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6052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课标解读】重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和发展缓慢的原因。难点: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分析近代前夜由“发展”转向“迟滞”的原因。【知识梳理】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农业发达: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_大范围扩种;_ 、_ 等高产作物引进; 广泛_,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手工业的发达:_ 已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3商业的繁荣: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 _ ,_ 资本日趋活跃。明中后期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一大批_市镇兴起。4.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 _ 的扩大和 _ 的增长;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_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_ 和 _ 的中心地区之一。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直接原因:_2产生:(时间、地点)_ 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 经营形式。3概况:苏州工匠分 _ 和 _ 两种,已经形成 _ 市场;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出现了_ 、_ 和 _ 较高的民营手工工场。4特征:自由雇佣劳动,商品生产,手工工场地位: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缓慢,只是在_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_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5.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1)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_、_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2)官府沉重剥削,导致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阻碍了_的发育成长。(3)政治专制统治海禁政策:明末和清初都曾实行“_”,海禁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_的优势开辟 _、刺激_、推进_的契机。矿禁政策:“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重农抑商政策:官府限制经营、_、低价争购等“_”政策的打压,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_的变革。把大量过剩劳动力控制在有限耕地内的 经营模式,限制了市镇工商业的发展,削弱了 和 的驱动力,强固了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时期的生产关系萌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和_的巨大飞跃相比,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已大体定局。 国 别项 目中 国西 方(英国)政 治专制腐败,官昏民反君主立宪,资本主义经 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工业革命,“世界工厂”思 想鄙视科技,文化专制重视科技,思想解放外 交闭关锁国,愚昧自大殖民扩张,海上霸主【预习自测】1下列对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技术基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C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广泛植棉使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D耕地面积的增加缓解了人口剧增的压力2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业资本活跃并打入生产领域 B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C纸币流通空前兴盛 D未充分开辟国际市场3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且有一定规模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生活用品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4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人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6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巩固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 B. C. D.课 中 探 究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农村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餮(早、晚饭,这里指生存)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梏(空虚),两者相资为生矣。”蒋以化西台漫记材料三: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庐舍鸡豚、肉食也而税;耕牛骡驴一畜产也而税搜刮于十五郡之中,遍及一百六十州县之内。”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请回答:(1)图1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经济形态?它有哪些显著特点?(2)根据材料二说明“大户”与“小户”各指什么?大户和小户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分析这种关系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2、(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 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材料三 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千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 请回答:(1) 阅读材料一,指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当时的政府(明清)采取的是何种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阅读材料二,指出清帝国“安于现状,隔绝于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其原因何在? (3)阅读材料三,概述当清王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时,西欧诸国的发展概况?课后拓展1、(xx新课标全国文综)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xx惠州模拟)“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3、(xx北京宣武检测)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的现象。该材料反映了(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一些村镇C大量的原棉被投入市场 D出现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城市4、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大连二模)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6、曾几何时,通过“丝绸之路”中华文明传播天下。但到了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逐渐降低。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D西方列强的侵扰7、(选做题)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领域已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主要表现有(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自由劳动力增多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新的科技发明日新月异A B C D8、(选做题)梁漱溟先生曾断言:“假使西方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精神产生出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人不是同西方人走一条路线。”梁漱溟先生这段论述的主题最妥帖的是A中国绝不可以自行进入资本主义 B中国根本不会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C资本主义萌芽曾在中国出现的说法是错误的 D西方文明远比中国文明优越【体系构建】第6课参考答案【预习自测】1.D 2.C 3.B 4.C 5.A 6.D【课中探究】(1)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特点:精耕细作;以家庭为单位,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小户”指的是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早期雇佣工人。“大户”指的是雇人劳动的工商业经营者,即早期资本家。大户与小户之间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实质是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3)原因: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传统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工商业资本的短缺。 2、(1)a重农抑商(重本抑末)政策;b强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阻碍了手工业生产的再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极大地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变革(2)a闭关锁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盲目自大;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积聚力量抗清(3)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在世界范围内疯狂的扩张,掠夺金钱,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课后拓展】15、BDBDC 68、CDA【知识拓展】1、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闭关政策?如何评价?(1)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体。直接原因:清政府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主观原因: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自大。(2)评价:消极: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中国被工业文明遗弃,落后于世界潮流。积极:延缓了西方殖民势力侵占、瓜分中国的进程,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卫性。2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经济上: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了国内市场的狭小;重农抑商抑制了商业、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农民极度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市场。政治上:皇权专制的空前强化,专制主义压制。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形成和资本的原始积累。文化上:例行专制主义,阻碍科技进步。社会因素: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