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0768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8课罗斯福新政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特点。3.认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一、临危受命1形势: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2竞选总统:1932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3临危受命: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思维点拨罗斯福是在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经济危机日趋恶化的背景下当选为总统的,摆脱危机、恢复经济成为他面临的首要任务。二、实施“新政”1措施领域措施金融(1)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4)管制证券业工业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农业(1)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2)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社会福利(1)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2)加强社会保障措施;(3)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社会立法(1)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2)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基本权利2.特点: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3实质: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思维点拨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首先从整顿金融业开始的原因(1)银行破产、资金链断裂,会导致工人失业与农民贫困。(2)金融业在国家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整顿金融,工农业才会复兴、发展。三、摆脱危机困境1恢复经济:20世纪30年代经济开始回升,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2缓和矛盾(1)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2)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3开创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4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易混易错罗斯福新政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它只是缓解了经济危机,加速了社会生产力恢复与国民经济明显改善的进程。图解识记主题一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史料一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傅任敢译全国工业复兴法(节录)史料解读划线部分“政府制裁和监督”表明美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提示政府在发展经济和调节劳资关系等方面的行政干预。史料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从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史料解读史料划线部分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问题思考(2)根据史料二概括罗斯福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从民生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提示特点: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作用: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史料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史料解读划线部分表明罗斯福新政是将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开创出新的经济模式。问题思考(3)依据史料三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提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从经济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2)从内容看,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干预,使其协调发展。(3)从目的看,以克服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但其根本目的则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4)关注民生,注重社会建设。(5)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进行。主题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影响1实质史料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史料解读注意划线部分此时罗斯福的身份及其“医治”的含义。从“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中得出实质。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指出其实质。提示“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实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影响史料一1932年至1945年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史料解读观察柱状图可知到1940年美国生产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说明新政助推美国摆脱了经济大危机。问题思考(1)依据柱状图,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示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史料二美国资本主义在财政上还有办法来实施像新政这样的改良方案,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威廉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史料解读划线部分“改良方案”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说明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遏止了法西斯势力。问题思考(2)从政治角度看,罗斯福新政在应对美国社会危机方面有何作用?提示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史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政府干预经济”及按照这一思路“实行经济改革”等举措在主要西欧国家风靡一时。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史料解读划线部分“政府干预经济”风靡欧美表明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资本主义国家效仿。问题思考(3)根据史料三,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作出的贡献。提示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和作用(1)目的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摆脱经济危机。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稳定资本主义制度。(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作用积极性a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b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c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d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胡佛的竞选口号:“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生产是企业的事情,国家不应该去管。”罗斯福的竞选口号:“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这是一种进军的命令。”由此可见,胡佛和罗斯福竞选口号围绕的主题是()A选择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B如何解决严重的经济危机C实行自由放任还是政府干预D如何消除严重的社会危机【考点】临危受命【题点】胡佛与罗斯福的竞争答案B解析大萧条时代,胡佛和罗斯福要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摆脱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虽然主张不同,做法有异,但围绕的主题未变,故B项正确。2(2017益阳高二期末)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250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景区建立国家公园。罗斯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青年 B调整劳资关系 C保护环境 D“以工代赈”【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与立法等措施答案D解析题干中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250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景区建立国家公园。说明政府通过兴办公共工程来解决就业问题,与“以工代赈”的措施相符,故D项正确。3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的。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 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C成立农业调整署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与立法等措施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如: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等,这和材料所描述的基本一致,故D项正确。4罗斯福新政是西方国家首次以政府形式在价值观上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提出回应与挑战。新政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秩序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加强社会保障措施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与立法等措施答案C解析由材料“政府形式(优胜劣汰)”可知,材料讲的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对社会底层群众的援助,而最能体现这种观点的是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所以答案选C。5(2018德阳期末)下表是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人数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33年1936年1938年人数603 000867 000920 000A.政府管理机构的大量建立B解决失业问题的客观需要C现代文官管理制度的建立D美国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考点】摆脱危机困境【题点】罗斯福新政所开创的经济发展模式答案A解析1933年到1938年,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对经济的干预导致大量政府管理机构的建立,使得联邦政府雇员人数显著增加,故A项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与立法等措施答案(1)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2)国家立法。(3)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改革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前提下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解析第(1)问,根据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第(2)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定为一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选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基础达标1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D提倡“新经济”模式【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就职演说激励人心答案B解析罗斯福是在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背景下上任的,面对经济危机,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B项正确。2(2018三明高一检测)“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新政课时综合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并结合所学史实,应该是有利于发展本国外贸,A、C、D是针对国内调整生产关系和民生,只有B是对外贸易,所以应该选B,A、C、D排除。3光荣与梦想中写到,罗斯福新政时期,“蓝鹰运动”流行一时。“凡是遵守法规的企业,可以在厂门店门挂上蓝鹰徽。开汽车上街的消费者则在挡风玻璃贴上这个图案。时代 周刊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蓝鹰徽。”这场“蓝鹰运动”旨在()A规范企业生产经营B扩大商品消费市场C强化社会保障机制D提高工人政治权利答案A解析“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在工业上采取的措施,是国家加强对工业生产的干预,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故A项正确;“蓝鹰运动”是国家对企业生产的干预,无法扩大商品消费市场,故B项错误;强化社会保障机制与罗斯福新政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关,与“蓝鹰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提高工人政治权利是罗斯福新政中保护劳工权利方面的内容,“蓝鹰运动”旨在规范企业的生产管理,使生产有序进行,渡过经济大危机,故D项错误。4罗斯福在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法令时说,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项法令()A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B完善了失业保障制度C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D旨在保护工人的权利【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新政的工农业措施答案C解析该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法令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故C项正确。51933年,美国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 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20多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从应对经济危机角度看,政府此举()A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B造成了极大的浪费C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D缓解了农产品供需矛盾【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新政的工农业措施答案D解析政府的举动,从应付经济危机的角度看,是为了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故D项正确。6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A复兴工业 B整顿银行C以工代赈 D调整农业【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与立法等措施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可看出,这是罗斯福新政中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的措施,目的是增加就业,故选C。7“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与立法等措施答案D解析材料中“每个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反映了在罗斯福新政中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故D项正确。8(2018宜春高一检测)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考点】摆脱危机困境【题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可知,该政策是为了保障底层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D正确。9大国崛起有这样的表述:“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建立市场经济 B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拓展海外市场 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考点】摆脱危机困境【题点】罗斯福新政所开创的经济发展模式答案D解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10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考点】摆脱危机困境【题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现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安定,故A错误;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最准确的表述为调整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故B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正确;计划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专利,故D错误。能力提升11下图反映的是1929年到1937年美国工人的失业率变化情况,其中1933年到1937年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政府()A整顿国家财政 B规范金融秩序C缩减农业生产 D实施以工代赈【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与立法等措施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1933年到1937年美国工人的失业率逐步下降,这得益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以工代赈措施,故D项正确。12(2018烟台一中调研)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修建此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经济结构,扩大能源出口B提高就业率开拓经济发展空间C扩大生产规模,刺激生产发展D加强国家干预,防止盲目竞争【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与立法等措施答案B解析田纳西河工程是罗斯福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主旨是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缓解经济危机。在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的大量的公共工程建设,使河流两岸的居民收入大增,是新政成功的典范。故选B项。13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A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B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C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D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考点】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与立法等措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表明罗斯福在新政中,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动者的利益,故C项正确。14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考点】摆脱危机困境【题点】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答案D解析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与材料中“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相符,故D项正确。15美国迈克亚达斯等史学家在著作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中指出:“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对材料中的“分水岭”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由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B美国由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C美国由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D美国由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考点】摆脱危机困境【题点】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新政”“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美国”可以判断这指的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从原先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走向国家干预,故C项准确,也符合“分水岭”的表述;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胡佛总统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使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材料三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了美国历史的许多“第一次”:联邦政府承担起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联邦政府第一次保证公民有参加工会的权利;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人教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二(1)材料一胡佛、梅隆对待经济危机的态度如何?材料二中体现了罗斯福怎样的精神?(2)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用史实说明“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3)有人说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客观上给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机遇”。你同意吗?说出你的理由。【考点】“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临危受命与实施“新政”【题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综合答案(1)材料一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材料二体现了罗斯福的进取、改革精神。(2)特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史实说明: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开展了“蓝鹰运动”,凡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的企业可使用蓝鹰标志,以资鼓励。(3)同意。理由:大危机表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罗斯福新政为开端,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