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2讲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模拟演练 岳麓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1020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2讲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模拟演练 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2讲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模拟演练 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2讲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模拟演练 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52讲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1(2016全国卷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D)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解析古代雅典宗教意识浓厚,苏格拉底就是以不敬神的罪名被处死的,A、B两项错误,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该剧虽宣扬“憎恨”神的观点,却受到雅典人喜爱,这反映了雅典人肯定人的价值,要求摆脱神的束缚,故D项正确。2(2017黄冈)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 (A)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解析分析材料信息可知,柏拉图此段话反映了人的感觉对于认识的重要性,可见柏拉图的主张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即人的感觉的重要作用,故选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苏格拉底的认识论强调“认识自我”即强调认识中人的主体性,柏拉图的主张发展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故D项错误。3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 (A)A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B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C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D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解析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故A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错误;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是近代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成为社会主流的,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可知,人的意识仍受神学思想的束缚,并非完全的自我膨胀,故D项错误。4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C)A知识即美德B拯救人类心灵C认识你自己D追求生命价值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苏格拉底拯救人类心灵,故B项错误;“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苏格拉底追求生命价值的主张,故D项错误。5(2017聊城三模)柏拉图指出:遵守习惯和法律是掌权者的首要职责;习惯和传统法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真知识;尊重法律。他还提出要用法律来规制掌权者“有限所得与无限贪欲间的尖锐矛盾”。这说明柏拉图 (C)A最早提出权力制衡理论B认为法律源自生活习惯C寻求城邦管理的有序D把遵守法律作为美德解析据材料“遵守习惯和法律”、“规制掌权者有限所得与无限贪欲间的尖锐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柏拉图对于希腊城邦管理主张法制、有序,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和习惯的关系问题,故B项错误;近代最早明确提出权力制衡理论的思想家是英国人约翰洛克,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城邦管理的法制有序,不是把遵守法律作为美德,故D项错误。6(2015新课标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了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宝贵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