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60040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I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四大题,每大题19分,共计7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苏琼,宇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日:“欲官不?”对日:“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暑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及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日:“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颖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颖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颖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日:“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日:“一身获罪,且活千宝,何所怨平?”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那六年,人庶怀之,遂无一人经州。前后四表,列为尤最。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准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隋开皇初卒。(节选自北史苏琼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晾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货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B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渠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C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D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太守”是“刺史”的下属,是一郡之首。B“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也可敬称已故者和敬称神。C“致事”,是上报施政情况,和“致仕”“休致”“乞骸骨”不同,后者是辞官。D“忧”,居丧,多指居父母丧,“父忧”即父亲的丧事。“遭忧”,是遭父或母之丧。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要求做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B苏琼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对盗牛案稍加审査便知所告非盗贼,迅速释放并很快抓捕了盗牛贼。从此百姓家的牲畜都不再收留,只是放散在外。C苏琼清廉谨镇,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颖的新瓜不剖食,放于厅堂大梁,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D苏琼关心人民疾苦,敢于为民请命,淮南和准北发生饥荒时,苏琼不顾准河不允许商贩渡河贸易的禁令,上奏朝廷,请求开禁,使淮河两岸货物得以流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2)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节选自新唐书韦陟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B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C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D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质,改变了吏部舞弊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2)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军器、鸿胪丞,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各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死时,年四十九。(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B禁内,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D士庶,士人和庶民。泛指百姓。古时将人的社会地位简单的分为四种:公、卿、士、庶。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去拜谒;在任中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B梅执礼与天下同忧乐,关心百姓。在王黼摆设酒宴向人炫耀自己的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他请示朝廷滁州盐赋过重,朝廷下诏命减少了滁州盐赋,滁州人民很感激他。C梅执礼忠于职守,精于治理。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有位小黄门取钱用的加标记的封缄上没有盖玺印,他上奏审查,诏命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身取义。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改成都路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13. 对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B. 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C. 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D. 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绍兴、元丰等,后世也曾用来称呼皇帝。B. 登第,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因科举考试中分等第而得名,又称“下第”。C. 军,宋代行政区域名,曾见于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的“为奉化军节度”。D. 禁中,又叫“禁内”,指帝王所居之处,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得名。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忧无畏果敢,严厉惩治豪强。他担任金华丞,惩治土豪何汝翼,将其刑拘后押送到州府衙门,最终使其被其他的州所编管,当地人因此畏惧折服。B不忧移风易俗,受到百姓拥戴。他治理开州,为百姓开办学校,使百姓知晓孝义,开州民俗焕然一新;在他离任开州时,百姓挡住城门表达不舍之情。C不忧明辨是非,遇事思虑深远。起初官兵战败,前制使以贿赂敌方首领的方式求和,他不同意前制使的做法,认为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D不忧关心族人,注重文行教化。他训勉族人,举荐其中的杰出者,请求开办新的学校;设立自讼斋,让有过失者在那里读书,人人受到感动和激励。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5分)(2)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5分)二、名句默写及语言运用(本题共两大题,共计14分)(一)名句情景填空(6分)1荀子劝学中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形象的比喻作论证,进而推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参省才能达到“ ”的境界。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 , 。”3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后来演变为成语“扶摇直上”。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是“ 。”5人们常用醉翁亭记中的“ ”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二)语言运用(8分)6.请根据文意写出结论性的句子。(3分)老子中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论语中说:“无求备于一人。”书经中说:“有容德乃大。”晋书中说:“人有不及,可以情恕。”他们都是告诉我们: 7.下面是一则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恰当,请找出来并做修改。(5分)6月15日上午8点将在市文化宫举行我的大作满地黄花的新书签售活动。特邀请您和您的妻子按时光临指导,届时还将惠赠新书一本,还望批评指正。三、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就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也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习,反映出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有的家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游荡为非、忿戾凶横。对于“家风”,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理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题答案高三年级 语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四大题,每大题19分,共计76分)1A2C “致事”也有辞官的意思。3B “迅速释放并很快抓捕了盗牛贼”文中无据。4(1)资产非常富有,在郡内放有许多高利货,经常要郡县替他征收。(2)我一个人获罪,将救活一千户人家,有什么可抱怨的?得分点:(1)多有:有很多;出息:高利贷;得:需要;为征:替他征收。(2)一身:一个人;活:救活;千室:千户(人家);何所怨:什么怨恨。5.C(原文标点:“营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6.A(汉字形体类别还有甲骨文)7.D(“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错,皇帝没有劝阻韦陟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8(1)韦陟允许考生自己通报所擅长的学问,先就考生擅长的方面考试,然后再按照常规考核,因此不遗漏人才。(得分点:工、试、已,各1分,句意2分)(2)皇帝一向听说韦陟的名声,想要倚重他做宰相,到这时韦陟来凤翔有所拖延,皇帝怀疑他有观望之意,只授任御史大夫。(得分点:雅、倚、除,各1分,句意2分)答案9.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大体理解所断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一些外在标志逐项排除。“有者”为定语后置句,是“苑吏”的定语,其间不能断开,应在“者”后停顿,排除A、C两项;“长贰”在文中意为“比部长官副长官”,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答案选B。10.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11.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根据文意可知,诏命责罚了管理印玺的夫人,而杖打了那位黄门。12. (1)这里还比不上苏、杭一个县,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得分点:“当”“乃”“堪”各1分,大意2分。)(2)天子蒙受垢辱,臣民都甘愿竭尽全力效死(相救),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得分点:“蒙尘”“致死”“不计”各1分,大意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第(1)句的关键词及翻译:“当”,比;“乃”,但;“堪”,承受。第(2)句的关键词及翻译:“蒙尘”,蒙受垢辱;“致死”,竭尽全力效死;“不计”,在所不辞。13A14. B(“下第”错,它与“落第”都是科举考试不中的意思。)15. C(“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错,原文并未表达认同讲和特别是认同与大族讲和的意思。)16.(1)适逢饥荒年份,不忧前往泸南,借入五万缗官钱,派吏人分别买进粮食。(“适”“贷”“籴”各1分,句意2分,共5分。)(2)不忧使朱某伏法,没收他的米,把抢米者处以黥刑,百姓于是安定。(“抵法”“籍”“黥”各1分,句意2分,共5分。)二、名句默写及语言运用(本题共两大题,共计14分)(一)名句情景填空(6分)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5.醉翁之意不在酒。(本题来源于一轮复习资料高考知识清单。)(二)语言运用(8分)6胸怀博大者方能成就大事。(宽容他人,包容一切。)(3分)7答案:“我的”改为“鄙人”;“大作”改为“拙作”;“妻子”改为“夫人”;“按时”去掉;“惠赠”改为“敬赠”。(5分)三、写作。(60分)题解:中国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的的风气正了,社会才会光风霁月,才会政治清明。新时期,家风作为一个热点话题,多次在重要场合被提及。它关乎着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关乎国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考生在习作的时候,可以纵览古今,谈家风的厚重历史,谈家风在新时代被给予的新的内涵,也可辩证对比,总之,要写出家风对一个人的灵魂塑造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