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8241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I)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1.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2.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3.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审题1导入谈话: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注意提醒着(zhu)地更(gng)改的读音。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平常。5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三)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读第自然段,思考:(1)这一段讲什么?(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许:不许。更改:改换、改变的意思。责备:批评的意思。违背: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4)小结: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达到一种盲日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四)板书设计3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怀疑分析试验(五)课堂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2优化作业设计。(1)读拼音,写词语。xun b xl zh xu zhn l huiy g zh ( ) ( ) ( ) ( ) ( ) ( ) (2)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释( )( ) 授( )( ) 执( )( ) 称( )( ) 宣( )( ) 腊( )(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如果就不管还是不是而是、()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他固执,但伽利略()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公开试验。、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 )一先一后着地,( )同时。(4)、照样子扩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具体。例:伽利略是科学家。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是十七世纪伟大的科学家。、河水流淌。_ 、树结满果子。_ 、晓伟是学生。_ 第二课时(一) 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6,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2 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1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4这说明什么?小结:伽利略从怀疑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土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对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6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四)板书设计3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26全神贯注教学目标:1、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意思。2、理清文章条理。3、学习作者刻画的方法。4、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1、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2、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全神贯注。谁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生: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按照阅读提示研读课文。 4、小组交流、讨论。5、大组汇报(二)、按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1、小组1:读课文,并讲解不理解的词义。 提醒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的生字。2、小组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罗丹全神贯注修改自己已经完工的雕塑作品。第二部分:(3,4)罗丹发现自己把茨威格忘在了一边。第三部分:(5)茨威格对这件事很有感触。(小组讨论时老师巡视,以上两个问题,在小组内如能较好地解决,可不必在大组汇报。)3、按照阅读提示归纳成几个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问题:介绍有关罗丹的资料。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全神贯注”和最后一段话的意思。根据问题小组汇报。2、课文写了茨威格亲眼目睹了艺术大师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雕塑作品的情景。3、画句子略。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四)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请同学们自己设计板书,展示并评价。(五)语言表达训练谈谈你对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看法,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作业;搜集各人全神贯注做事的故事,召开故事会。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2.“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教学时间: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今天我们学习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三)检查自学:生字:罢、苟、唯、骄 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分段、概括段意。(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归纳: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五)作业:熟读课文。 写课后词语第二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从哪看出是聋哑青年?“融为一体”什么意思?“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生读全文,思考: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总结全文,归纳观察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