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二单元第2节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8172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二单元第2节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二单元第2节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二单元第2节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二单元第2节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教案1)【课程标准】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考试说明】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知识梳理】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1)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素有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2)殖民扩张的表现: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袭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船只,抢掠其财物。积极探索新航路,抢占殖民地。(3)荷兰的殖民地范围: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占据中国的台湾;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等殖民地。英国:1、1588年英国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之战。从此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2、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詹姆士顿,并以此为中心发展为弗吉尼亚殖民地。后陆续建立13个殖民地。3、英荷争霸:(三次英荷战争)原因: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目的:发展本国的海上运输业,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利益(根本)打击荷兰海上贸易(直接) 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海上殖民霸权。4、英法争霸时间:(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 最重要的是1756一1763年发生的七年战争结果:英国胜利,从法国手中夺取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扩大殖民势力,侵占更多领土。5、英国在争霸斗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先进的社会制度必定战胜落后的社会制度。6、英国在争霸中具备的优势: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7、英国在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夺取很多殖民地,18世纪末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较多地表现为野蛮的暴力掠夺。主要表现:第一,奴役和屠杀殖民地居民;第二,掠夺殖民地的金银财富;第三,进行奴隶贸易。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欺诈,商品输出)对殖民国:获取了巨大的财富,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殖民地:1)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亚、 非、拉地区的落后。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近年高考真题回顾】1.(xx课标全国,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解析17世纪60年代,随着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与贸易的开展,东西方交流不断加强,东西方的贸易不断扩大,输出到欧洲的茶叶数量增多,所以盛产于东方的茶叶逐渐成为英国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故选D。等级观念与茶叶的消费无关,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答案D2.(xx课标全国,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表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 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5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xx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解析第(1)问,从人口迁移的数量、范围、自愿移民的目的地等角度回答可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和材料二信息可知,中国海外移民三个明显阶段特点;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小问中呈现的特点,依据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对应分析;第三小问,首先抓住时间“中国近代史”,再结合华侨对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主革命的贡献分析。答案(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3.(xx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4时间中国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都出现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阐述:中国:明朝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此外,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明朝思想家李贽抨击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也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西方:这一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如达芬奇、拉斐尔、莎士比亚等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宗教神学,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而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了教会支持的地心说,也有利于人们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进步。小结: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弘扬,冲击了封建统治,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4.(xx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xx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大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对材料进行认真对比,找到不同,是解体关键,然后运用历史史实和历史分析方法等多种思维加以分析即可,注意史实准确,论述充分。【答案】评分说明: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4分)分析原因: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如历史史实角度: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历史认识角度: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酌情赋分。(8分)答案示例:不同: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原因: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