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保温常练(二十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9899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保温常练(二十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保温常练(二十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保温常练(二十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温常练(二十二)一、语言文字应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到辛弃疾的笔力有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儿。他不计较“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诽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征召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的风格,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处于北宋太平盛世,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才能炸响,才能。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仅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浮光掠影大起大落忧心如焚震耳欲聋B.浅尝辄止悲喜交加忧心忡忡振聋发聩C.浅尝辄止大起大落忧心如焚振聋发聩D.浮光掠影悲喜交加忧心忡忡震耳欲聋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B.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C.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D.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仅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B.我们不仅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C.我们不仅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D.不仅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4.有位学生考上了大学后,给他的老师发了条微信表示感谢,其中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改正。(5分)老师:你好!在高中阶段,你能做我的老师,深感荣幸。你的教学造诣是那样深厚,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我将永远铭记你的教导,认真读书,不辜负你的期望。将来如果需要我,我一定鼎力相助!高足王伟答:5.仿照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并保持语意连贯。(5分)一年四季,语文相伴。语文是一位画家,;语文是一位音乐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语文是一位诗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在师说中用“”句表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最终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君子“”。(2)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完霓裳和六幺之后,侧面烘托其演奏技艺高超的两句是“,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的两句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怀揣植物的人王晓莉那一幕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那天傍晚我买菜回家。家门前的石阶沿上坐着个中年男子。他衣衫褴褛,眼神有些涣散。一望可知是个精神有问题的人。我就要从他身边穿过去了。突然,他有点诡秘且天真地笑了起来。他的笑,就好像是偷了件宝物却不能示人的那种欣喜。也许是看见了我手中青菜的缘故,他解开衣服扣子,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棵小树苗来。那树苗总有尺把长了,根上尚留有不少黄泥土,只是捂在他怀里太久了,泥已有些板结。而树苗本身,也已呈现出枯萎的征象。他双手捧着树苗,瞥瞥我和我手中的青菜,似乎要和我比试,谁手中的植物更强。然后他感到这毫无可比性他的植物比我的要强一万倍。他不再管我,只是盯着那树苗,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看不够的样子。很快,他就完全沉浸到他和手中植物组成的“二人世界”里去了。他手捧植物的样子,几乎就是一幅画。如果我来命名,那也许可以叫作“植物”或“爱”。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神志已失常,终日在大街上流浪的人,独独这样爱着一棵植物?按说,这植物实际上已经死了。于他而言却虽死犹生。他是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了那植物的土地,一块四处漂泊的土地。当世界都遗弃他的时候,还有一棵树苗在陪伴着他;或者说,当他连这世界也遗弃的时候,他却不忍遗弃一棵植物。这一幕令我有种泪湿的感觉。那一刻,我对他怀中,乃至整个世上的植物,充满了感激与温情。植物,慰藉了多少人的心。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神志尚清醒之时,一定是个植物爱好者,就像我身边的许多人,就像我。一位退休老同事,腿脚不便,是个狂热的植物爱好者。有次闲谈,他偶然听人提到,在江西南部山区,有一种奇怪的树,那树栽种时,旁边必须要同时栽下另一种树作陪。当这树成活以后,陪伴的那棵树却一定会死去。一棵树要陪着另一棵树生,并且要先于它而死。它的命运如此古怪,甚至悲壮,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成全他人。从此,老同事心心念念要到那座叫“阳岭”的赣南山中去。有次,他告诉我,他甚至某个晚上做梦梦见了那相邻的两棵树。“可惜,我一醒来就再也记不起它们的样子了。”他充满憾恨地说。那位古代的伯牙,千山万水,只为听一首钟子期的曲子。在我看来,我的这位植物爱好者同事,就像植物们的伯牙。人们热爱植物的理由形形色色。我的一个朋友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到令身边十个人愉悦的人,已经不多。植物,却几乎令所有人愉悦。而在我看来,我们从一棵植物那里学习到的东西,也并不比从一个人那里学习到的要少。有次我在郊外,看见一棵受伤的老槐树,齐腰处的树皮被人凿去了完整的一圈,露出了白色的树身。我想它是肯定活不长了。等下次我再经过它时,我看见它的上半部分的确是死去了,但是在挨近地面的地方,它的叶子又重新长了出来,绿而茂密。生命是如此顽强,这树又活了。我曾听说,世上有一种树洞,濒临绝望的人们,如果能找到它,就可以对着它述说那不可说的心思:思念、伤害、挣扎说完之后,用草封存那洞,人就可以重新开始生活。这样的一种植物,是谁派到世上来的?谁,又不需要这样一个树洞?如果你想快乐一个月,就去旅游;想快乐一辈子,就去和植物做朋友。是的,在一朵比小指甲盖还小的花,一茎比针还要细的春草里面,你照旧能够发现生命的美与秩序。你看见的它们为生命的努力,比你在一个人身上看见的还要多。你从来不会看见一棵植物偷懒,你也从来没有听见一棵植物说它活不下去了。植物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如果连植物都不爱,也许,这世上真就没有什么好爱的了。我总是想起那个怀揣树苗坐在我家门口的人。人们都说,他是精神失常了。但是他真的是精神有问题吗?在我看来,他手捧植物的样子,就像一本启示录。只是那启示录是完全关闭的。没有人知道,里面究竟写着些什么。(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怀揣植物的人,遭到世界遗弃,只有怀中的树苗与之相伴,在这独特的“二人世界”里,植物给了他心灵的慰藉。B.“我”的那位退休老同事,对植物有着狂热的爱,文章用“伯牙与钟子期”之事,表现了他与植物关系密切,互为知音。C.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人”与“植物”进行对比,表达了人们热爱植物的一个理由它能让很多人愉悦。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与植物”的思考和感悟,内涵丰富,引人深思。8.作者说:“植物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植物给人们带来哪些启示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答:9.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间杂使用了第二人称,这样的人称处理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答:保温常练(二十二)1.C解析 作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含义。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而逝,形容印象不深刻。大起大落:形容起伏变化极快极大。悲喜交加: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指心情纠结,一边开心,一边难过。忧心如焚:忧愁得心里好像被火烧一样。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忧心忡忡”偏重于“忧愁”,“忧心如焚”偏重于“焦急”。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2.C解析 鼓荡,鼓动激荡;怂恿,带有贬义色彩,指鼓励、煽动别人做坏事,结合语境,应用“鼓荡”。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应正确搭配,“只有才”和“只要就”。另外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括号后面用了两个“才能”,需要填的句子也应该用“才能”。3.C解析 原句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应该放在“我们”之后,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第二处是分句间关系不当,应是递进关系,应该先说“艺术本身的魅力”,然后说“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4.“你”改为“您”;“深感荣幸”改为“我深感荣幸”;“刮目相看”改为“十分钦佩”;“鼎力”改为“全力”;“高足”改为“学生”。5.答案“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她用奇妙的镜头捕捉到诗意寒冬的美好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三个方面:内容、句式和修辞。内容上,对应“一年四季,语文相伴”,所以描写的内容是春天的画面;描写的是冬天的镜头。句式上,采用“语文是+诗歌句子+她用”。修辞上,前后内容要构成排比。6.(1)闻道有先后善假于物(也)(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7.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结合文本内容“那位古代的伯牙,千山万水,只为听一首钟子期的曲子。在我看来,我的这位植物爱好者同事,就像植物们的伯牙”分析可知,“互为知音”判断错误,应是突出对植物的爱。8.答案植物慰藉着人心,让我们懂得爱。那作为陪伴的树木,让人们懂得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受伤的老槐树启发人们应顽强面对生命中的灾难。树洞的存在,让人们封存那些绝望的心思,重新开始生活。小花小草的生命状态启发着人们应努力生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需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我对他怀中,乃至整个世上的植物,充满了感激与温情”,植物慰藉着人心,让我们懂得爱;“有一种奇怪的树,那树栽种时,旁边必须要同时栽下另一种树作陪。当这树成活以后,陪伴的那棵树却一定会死去”,让人们懂得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看见一棵受伤的老槐树绿而茂密”,启发人们应顽强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世上有一种树洞,濒临绝望的人们用草封存那洞,人就可以重新开始生活”,让人们封存那些绝望的心思,重新开始生活;“在一朵比小指甲盖还小的花,一茎比针还要细的春草里面你也从来没有听见一棵植物说它活不下去了”,启发人们应努力生存。9.答案第一人称便于作者叙述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文章倒数第五、六段,使用第二人称,引导读者从身边的小植物中,感受植物的生命力。这能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引起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不同人称的转换,有利于文章主旨的表达,使行文更加活泼而有变化。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称使用及效果分析的基本能力。以第一人称为主,间杂使用了第二人称,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效果。第一人称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备感亲切。文章倒数第五、六段,使用第二人称,引导人们感受不同植物的生命特点,揭示出人对植物的具体认知,使得文本内容更为全面,从而增强文本的表现力,使得文本更具流畅性。(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第点应简要陈述文中第一、二人称的使用情况,然后点出其艺术效果。第点立足于人称的转换来回答,重在分析其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