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9675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安阳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安阳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安阳市第二中学10月份月考高二政治试卷一选择题(共45小题.1-42每题1.5分.43-45每题1分,共66分)12018年3月14日,一代科学巨匠、英国人霍金去世。霍金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物理学家,科学成就斐然。但也有人认为,霍金所谓的宇宙黑洞理论,全是一派胡言。宇宙到底存不存在,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根本无法探知。归根到底,宇宙只是我们的想象,就在你我脑海中。上述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A B C D2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属于()A辩证法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世界。泰勒斯观点的合理性在于()A承认世界统一于水 B认为世界是物质的C看到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D他超越了日常生活经验的层次来看世界4“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在社会发展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ABCD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C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6“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说明了()表明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 有力的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A B C D7漫画今日姜太公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尊重客观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要改造规律,创造新的钓鱼方法。ABCD82016年4月,极简人类史首次推出中文版,其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使命史的眨眼瞬间。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人类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生物种群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 B C D9“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哲学寓意是()A学习小鸟快乐生活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10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在实验中,科研人员使用了6个中微子探测器,完成了实验数据的获取、质量检查、刻度、修正和数据分析,从而首次发现了这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中微子具有客观实在性与可知性 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中的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ABCD11科技日报2016年10月8日报道,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自然界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不仅为揭示热液型铀成矿作用本质提供了关键性依据,而且对研究铀的来源、地球热的形成和演化均具有重大意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铀的发现依赖于人的意识 铀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铀的存在离不开人的意识 铀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ABCD12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即通过熟悉的、具象的、已知的领域来认知陌生的、抽象的、未知的领域。在经济话语中常常用“黑天鹅”比喻小概率但影响巨大的事件,用“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借助动物来隐喻经济现象,是因为()动物形象是经济学家科研成果的来源 动物的具象性有助于经济认知向本质深入动物世界与经济领域间存在着某种相似性 人能通过摹写动物来把握经济规律以造福人类ABCD13漫画谁审批的(作者:于昌伟)讽刺()了形式主义,工作只注重形式而不管内容官僚主义,决策漠视客观变化了的实际相对主义,否认绝对运动,承认相对静止唯意志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A BCD(领导:拆了重建的时候经过咱们的同意了么?)142018年1月31日,天空中出现了十分罕见的“血色满月”天象奇观。天文学家介绍,最近一次观测到这种现象是在150年前,而下次则是2028年12月31日。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太空天体的机械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借助理性思维可以创造事物运动的规律 掌握规律是提高征服自然能力的前提ABCD15最近根据郑州市环保监测中心研究,洛阳PM2.5来源中,机动车排放占22.2%,煤油占16.7%,工业污染占16.3%,扬尘污染占15.8%未来5年,郑州市将突出围绕控车减油、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清洁降尘四大关键领域进行治理。郑州市治理雾霾的措施()做到了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说明从实际出发是做好本地工作的基本要求充分调整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从实出发的前提条件AB.C.D.16下列成语典故中与“纸上谈兵”的错误最相似的是()A守株待兔B揠苗助长C掩耳盗铃D郑人买履1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习总书记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对应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尊重客观事实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发挥主观能动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ABCD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19漫画公牛挤奶讽刺了某些人()主观臆断,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消极懈怠,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墨守成规,工作缺乏创新精神盲目蛮干,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ABCD20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运动的不同看法,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看,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属于()A怀疑论、相对主义、辩证法 B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C唯心主义、辩证法、二元论 D形而上学、宿命论、诡辩论21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早归,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中蕴含的哲理有()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变化有其固有规律 人们可以创造客观规律。ABCD2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下列选项中与诗中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A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B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3在古代中国,一些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A缺乏科学依据,否定意识能反映物质B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C缺少辩证法思想,没有看到物质世界是发展的D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本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242017年11月17日,AICE2017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家论坛在北京举行。从医疗图象分析到临床诊断系统的颠覆,从金融风险监测到支付方式的革新,震撼的机器人与无人机的最新解决方案,惊爆眼球的视觉技术、智能安防、AI城市,一切尽在北京聚焦。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人工智能的诞生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初步具备了能动性的人工智能毕竟是人类智慧的物化人工智能进步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人工智能将日益成为当今和未来改造世界活动的主体ABCD25近代欧洲哲学家康德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宗教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以上观点()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 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世界ABCD26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ABCD27下列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一定是没有可取之处的。凡是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是唯心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唯物主义有不科学的地方,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两者共同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ABCD28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是由一个运动的人物形象和2022中的第一个数字组成的汉字“冬”(如图,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该设计体现了()意识能直接创造出世界上本不存在的事物艺术作品是对原有素材相加的产物艺术创作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改造卓越的艺术创作离不开综合的思维方法。ABCD29“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这句话出自管子形势,意思是说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这是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能动的改造世界 事物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ABCD30148年前,法国作家懦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 2017年5月23日,新华社记者乘坐“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811米海底时发现,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超前反映事物 人们对客视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将幻想变成现实 人们能直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ABCD31据央视网报道,“洪荒之力”、“友谊的小船”、“吃瓜群众”、“全是套路”等当选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每个网络流行语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思考。这说明()A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32英国有句著名的谚语“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说明了()A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33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8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路上留下脍炙,人口的名句,彰显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今天,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长征路上仍然需要这种精神。从哲学上看下列说法与材料意思相近的是()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 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ABCD34“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35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奂。”下列诗句中与荀子观点相近的选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C草木本无意,荣枯古自有时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36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ABCD37约福特曾说,“哲学家都住在月球上”,这种观点()认为哲学与生活无关 忽视了任何哲学都能使人聪明的作用看到了哲学源于人们的追问和思考 是对某些哲学家脱离生活实践的讽刺。ABCD3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这节日有助于推动人们重新思考哲学以及哲学在公共生活领域和应对新的社会变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种重要作用体现在()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使人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使人们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 人们的思考总会触及这样那样的哲学问题ABCD3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是哲学都是科学的B人人都有世界观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将零散的、个别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才形成哲学40道德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被誉为“见义勇为专业户”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徐州夏爱民。感动并激励着更多的人用心回报社会,把见义勇为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这表明()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C世界观和方法沧互相转化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4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2周易记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一哲学”是一门超越经验领域,从而到达了最高本体和终极原因的领域的学问。上述观点共同表明()A哲学是众多具体经验的总和 B形而上学与辩证法是对立的C哲学思想是人们反思的产物 D哲学是对具体经验领域的抽象432018年2月,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它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材料主要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规律具有客观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真理具有相对性ABCD44电影画皮的主题曲画心中唱到:“看不穿是你失落的魂魄,猜不透是你瞳孔的颜色,爱如生命般莫测,你的心到底被什么蛊惑。”从哲学上看,歌词体现的观点()A属于不可知论 B否认了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D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45哲学史上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于”,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下列能体现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的是“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物是观念的集合”“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 BCD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34分)12018年7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时至今日,依然在中国人的生活实践中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运用意识作用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二十四节气”存在的合理性。(10分)2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依据。(12分)3.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但由于上个世纪初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和过度放牧,塞罕坝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塞罕坝时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塞罕坝是怎样从皇家猎苑到沙地荒原再到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12分)10月份月考高二政治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共45小题.1-42每题1.5分.43-45每题1分,共66分)1-10 DABDC CADBC 11-20 ADBAB DBDBB 21-30 ADDBD CDDCA 31-40 CDBBC DDAAB 41-45 BDBAA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34分)1(10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为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国古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寻找规律,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中国人通过观察,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提出“二十四节气”理论,这反映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5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二十四节气”对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5分)2(12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3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分)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3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分)3.(12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上个世纪初期,日本侵略者违背客观规律,掠夺式采伐和过度放牧,使得塞罕坝从皇家猎苑变成了沙地荒原。(6分)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新中国成立后,两代塞罕坝人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规律,经过艰苦奋斗,改变了塞罕坝的面貌,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