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七 2.3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1035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七 2.3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七 2.3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七 2.3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提升作业 七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 (2018上饶模拟)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1.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减少B.增加C.增加D.减少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弱【解析】1选B,2选D。 第1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导致气温升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增强,故过程增加,减少。第2题,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散失的地面辐射多,即大气逆辐射弱。(2018江淮十校联考)下图是水汽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图,图中的曲线为饱和曲线,甲乙丙丁的箭头方向分别代表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的途径。完成3、4题。3.关于自然现象“露”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种途径而达到饱和的()A.甲,温度固定时,增加水汽而达饱和 B.乙,经升高温度及减少水汽含量达饱和 C.丙,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而达饱和 D.丁,经降低温度及增加水汽而达饱和4.在自然界中,下列哪种情况最不可能发生水汽凝结现象()A.富含水汽的气流沿着迎风坡爬升 B.暖空气沿锋面上升 C.越过山脉背风坡的下沉气流 D.空气强烈对流上升【解析】3选C,4选C。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中信息的获取、解读能力。“露”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因降温凝结而成。关键在于“降温”而不是“增加水汽”(控制变量)。第4题,ABD三项中均有“爬升”或“上升”字眼,水汽易降温凝结。C项描述的是下沉气流,气温上升,水汽难以凝结。(2018豫南九校联考)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5、6题。导学号086201085.当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A.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B.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C.昼长上海大于广州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6.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分布无关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5选B,6选C。第5题,根据图示风向向右偏,判断为北半球,当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即气压带风带南移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巴西高原此时为夏季,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草木茂盛。第6题,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7.某地气压的变化,实质上是该地上空空气柱重量增加或减少的反映。气柱质量增加了,气压就升高,质量减少了,气压就下降。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呈现有规律地周期性波动,以日为周期和以年为周期的波动,分别称为气压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a和图b,A、B两处气压比较,气压高的是_;C、D两处气压升高的是_。(2)不同性质的气团,密度往往不同。如果移到某地的气团比原来的气团密度大,气压随之升高。反之该地气压就要降低。我国冬季冷空气南下,流经之地的气压会_。(3)气压的日变化曲线有单峰、双峰和三峰等形式,其中以双峰型最为普遍。其特点是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一个次低值。读图c,气压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_时左右。一般认为,气压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有关。例如,当白天气温最高时,低层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引起地面气压_;但气压极值出现的时间_(早、晚)于气温。气压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和变化的幅度随纬度变化而有区别,_地区气压日变化最为明显,随着纬度增高,气压日较差逐渐_。(4)气压的年变化受气温的年变化影响很大,因而也与纬度、海陆性质、海拔等地理因素有关。在大陆上,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_季,气压年变化值很大,并由低纬向高纬逐渐_。高山区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_季,和空气的受热上升关系密切。【解析】第(1)题,气压高处等压面上凸,C处上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第(2)题,冷空气密度较大,其流经之处气压升高。第(3)题,读图可知,810时气压最高;低纬度地区(雅加达)气压日变化最明显,高纬度地区(莫斯科)气压日较差最小。第(4)题,结合前三题的结论分析。答案:(1)B处C处(2)升高(3)9下降晚低纬度(热带)减小(4)冬增大夏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解析】1选A,2选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为强逆温层上界,高空为逆温层上界,故逆温层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从逆温层上界可以看出最大值出现在45时,即日出前后;图中显示16时、8时都存在逆温层,故不是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强逆温层前半夜曲线较陡,故增速快,后半夜曲线较缓,降速慢。第2题,图中近地面强逆温层出现的峰值较早,高空逆温层峰值出现较晚,主要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地面辐射自下而上的传递存在时间差异。【加固训练】(2018吉林模拟)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A成都白天温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拉萨弱B.B成都夜晚温度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拉萨弱C.A拉萨白天温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成都弱D.B拉萨夜晚温度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成都弱(2)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C.地形地势差异较大D.人类活动的差异【解析】(1)选D,(2)选C。第(1)题,图中B的昼夜温差大于A,温度低于A,且一天中最高温出现的时间比A晚,所以B为拉萨,A为成都。成都白天温度高,因为地势比拉萨低,但大气的削弱作用比拉萨强。拉萨夜晚温度低,是因为拉萨地势高,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第(2)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都比成都弱,故昼夜温差较大。下图示意某热力环流中两地在垂直方向上四点的气压分布。据此完成3、4题。3.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甲乙 B.乙丁 C.丙乙 D.丁甲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丙处垂直方向上等值线配置的是()【解析】3选C,4选A。第3题,从图中可以读出,近地面丁地气压高于丙地,风从丁地吹向丙地,高空甲地气压小于乙地,风从乙地吹向甲地,由此形成热力环流。第4题,从图中可以读出,在半空中的一个高度处两地气压值相等,气压差异为零,在此高度以上和以下,气压差异逐渐升高,所以A正确。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57题。导学号086201095.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C.地球的自转运动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6.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7.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 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 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解析】5选A,6选D,7选B。第5题,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发生移动,气压带、风带也随之移动。第6题,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主要位于北半球,所以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第7题,读图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2018新余模拟)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如图表示18802000年东亚地区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值曲线。读图,回答8、9题。8.18802000年,东亚地区季风环流变化的特点是()A.夏季风强的年份冬季风强 B.多数年份冬、夏季风均偏强C.夏季风强的年份冬季风弱 D.夏季风强度的变化幅度比冬季风大9.下列年份中,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最短的是()A.1890年 B.1907年 C.1920年 D.1980年【解析】8选D,9选C。第8题,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从图中可以看出,18802000年,东亚地区季风环流夏季风强度的变化幅度比冬季风大。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20年前后,夏季风势力偏强,冬季风偏弱,导致雨带北移速度快,且长期在北方停留,因此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最短的是1920年。10.(能力挑战题)(2018成都模拟)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3)如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气压值PA、PB、的大小顺序是_。气温值TA、TB、的大小顺序是_。(4)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解析】 第(1)题,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为低压中心,如B;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为高压中心,如A、C。第(2)题,近地面气压越低,温度越高,所以B地温度最高。第(3)题,近地面A处气压高于B处,所以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A流向B;高空相反,由B流向A;A处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形成高压,B处上升形成低压,所以该环流呈逆时针。气压值:PAPB;近地面形成高压该地冷却,形成低压该地受热,气温值:TBTA。第(4)题,甲处为近地面风,受三力共同作用,风向右偏。答案: (1)BC(2)B(3)画图略(逆时针方向画箭头)PAPB(或PBTA(或TATB)(4)【知识拓展】实际等压线图中确定风向的步骤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