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5252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答题时间:30分钟)根据可持续发展观念,完成12题。1.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B. 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C. 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D. 在开发利用资源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2. 下列言行中,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提倡塑料袋购物A. B. C. D. 3. “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 发展的观念 B. 公平的观念C. 环境的观念 D. 权利的观念下图为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 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进入阶段后有所转变,其原因是()增加环保投入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发展速度增快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水平不断降低A. B. C. D. *5.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是()A. 阶段以前B. 阶段C. 阶段D. 进入阶段后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完成68题。*6. 目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 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 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 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D.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7. 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A. 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B. 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C. 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D. 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8.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A. 北方的退耕还草B. 湖区的混合放养C. 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D.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9. 读某山区人地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的空白圆圈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 社会经济效益提高B. 制约社会经济发展C. 水土流失加重D. 水土流失减轻E. 农林牧综合治理F. 毁林开荒G. 粮食单产提高(2)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是_。(3)若我国东部北回归线附近某地区发生上述恶性循环,能否形成沙漠?试述其原因。10.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A. 土壤肥力衰退 B. 毁林开荒C. 旱灾加剧 D. 毁草开荒E. 土地破坏 F. 粮食减产(2)图示黄土高原农业生态循环恶化的人为原因是_;自然原因是_。(3)为改变黄土高原生态现状,促进生态环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 D 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在开发利用资源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2. A 解析:“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造成人口的过度增加;用塑料袋购物必然造成环境污染。3. B 解析: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持续发展、安居乐业。“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观念,违背了资源分配在代际上的公平性。4. B 解析:解答该题必须正确地分析图中三条曲线的相互影响关系,并结合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准确地确定、分别对应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进入阶段后,由于发达国家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吸取了教训,开始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5. 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阶段以后环境污染程度逐渐降低,且低于自然环境容量,人地关系协调发展。6. C 解析: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及深刻的环境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庞大的人口压力。7. B 解析:该产业构想图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8. D 解析: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完全符合循环经济模式,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而A、B、C三项尽管也符合保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生产原则,但不能做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9.(1)左图最下面的圆圈填F,然后按顺时针依次填C、B,右图左下角的圆圈填E,然后按逆时针依次填D、G、A。(2)实现农林牧的综合治理(3)不能。我国东部地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风从太平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给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形成湿润气候。故不会形成沙漠。解析:第一步,要识别模式图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本题图中所示的是山区人们的不合理活动与科学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不同后果,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由图中可以看出,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贫困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第二步,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本图的结构分为明显的两部分,分别是人地关系的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据此可将所有选项分成两大类,以方便解题。第三步,要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由图中可以看出,贫困是导致山区居民盲目毁林垦荒的直接动机。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农民为了追求多产粮食,盲目开荒,这又引起了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贫困加剧;但如果山区的人们能够因地制宜地实行农林牧综合治理,就能摆脱恶性循环,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第四步,还要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盲目地毁林开荒,其后果只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使贫困加剧,陷入恶性循环。而图中问题最终解决的关键是实现农林牧的综合治理,从而摆脱恶性循环,走上良性发展之路。10.(1)从上至下、从左到右依次是:F、A、C、E、B、D(2)不合理地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3)陡坡破碎地带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缓坡地带修筑梯田;沟壑打坝淤地;调整农业结构,以林草为主综合发展。解析: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这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直接相关。人口过快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各种方式的开荒,致使生态失调、土地破坏、旱灾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生态条件的恶化又使粮食减产,导致生存压力更大,出现图中的恶性循环。本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外,还与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有关。治理时要采取综合性的合理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