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6900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含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过程。2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3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斗争的史实。4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背景: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1)原因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洋货大量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趁机搜刮百姓。连年发生自然灾害。(2)表现:农民暴动此起彼伏。2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永安建制: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4)军事全盛军事行动北伐西征时间 1853年1853年目的推翻清朝巩固天京概况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夺取安徽、湖北重镇,挺进湖南结果孤军深入,最终失败打败湘军,进军江西作用牵制清军,有利西征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太平天国全盛时期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目的:为了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2时间:1853年冬。3内容方面土地分配产品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4.评价(1)性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2)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3)局限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三、天国悲剧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衰退,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2)经过:1856年秋,韦昌辉杀掉杨秀清,继而韦昌辉又被处死;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率精兵出走。(3)影响: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2重建核心(1)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2)让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3资政新篇(1)内容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文教上,开设新式学堂等。(2)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4后期防御战(1)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攻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2)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联合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3)1860年,陈玉成、李秀成等攻破江南大营。(4)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时,遭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而退回苏州。(5)湘军攻陷安庆,天京失去屏障,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5失败: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点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但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民族矛盾只是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阐释 正确认识“拜上帝教”鸦片战争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把基督教教义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带有深厚宗教迷信色彩的农民革命思想和信条,并借传教为名发动群众,举行反清起义。应当承认,拜上帝教在洪秀全组织、发动群众参加反封建的斗争中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太平天国的斗争实践中,拜上帝教成为了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维护自己特权地位的一种工具。 阐释 湘军和淮军湘军是晚清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力量。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它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具有乡土性、私人性、理学性等特点。同时,曾国藩也借助安徽本土力量发展了淮军,培养了淮军首领李鸿章。思考 对比两幅图,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领袖在建立政权后出现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洪秀全故居天王府内的石舫提示:迅速封建化,开始贪图享乐。说明了农民阶级由于其局限性,无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阐释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1)主观方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断送了革命前程。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2)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主题一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核心必记1区别(1)产生背景:前者处于强盛时期;后者处于衰落时期。(2)社会经济主张:前者主张小农经济,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公有;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3)群众基础:前者反映农民愿望,得到农民广泛支持;后者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未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4)作用:前者直接推动革命发展;后者没有发挥实际作用。(5)时代特点:前者标志着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2联系:资政新篇继承和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史料印证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一中说明天朝田亩制度的目标是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材料二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反对。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二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绝对平均的社会改革方案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材料三 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资政新篇思考:材料三中,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提示:主张:效法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意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对点巩固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本质不同体现在( )A制定方案的目的B发展经济的方向C反封建程度有所D方案的指导思想解析:选B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目的、指导思想、作用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从根本上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故答案选B。主题二太平天国新的时代特色 核心必记1起义背景新:以往的农民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因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的。2起义形式新: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教。3革命任务新:太平天国运动在承担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4指导思想新: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5对外交往新:太平天国曾与洋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6失败原因新: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史料印证材料一 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不管那些起义带有何种宗教的、朝代的或民族的形式,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地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1853年马克思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材料一说明鸦片战争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剧烈的动荡,在此背景下,洪秀全受西方宗教影响创立拜上帝教,发动了反对清政府统治的农民革命。材料二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材料二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在政治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材料三“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洪仁玕自述思考:材料三中洪仁玕分析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认为正确吗?说明理由。提示:不正确。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只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客观原因,不是根本原因。对点巩固2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的时代特点表现为( )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A BC D解析:选C “平均主义思想”和“运动规模空前巨大”是以往中国农民运动已有的特点,不属于新的时代特点。 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其目的在于(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B打击西方列强,进行反帝斗争C进行改朝换代,完成民主革命D传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学说解析:选A 19世纪未,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才称为反帝斗争,B项错误;完成民主革命不是它的目的,C项错误;拜上帝会吸收了儒家的大同思想,取代儒家学说是错误的,D项错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新政权是最终目的,故答案为A项。2下面是某校老师在讲解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采用的知识框架图。依据图示,该事件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C义和团运动 D虎门销烟解析:选A 根据地图中的关键词“金田”“天京”等词汇,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故答案为A。题组二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3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要求(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现“耕者有其田” 取消一切私有财产 绝对平均主义思想A BC D解析:选D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指的是太平天国政权推行“圣库”制度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农民阶级的要求。故选D项。4太平天国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建立了圣库制度。据此分析太平天国对商业的态度是( )A重农抑商B取消商品贸易C允许私人经商D反对投机倒把解析:选B 天朝田亩制度中“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产品分配原则表明在太平天国统治的区域内没有私有制的存在,故不可能存在商品买卖关系。题组三 天国悲剧5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曾国藩率军镇压C发生了天京变乱 D清政府“借师助剿”解析:选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运动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最终造成了运动的失败。故选C。6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提出的主张中,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解析:选D 近代社会的转型实质是近代化,即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A项是小农意识的反映;B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圣库制度,是一种传统的农民的“大同社会”思想;C项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等级观念,不符合政治民主化的特点。D项类似于现在金融行业的担保制度,符合近代社会转型的特点。7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主张B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私有制的主张C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的落后性D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所倡导的社会模式解析:选B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它允许私有制存在;而天朝田亩制度则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8“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柳亚子先生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写的一首诗。以下对此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楚歌”指的是该运动发端于楚地B“霸图空”指的是运动以失败告终C“胡天”指的是清朝统治下的中国D“煮豆燃萁”指的是农民阶级内讧解析:选A 太平天国运动发端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后来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楚地,因此,A项解读错误。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材料二 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材料三 杨秀清是不是邪恶的阴谋家暂且不论,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没有杨秀清的卓越行政才干和集权本能,太平军运动决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1)材料一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2)归纳材料二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杨秀清。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1856年”,结合太平天国的发展概况得出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得出原因,并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方面加以评论。第(3)问,应该对杨秀清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答案:(1)“胜利”: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危机”: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2)材料二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导致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腐朽思想日益滋长,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3)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凭借其卓越的才能,为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一方面,野心膨胀,压制其他将领,破坏团结,引起内讧,断送了太平天国的全盛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