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课时分层作业2 六国论 鲁人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535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课时分层作业2 六国论 鲁人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课时分层作业2 六国论 鲁人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课时分层作业2 六国论 鲁人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分层作业2 六国论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4412003】A思厥先祖父厥:其,他的,他们的B率赂秦耶 率:一律C胜负之数 数:次数D洎牧以谗诛 洎:及,到【解析】C项,数:天数,命运。【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本来;B项,冒着/残暴;C项,丢失/灭亡;D项,兵器/军队。【答案】A3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日削月割”相同的一项是()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D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B项,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D思厥先祖父【解析】A项,“其实”:古: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B项,“颠覆”:古:灭亡;今: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D项,“祖父”:古:祖辈和父辈;今:爷爷。【答案】C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导学号:64412004】A近日,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减轻心理压力,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B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张强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张强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C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语文题典,如有拾到者,请迅速还我。”D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挂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解析】A项,对联中的话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B项,面对别人的请教不能语言傲慢,“赐教”使用不当。C项,“请迅速还我”语气过于强硬,表达不得体。【答案】D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观点。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群雄割据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稳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随之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不从其他方面去论证,而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_【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讲了六国灭亡的背景和原因,这包括秦国强大后逐步吞并六国的土地,六国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另外,文段指出了苏洵只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的意图。【答案】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洵只抓住“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7“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三字经)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请你依照三字经的格式,写出下句,以勉励年轻学子及早发愤读书。_【解析】首先,形式上必须相同,都是三个字;其次,苏洵的事例是取其反面意义,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是有些晚了,下句就要以苏洵为例来规劝人要及早发愤读书。所以先承上“彼既老,犹悔迟”,再启下“尔小生,宜早思”。(大意:像苏老泉年近三十,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愤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答案】(示例)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8名句默写。(1)六国论中,作者用“_,_”两句对自己的观点“弊在赂秦”进行了解释。(2)六国论中,作者援引古语,一语中的地指出“以地事秦”结果的两句:_,_。(3)如果六国礼遇贤臣,爱护子民,并力西向,则或许能避免“_,_”的命运。(4)六国论中,作者用于表达对当朝统治者劝谏的三句:_,_,_。【答案】(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薪不尽火不灭(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二、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导学号:64412005】张益州画像记 苏 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攲,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小大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节选自古文观止)9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B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C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D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解析】结合文意,借助文言虚词可断句。第一个“尔”是代词“你们的”第二个是“你们”所以“尔心”中间不能断,排除A、C;第三个尔也是代词“你们的”,“尔子孙”中间不能断,排除D。【答案】B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为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故又称“杂记”。B朔又称新月,指农历(亦可称为夏历、汉历)每月初一。C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是臣子见君父时所用。D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齐、鲁两地自古便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解析】C项,在文中“稽首”是大家都点头赞同的意思。【答案】C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首先交代了张方平至蜀的背景,接着记叙了张方平至蜀后准备迎击来犯之敌的策略,即抓紧训练驻军,并加强守备。B张方平爱惜蜀人非常深切,对待蜀人非常厚道,因此蜀地百姓坚持要把他的像安放在净众寺里,表现了蜀地百姓对他的爱戴之情。C苏洵认为祸乱未发生或祸乱已成都容易治理,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他由此充分肯定了张方平面对紧张局势,从容不迫,措施得当的治理才能。D张方平分析了蜀人经常发生大乱的原因,并拿齐、鲁之人与之比较,强调如果用礼义来约束蜀人,用法律来差使蜀人,动乱就可能避免。【解析】“张方平到达后,就抓紧训练驻军,并加强守备”不正确,原文是说张方平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答案】A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寇来在吾,无尔劳苦。译文:_(2)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译文:_(3)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译文:_【答案】(1)敌寇来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2)于是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心意去对待他们,用处置盗贼的刑法去处置他们。(3)超出法律之外任意胡来,用权势胁迫平民百姓,我不忍心做啊。【参考译文】至和元年秋天,蜀人中传说,有敌寇来到了边界侵犯。驻边军士夜里惊呼,野外村落没人敢居住。谣言流传开来,京城震动恐惧。朝廷正命令选派统帅,天子说:“不要酿成祸乱,不要助成事变。虽然各种说法同时兴起,但我的主意已定,外患不一定会酿成,事变将会从内部兴起。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解决,只需要我的一二个大臣去妥善处理,谁能才兼文武,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天子说:“好!”张公以侍奉双亲为由推辞,未获批准,于是就动身出发。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寇来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第二年正月初一,蜀地百姓像往年一样互相庆贺新春,竟没有发生什么乱子。第三年的正月里,百姓相互商量要把张公的像安放在净众寺里,张公没能禁止得住。眉阳人苏洵对众人说:“祸乱没有发生,这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这也容易治理。有祸乱的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就像器物虽已倾斜,但还没有掉到地上一样的紧张。只有你们的张公,安稳地坐在它的旁边,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扶正。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夸耀的神色。替皇上管理小民百姓,不知疲倦的,只有你们的张公。你们靠着他的正确措施才活下来,他真是你们的再生父母。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看上司如何对待他们。人们常说: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于是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心意去对待他们,用处置盗贼的刑法去处置他们。对于本来已经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残酷的刑法去号令他们。于是百姓才忍心把他那父母妻儿所仰望依托的身子,投靠盗贼,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用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人,那么蜀人也会用齐、鲁百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超出法律之外任意胡来,用权势胁迫平民百姓,我不忍心做啊。唉!如此深切地爱惜蜀人,如此厚道地对待蜀人,在张公之前,我还未曾见过。”大家听了,一齐点头说:“是这样的。”苏洵又说:“张公的恩德,在你们心中。你们死了,在你们子孙心里。他的功劳业绩,载在史官的史册上,无须用画像来表示啊。况且张公的心意是不要这样,怎么办呢?”众人都说:“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虽然这样,但在我们心里却放不下呢。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件好事,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处,一直问到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也许要问到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意思是让天下人在心里想念,眼睛里也留存着他的形象。眼睛里留存着他的形象,所以心里对他的想念就更加牢固。由此看来,画像也不是没有帮助。”苏洵听了,没有办法反驳,于是撰写了这篇记文。张公是南京人,为人开朗豪放,有高尚节操,以度量宏大闻名天下。国家有重大事情,张公是可以托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