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荒漠化的防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8537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荒漠化的防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荒漠化的防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荒漠化的防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荒漠化的防治(一)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在进行国土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三个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问题是A甲防治荒漠化;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防治水土流失B甲治理沙尘暴;乙保护沿海红树林;丙治理“红色沙漠”C甲预防低温冻害;乙治理水土流失;丙防治暴雨洪涝D甲治理水土流失;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改良酸性土壤2乙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也必须加以重视。解决此类问题,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A将洼地改为丘陵,便于流水排泄B大规模降低土温,减少增发C增加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D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参考答案】1D 2D低土温,不切实际,B错。西北地区缺水,应增加需水量小的农作物种植面积,C错。故选D。 荒漠化的防治 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 ,是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 化。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自然特征。(1)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亚欧大陆的腹地。(2)地形: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3)气候:干旱为主的 气候,降水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 ,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随之减少。(4)植被:自东向西形成以 、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2生态环境脆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 ,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三、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和重点1内容:预防 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坚持 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 、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地进行综合整治。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对策和措施对 策措 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 农业,合理载畜,合理调配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封沙育草,建设防沙林带和农田防护林网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退耕还林还草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 ,推广使用沼气和省柴灶控制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塬是黄土高原上流水侵蚀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它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m),完成13题。 1图中最有可能表示黄土塬地貌的是ABCD2保护黄土塬的措施主要是A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B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D封山育林,保持水土3下列有关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禁止发展种植业,努力建设林业基地B大力发展畜牧业,建成畜产品出口基地C退耕还林还草,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D积极垦殖荒地,缓解人地矛盾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上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答案】1C 2A 3C 4【答案】(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3)乙地荒漠化的影响可以用水土流失的危害来进行知识迁移,主要从对土壤、河流、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的影响方面回答。(4)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应从荒漠化的原因来寻找,“知因索果”,三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破坏植被;土地利用不合理;能源缺乏,滥砍乱伐用作燃料;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然后从解决这几个问题入手,归纳出整治措施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