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6121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掌握近现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理解它们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2.掌握近代影视事业产生和发展的状况。3.掌握互联网在中国兴起的表现,理解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2外国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3国人办报(1)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3)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思维点拨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2)外国人开办:1923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3)国人自办1926年,中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2电影事业(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产生: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第一部影片定军山。(3)发展: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发展迅速。(4)新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共有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3电视事业(1)起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2)发展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目前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思维点拨1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2电影媒介的特点:时效性不强;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易混易错在中国,电视的出现要比电影和广播晚。电影、广播、电视在中国出现时间分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历程(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应用(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经济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网上购物成为互联网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3)其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点拨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主题一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史料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时间当年创刊数中国人自办报刊总数所占百分比1895年7342.9%1896年11763.6%1897年494591.8%1898年473983%注:1898年9月21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史料解读表格数据表明18951898年中文报刊总数增加,中国人办报增加,中国人自办报刊在报刊中的比重增加。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有哪些?提示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刊的主体;报刊种类繁多,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内容丰富,贴近民众生活。史论总结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2)作用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成为宣传变革、革命的主要工具和利器,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有利于商业信息的传播,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西方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主题二广播影视和互联网的发展1影视和互联网的发展史料图一 图二图三史料解读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是电影、电视、互联网。问题思考史料中的三种传播媒体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互联网的影响史料观察下列关于互联网的漫画史料解读左图表明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右图表明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问题思考依据史料中两幅漫画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提示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如网上学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如网上购物。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史论总结全面理解互联网的影响(1)积极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各种信息,彼此之间可以进行方便的通讯和交流,互联网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2)消极互联网的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证,信息来源渠道不确切。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业的主要任务,它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维新派、革命派曾以报刊为阵地,大造变法或革命的舆论。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报道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2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修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总之,影视对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3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1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发刊词写道:“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重大时事 B宣传政治主张C评价社会风气 D传播商业信息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来分析,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2下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A BC D答案D解析从图片中“挽回利权”和“提倡国货”可知正确;从图片上女子的服饰可知正确;从香烟广告宣传可知正确。故选D项。3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展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角度限定“社会生活史“,结合材料信息“印刷机器发展史”和“新闻事业发展史”可知C项为最佳答案;A、B、D三项的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也没有紧扣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要求,故排除。4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答案D解析从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1925年前后”,“华商投资175家电影公司”,上海占绝大多数,电影是经济文化发展的体现。1925年国内军阀混战,排除A项;材料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影的发展,而不是电影业的产生,排除B项;材料没有谈到市民对电影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5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沉迷于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颜”,是因为网络()信息量很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购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以学习,开拓了新的学习渠道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问题A BC D答案A解析这里的“红颜”比喻网络的积极作用,属于消极影响,属于“祸水”,故选A项。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广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阶层?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答案(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近代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启蒙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媒以及整个文化事业迅猛发展。基础达标1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处于中国近代大众传媒更新的时代,又从“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可知信息的载体是报纸。2报纸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推动该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报纸可以迅速传递信息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活字印刷术的发展A B C D答案A解析报纸是第一媒介,可以迅速传递信息,适应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故正确;图中文字“宣统元年”即1909年,而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发起,故错误;属于古代印刷技术,可排除。3孙中山的秘书戴季陶说:“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上述材料说明()A戴季陶肯定了报纸的新闻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报纸的舆论作用,没有涉及报纸的新闻功能,故A项错误;“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体现了报纸通过宣传民主自由推动社会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和对报业的控制问题,故C、D两项错误。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人们可以通过下列哪些传媒及时了解大会盛况()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A BC D答案A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时,报纸和广播已经在中国出现,但是中国电视台出现于1958年,中国接入互联网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选A。5(2016漳州高一检测):/.m1905.是CCTV6电影频道的官方网站。网址中“1905”的含义是()A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B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C互联网进入中国D电影渔光曲的拍摄答案A解析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的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故A正确;电影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故B错误;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与题干“1905”没有关系,故C错误;电影渔光曲的拍摄时间是1934年,故D错误。6“它是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它打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限制”“它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是()A广播 B报纸 C互联网 D杂志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它打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限制”“它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等信息,可以判断这种媒体是互联网。7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火遍神州大地,下列对这些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一度引领了社会生活促进了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A BC D答案A解析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均为电视娱乐节目,承载的是一种娱乐功能,没有剖析社会本质,排除,故选A。8(2016河池高一期末)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C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答案C解析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与题目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意在心留可以解忧喜上眉头,甜在心头”,不是疏远而是加深了人们的感情,故B项错误;“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可见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故C项正确;据材料“喜上眉头,甜在心头”可知不是“受制于”,而是受益于科技,故D项错误。能力提升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4%经济/财政/商务87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194.2%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引者注:时务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1898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材料二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据大公报(天津)之最近报界调查表(1905年)整理材料三1849年2月,马克思曾透彻地指出过报刊在现实斗争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报纸的最大好处,就是它每日都在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2)概括材料二中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3)结合所学的近现代中国创办的报刊,论证马克思论断的正确性。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实业救国”的呼声高涨。(2)上海报纸数量多;办报者多元化;国人自办报纸占主体;大部分报纸没有持续下去。(3)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以及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注意限制条件“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第(2)问,需认真分析材料二,从报纸数量、办报者国籍、发展状况入手组织答案。第(3)问,结合所学史实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