不多。而精线绫、三梭布、漆纱方巾、剪絨毯,皆天下第一。”崇祯松江府志所说的“尤尚精敏”的品牌有:三梭布、云布、标布、官布、飞花布、织花绒布等。一些无良商人非法经营,假冒品牌与商标,牟取暴利,在明末清初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如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松江知府衙门立告示碑,揭露了牙行奸商沈青臣等,假冒松江金三阳字号品牌的违法行为。然而,由于松江优质棉布销路十分旺盛,利润可观,一些奸牙仍然以身试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假冒松江品牌商标,非法牟利。1703年和1713年官府又两次立碑严禁。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标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松江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9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标发展和保护的看法。(6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0年)材料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要求:线索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清初,明代或更早时期形成的贱民(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的人)分布各地,其并非奴隶,但地位低于平民,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列于民户的户籍。他们单独成籍,称为“贱籍”,世代相袭。雍正元年三月,监察御史年熙奏请削除山陕乐户的贱籍,九月两浙巡盐御史噶尔泰上书请除绍兴堕民丐籍,雍正都批准了。雍正五年将“年代久远,文契无存,不受主家豢养”的徽州府伴当,宁国府世仆“开除贱籍,归入良民”。其后,雍正朝又多次“开豁贱籍”。雍正皇帝削除贱籍的措施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由原来的贱户提出申请,经地方官批准,脱离贱籍,转入民籍,即由贱民转为良民;二是贱户改籍必须抛弃原来的职业,别习新业,同时政府禁止地方绅衿逼勒贱户再操旧业,如雍正三年规定:堕民丐户和乐户等“改业为良,若土豪地棍仍前逼勒凌辱,及自甘污贱者,依律治罪”;三是贱户既转属民籍,就要同平民一样向政府尽义务。简而言之,所谓削籍就是准许贱户改业,转为良民,并对国家纳税服役。摘编自陈国坤清朝“开豁贱籍”政策初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皇帝“开豁贱籍”的主要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皇帝“开豁贱籍”的历史意义。(6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二战留给人们的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联合国的设计者所设想的那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对于大国的核心作用联合国显然比国联更为看重。另一方面联合国也更为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德意日受到沉重打击,也对英法主导的旧的殖民体系形成了冲击。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为了促进民族自决,联合国宪章专门列有“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托管制度”“托管理事会”三章。总体而言,二战后期盟国对国际秩序的设计基本上得以实现,这对于维系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基本理念。(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历史影响。(7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君主“身贵”“位尊”“威重”“势隆”,居国家政治统治之中心,执政治权力之根本。他提出“抱法”(运用法律制度治理国家)“处势”(君主集中国家一切最高政治权力)“用术”(掌握组织和驾驭官员的方法)为核心的统治理论,试图通过君权和法权的有机结合,实现国家的富强。韩非子主张“主法于君”,但他同时又指出在立法权的行使过程中遵循和顺应“天命”和“道”。韩非子主张君王对臣下要全面防范、制约,并为君主设计出一整套“权术”的办法来驾驭臣下。韩非子的权力制约对象以三类人为重点:一,近臣;二,重臣;三,朋党。他深知众人臣服于政治权力的秘密在于牢牢把握权力的关键“二柄”,这“二柄”就是赏、罚。摘编自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子思想的影响。(7分)绝密 启用前黑体,五号,。加粗【最后十套】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九)第卷24【解析】根据材料“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可知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相对中原落后。根据材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可知楚、吴、越等国认同中原文化,说明华夏文化圈逐渐向外扩展,C正确。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的说法错误,当时周王朝在地方实行分封制,不属于集权统治,A排除。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春秋时期属于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才出现兼并统一战争,D排除。【答案】C25【解析】材料信息“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说明18世纪的英国宪政还未完善,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故B正确;材料反映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排除A;权利法案保留了国王部分权力,其原则没有破坏,排除C;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是在19世纪末形成的,排除D。【答案】B26【解析】从材料中的“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后”可知,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对传统文化与资源的重视是提振民族精神抵抗日本侵略。故B正确。发生变化的原因不是基于对中西文化的认识,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中国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文化矛盾,排除D。【答案】B27【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漫画反映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我国东北,结合所学,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造成日本不到半年占领了中国东北,故C正确;漫画反映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我国东北,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开始,排除A;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开始”,排除B;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推动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实现,排除D。【答案】C28【解析】从材料可知,官府企图通过提升程序的繁琐来达到控制人口流动,以此达到强化社会管理的目的,故B正确。材料既有族人,又有四邻,无法体现对宗法制的维护,A排除;土地问题仅是材料的第一个部分,对人口流动的管理不涉及土地兼并,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对儒家伦理的传播,D排除。【答案】B29【解析】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中“商部”“商务局”“商会”以及公司法和破产法都是管理近代工商业的部门和法律,体现出了政府近代化的意识逐渐增强,故A正确;清政府的觉醒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始,B错误;“实业救国”思潮是在甲午战争之后,C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管理近代商业的措施,并不是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D错误。【答案】A30【解析】1894年甲午海战中,致远号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因此考古发现的致远舰上的餐盘标有英语,说明军舰官兵的生活受西方影响,故答案为A项。这一餐盘不是普通市民的生活用品,排除B项;从致远舰上发现的餐盘不能反映当时通商口岸的状况,排除C项;D项中的“全盘西化”说法绝对,排除。【答案】A31【解析】根据1933年和“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可知,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主张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借此转移国内经济危机,但是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进行本国货币贬值,从而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危机,C正确。美元贬值加剧了国际金融形势的不稳定,A错误。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干预首先是从金融业开始的,扩展说法错误,B排除。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D错误。【答案】C32【解析】根据材料“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可知体现的是全球的问题需要人类共同治理,C正确。世界形势动荡不安与材料无关,A排除。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无关,B排除。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与材料无关,D排除。【答案】C3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上升,法家或法吏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下降,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并重用儒生为官,故D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察举制度的选官依据是孝廉,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察举制度,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上升,无法体现国家教育体系是否健全,排除C。【答案】D34【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巨大影响,这反映了自然科学观念对人文思想的影响,可以用来说明人文精神与科学观念的相互交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自然科学观念对人文思想的影响,并未涉及启蒙运动的社会基础;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自然科学观念对人文思想的影响,并非主要体现近代大学成为新思想的摇篮;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学观念对学习过它的人的影响,不能体现自然科学常识的逐渐普及。【答案】D35【解析】中国艺术表演团体类型占比,传统类绝对主导,西式类很小。这是非正常现象,是不合理的。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左”倾思想影响仍然存在。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违背材料体现的发展不平衡,排除;材料信息反映了文化体制改革尚未深入开展,B项排除;过于注重发展本国传统类的文艺团体,出现极端不平衡,说明“双百”方针尚未得到全面贯彻,D项排除。【答案】C第II卷41(25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标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明清时期松江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古代中国商标发展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早在原始社会后期,作为商业性标记的原始商标就开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木工、竹工、漆工、陶工、冶师等工匠为了在商品的交换中便于别人识别自己的商品,在自己的商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商标的广告宣传功能已经体现出来”“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使用一块铜板制作的白兔商标”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商品经济、生产力水平、商人维权意识和政府政策等方面来回答。(2)明清时期松江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而精线绫、三梭布、漆纱方巾、剪絨毯,皆天下第一”“崇祯松江府志所说的尤尚精敏的品牌有:三梭布、云布、标布、官布、飞花布、织花绒布等”“一些无良商人非法经营,假冒品牌与商标,牟取暴利”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3)对商标发展和保护的看法,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商标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政府保护和增强诚信意识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自发产生并集中于手工业领域;功能日益增多(表明归属,兼具广告宣传功能);商标形式逐渐多样化。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人维权意识的提升;政府一定程度的管理与保护。(2)表现:纺织业发展迅速,获利丰厚;技术领先,品牌较多;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非法侵权行为。(3)看法:商标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政府应加强对商标权的立法与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商人的诚信意识。42(12分)【解析】本题为论述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论点的准确提炼,然后通过相关史实论证论点的合理性,得出结论,根据材料“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0年)”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可知,这时期的体现最明显主线有两条:一条是经济体制改革,一条是中国的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需要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论证。中国的对外开放的主线需要从对外开放的过程进行论证。【答案】示例一:线索: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的改革促进了城市的改革。说明:从1978年起,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3年,中央决定在农村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从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评价: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示例二:线索:我国的对外开放始于经济特区的设立,逐渐形成全面的对外开放格局。说明: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设立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相继开辟长江三角洲等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渐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使其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评价:对外开放使我国在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注:其他线索如我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外交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等亦可。)45(15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是由原来的贱户提出申请,经地方官批准”、“二是贱户改籍必须抛弃原来的职业,别习新业,同时政府禁止地方绅衿逼勒贱户再操旧业”、“三是贱户既转属民籍,就要同平民一样向政府尽义务。”结合所学从主动申请与官府批准相结合,程序严格、改籍与改业相配合,并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身份变化与义务承担相一致等方面概括雍正皇帝“开豁贱籍”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贱民(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的人)分布各地,其并非奴隶,但地位低于平民,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列于民户的户籍”、“所谓削籍就是准许贱户改业,转为良民,并对国家纳税服役”结合所学从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角度分析雍正皇帝“开豁贱籍”的历史意义。【答案】(1)主动申请与官府批准相结合,程序严格;改籍与改业相配合,并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身份变化与义务承担相一致。(2)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6(15分)【解析】(1)依据材料“二战留给人们的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联合国也更为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结合所学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重视和保护弱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提倡民族自决等方面概括说明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基本理念。(2)依据材料“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联合国也更为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这对于维系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结合所学从有利于世界和平进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否定了旧的殖民体系、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等角度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历史影响。【答案】(1)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重视和保护弱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提倡民族自决。(2)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否定了旧的殖民体系;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47(15分)【解析】根据材料“他主张君主身贵位尊威重势隆,居国家政治统治之中心”可知韩非子主张君权至高无上;根据材料“他提出抱法处势用术为核心的统治理论”可知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根据材料“试图通过君权和法权的有机结合,实现国家的富强”可知韩非子主张君权和法权相结合;根据材料“韩非子主张君王对臣下要全面防范、制约,并为君主设计出一整套权术的办法来驾驭臣下”可知韩非子主张君臣处于对立面,强调用赏罚驾驭臣下。(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的影响需要从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容易形成独裁和暴政等方面思考。【答案】(1)主张:君权至高无上,通过法、术、势实现统治;君权和法权相结合,遵循天道;君臣处于对立面,强调用赏罚驾驭臣下。(2)影响:法家思想为秦国所接受,实现了富国强兵,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容易形成独裁、暴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