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习选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5970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习选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习选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习选题(3)(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选题(3)李仕才一、选择题1、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B.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D.部门间联系减弱解析:C根据题干“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可知行会只是起到协调和配合作用,不能说明在隋唐时期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故A项错误;根据“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可知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受到政府的监管,没有突破政府的管理,故B项错误;题干“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说明行会注重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有利于部门间联系,故C项正确,D项错误。【新知生成】 行会:在封建社会,随着城市的兴起和手工业生产的繁荣,一种手工业的同业团体兴起,由同一行业的工人组成,订有行规,调解会内纠纷,对外办交涉。行会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行会后期的规定,不只限制了自由竞争,限制了从业人员数量,限制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也限制了新生产工具的应用。2、史学家许倬云在历史分光镜一书中探讨了中国历朝社会控制的得失,列出了下面的一系列标题: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凝;秦代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那么,关于唐代的标题最有可能是()A.中层的变化 B.中下层的整合C.上层的分裂 D.上下层的缓和答案A解析唐代科举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大量的社会中层人员通过科举制进入国家政权中,所以唐代最恰当的标题是中层的扩大,故选A。3、下表为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942年16%58%4.4%78%7.3%49%上表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民族抗战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解析:A由材料数据可知1942年重工业比例急剧上升,联系此时全民族抗战爆发,基于战争需要,重工业发展较快,故A项正确。4、(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二,29)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答案B解析“西学中源”缺乏事实依据,但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D项错误。5、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载:“(美国)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和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这说明当时美国()A.总统受制于国会和联邦法院B.参众两院集体负责C.总统有权废止国家法律D.总统对国会负责解析:A根据“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和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得出总统受制于联邦法院,根据“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得出总统受制于国会,A项正确;根据“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得出不是两院集体负责,B项错误;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无权废止国家法律,C项错误;由于对知识理解不到位而容易错选D项,总统与国会是制衡关系,结合所学可知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D项错误。【新知生成】 从美国高官的产生看美国的权力制约:美国高级官员,除总统与副总统是通过选举产生之外,其他高级官员均由总统提名任命,但需要由国会审核通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总统的用人权,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的权力制约关系。它的好处是可以有效防止总统滥用职权、任人唯亲,从而大大减少在选官问题上的腐败现象。这也说明美国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程度较高,堪称资本主义世界的楷模。6、(2017濮阳中学三模,31)1965年,中央直属企业增加到10 533个,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2.2%,其中属于生产资料的产值占55.1%。中央直接掌握的财政收入由原来的50%提高到60%左右。这表明()A.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B.政府强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得到初步解决D.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中央直属企业增加”“中央直接掌握的财政收入由原来的50%提高到60%左右”等信息可知政府强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故B项正确。7、1960年美国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要求国际贸易中货币结算多样化B.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C.由于出现贸易逆差,要求实现浮动汇率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解析:D根据材料中“1960年”“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可知反映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的话实际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本身存在着矛盾和缺陷,其崩溃是必然的,D项正确。8、(2018长沙高考猜题卷,3)1926年3月13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一项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坚持“国民党与共产党人的战斗联盟”;谴责党由于在吸收工人时的“狭隘的宗派主义观点”而使组织发展缓慢。据此可知()A.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矛盾重重B.国共第一次合作已濒临破裂C.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D.国民大革命出现的叛逆倾向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坚持国民党与共产党人的战斗联盟;谴责党由于在吸收工人时的狭隘的宗派主义观点而使组织发展缓慢”可以得出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矛盾重重,故A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是在1927年,故B项错误;1926年,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确实是矛盾重重,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出现的叛逆倾向应该是指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材料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材料二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以及其他法学家弗洛伦丁和马其安的同名著作。该书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学阶梯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才发生了变化。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1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前两部法律命运不同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立法思想,唐律:根据材料中“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得出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罗马法:根据材料中“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得出自然法思想(理性、正义、自由、平等)。第二小问背景,依据材料及所学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别分析。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一得出唐律疏议的命运是被后世王朝所继承,被东亚其他国家所接受,依据材料二得出法学阶梯近代以前的命运是“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原因即可。答案:(1)思想:唐律: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罗马法:自然法思想(理性、正义、自由、平等)。(6分)背景:唐律: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德政”意识浓厚;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经济发达。(5分)罗马法:受古希腊人文精神影响;众多法学家对法律思想的研究与发展;商品经济较为发达。(5分)(2)唐律疏议:中国小农经济发达;中国及东亚均为君主专制政体;以唐律为代表的法律体系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5分)法学阶梯:罗马帝国分裂,出现封建割据,阻碍了法律的统一执行;基督教意识形态占据了主导地位。(4分)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坐守而已”等信息概括威海之战的战场态势;第二小问失败的原因注意要从“主观原因”角度作答。第(2)问依据战后多个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中国乃不国矣”等信息,再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析其危害。第(3)问联系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并结合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状况加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