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9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4207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9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9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9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9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1美苏争锋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雅尔塔体制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二战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3)美苏实力均衡: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基本过程(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2)政治上: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苏联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3)经济上:美国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苏联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4)军事上:美国1949年,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灵犀一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遏制苏联,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2)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用经济手段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加强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隐蔽的手段)(3)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还是遏制苏联。二、“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1德国分裂(1)背景: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如何处置德国是美苏斗争的焦点之一。(2)概况: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2朝鲜战争(1)原因: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进驻朝鲜,形成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美苏两个占领区。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概况: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立即派兵干预,随后又操纵联合国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3)性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3古巴导弹危机(1)概况: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很快发现了正在古巴建造的中程导弹发射基地,并获得了关于导弹型号及其他数据的确切情报。随后美苏双方进入战争戒备状态。(2)结果: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三、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积极(1)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了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4)两强竞争客观上推进了科技的发展。2消极(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形成,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2)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土危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以此来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2.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1(2016浙江4月选考)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是()A建立北约组织B实施马歇尔计划C提出“杜鲁门主义” D推行凯恩斯主义解析:选B北约为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遏制苏联的工具,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其为欧洲经济复苏起很大作用,也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铺平道路,故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凯恩斯主义是美国发展经济的政策与理论,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1947年3月,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该文章评价的“它”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 D柏林危机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1947年3月”,结合材料中美国外交政策的攻势具有全世界意义,可得出文章评价的“它”是杜鲁门主义的“遏制共产主义”,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发生在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只针对欧洲,故B项错误;北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故C项错误;柏林危机发生于1948年,故D项错误。3(2018绍兴选考诊断)“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以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该内容出自()A联合国家宣言 B北大西洋公约C布雷顿森林协议 D华沙条约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武力之使用”一句,可以确认该组织具有军事职能,“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可以进一步根据地理位置推测出这一组织是北约。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十二个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因此选择B项。4(2018嘉兴基础测试)下列内容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A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B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C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D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以得知“小马歇尔计划”在亚洲推行,说明杜鲁门主义进一步扩展到亚洲,故选C项。美苏冷战的中心在欧洲,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于1955年华沙成立,D项错误。5(2018温州9月选考模拟)在1947年5月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说:“没有美国更为迅速的大量经济援助,社会和政治解决将遍及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克莱顿意在强调()A援助西欧的出发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B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复苏作用显著C利用经济手段实现美国逐步控制欧洲D美国必须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解析:选A题干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的相关史实。“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可知援助西欧的出发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故A项符合题意。考点2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背景(1)二战后,西欧各国实力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发展较快,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2)西欧各国强烈意识到只有联合才能保障自身安全与发展形成过程(1)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2)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影响(1)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2)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致使美国调整对欧洲的政策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在美苏争霸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2标志: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3主张: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力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易错提醒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同美苏两个军事大国结盟的国家结成同盟。不结盟运动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表现为: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1(2018绍兴选考诊断)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欧洲B建立平等互利的欧美伙伴关系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和平统一的欧洲解析:选B根据材料“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说明欧洲实力并不能够与美国抗衡,他并不想恶化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关系,但“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说明他认为欧洲不能低人一等,处于被美国庇护的状态。因此最为合适的解读是他认为欧洲与美国应当建立平等互利的伙伴关系,B项符合题意。2(2018台州9月选考质评)1961年6月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A是不结盟的区域集团组织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C是新中国的坚定盟友D形成了美苏之外的第三世界解析:选B材料中“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体现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的宗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等体现了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的宗旨,故B项符合题意。3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1975年开始代表西欧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是()A欧洲议会 B欧洲共同体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联盟解析:选A1975年欧洲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代表西欧“用一个声音说话”,故A项正确;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是经济一体化组织,故B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不能代表西欧,故C项错误;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故D项错误。考点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1苏联解体(1)标志:1991年,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2)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2东欧剧变: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等国相继发生剧变。灵犀一点苏联解体的原因(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体制弊端和政策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二、“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1形成(1)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发动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2)欧盟: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4)俄罗斯:继承苏联政治遗产,加强改革,逐渐走出低谷。(5)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已成为政治大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2表现: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易错提醒多极化趋势并不等于多极化格局“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未最终形成,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三、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1标志:1991年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马约”或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成立,朝政治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2影响: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四、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1综合国力增强,已是政治大国。2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1年)和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3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作出了贡献。知识链接全面认识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1)推行强权政治力图独霸世界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贯目标和终极目标。因此,美国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阻碍者。(2)促使国际格局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间斗争的焦点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谁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取得胜利,谁就能成为多极中的一极。(3)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世界各种政治力量都处于较大的发展、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从而决定了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必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五、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1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相对衰落。(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2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点(1)两极格局结束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和以往格局变动相比,不可能通过战后谈判确立新的世界格局,只能通过大国间力量的消长与分化组合自然形成,因此新旧格局的交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是两极格局压制下的地区性军事强国的侵略欲望会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会暴露和激化,因此世界还充满着动荡和冲突。(3)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1如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解析:选A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联合国成员国中亚非成员国的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A项正确。图片未涉及欧共体成员的变化趋势,B项错误。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是经济组织,排除C项。图片没有体现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情况,D项错误。2(2016浙江4月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西欧国家提出了一份旨在建立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大胆计划。即建议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把煤和钢的生产整个过程交由一个高级公共机构负责掌管,目的是使大家在经济领域团结一致,并进而在政治领域相互靠拢。舒曼计划的中心观点是“欧洲建设非一时之力、一日之功”。这种渐进的一体化方式,有别于以往的各种方法。到了1986年,欧共体成员从原先的6国增加到12国。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材料二下图所示为1993年欧盟、美国、日本三大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引自法皮埃尔历史与地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8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进程。(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联合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对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产生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8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可以简单概述4个过程,依次是: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建立,三个共同体合为欧洲共同体,再就是材料中提到的欧共体从6国增加到12国。第(2)问,可以从欧盟形成过程和欧洲联合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防务一体化的过程来分析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用。答案:(1)进程: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80年代中期后,欧共体从原先的6国发展到12国。(2)变化: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欧共体逐渐由经贸集团转变为经济政治实体。作用:欧盟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